前言
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贊美“項羽”的詩詞有哪些馏锡?
至于是不是贊美項羽的詩詞沒什么稀奇帽蝶,不過看到古人翻來覆去的寫項羽該不該渡不渡江倒是挺有意思。有人贊揚項羽有氣節(jié)寧死不渡江是越,又有人說項羽你傻呀為什么不渡江冀惭。還有人說,你以為項羽真傻呀羹应,他其實什么都想到了揽碘,所以不能渡江。
古人的詠史詩經(jīng)常為了博眼球而作翻案文章园匹,不同的詩人吟詠歷史人物時雳刺,常常寫出不同角度的歷史觀,讀一讀也挺有意思裸违。
一掖桦、李清照的贊揚: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夏日絕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供汛, 死亦為鬼雄枪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怔昨。
李清照這首估計是流傳最廣的詠項羽詩雀久。易安居士贊揚項羽生是世間的人杰,死了也是陰間的英雄趁舀。
整首詩是前后倒裝赖捌,說項羽不肯過江東,無論生死都是英雄好漢矮烹。
《史記》說當年項羽被劉邦擊敗越庇,一路殺出重圍逃到了烏江岸邊。烏江的亭長撐著一艘小舟準備載項羽回到江東擂送,其實項羽完全有時間和機會渡江: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悦荒。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嘹吨,地方千里搬味,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碰纬。今獨臣有船萍聊,漢軍至,無以渡悦析∈俳埃”《史記項羽本記》
但是項羽竟然拒絕了他的好意,認為自己無臉回到江東: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强戴,我何渡為亭螟!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骑歹,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预烙,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道媚,籍獨不愧于心乎扁掸?”《史記項羽本記》
李清照認為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是一個有擔當?shù)挠⑿圩钣颉K鬟@首詩的時候谴分,正是靖康之變以后,二帝被俘北上镀脂,幸存者南渡建立南宋牺蹄。李清照當時作此詩不是簡單地評價項羽,借古諷今的意圖非常明顯狗热。
二钞馁、杜牧的批評: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唐朝胡曾的詠史詩《烏江》寫到: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匿刮。烏江不是無船渡僧凰,恥向東吳再起兵。
詠史詩寫得好不好常常在于詩人是否提出新的觀點熟丸,胡曾的寫法只不過把史記的故事縮編成了28個字而已训措。淡如白水,乏善可陳光羞。
對于項羽羞于見江東父老而選擇自刎烏江绩鸣,唐朝的另一位詩人杜牧不以為然,他認為項羽這個人受不了失敗的打擊纱兑,因此批評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呀闻。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鄙鳎《題烏江亭》
杜牧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捡多,成大事者就應(yīng)該能屈能伸蓖康。假如你過江回去,也許還能夠卷土重來呢垒手?
看過《士兵突擊》的人都知道蒜焊,鋼七連有一句口號:不拋棄、不放棄科贬。 失敗乃成功之母泳梆,你項羽的臉皮怎么就這么薄,這么輕易放棄呢榜掌?當年韓信能夠忍受胯下之辱优妙;劉邦也屢敗屢戰(zhàn),被追得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唐责。項羽你怎么就不能學學劉邦呢鳞溉?
項羽沒有學過三商的概念:智商(IQ)情商(EQ)逆商(AQ)瘾带,他明顯逆商太低鼠哥,如果學習一點厚臉皮或者干脆不要臉,楚漢之爭的結(jié)果誰知道會怎樣呢看政?
?三朴恳、孟遲說,其實項羽都什么想到了
唐朝的這位詩人孟遲就不太知名了允蚣,他與杜牧竟然還是好友 于颖。杜牧曾經(jīng)寫過《池州送孟遲先輩》,可見孟遲應(yīng)該比杜牧大不少年紀嚷兔。孟遲在這首詩《烏江》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中分豈是無遺策森渐,百戰(zhàn)空勞不逝騅。大業(yè)固非人事及冒晰,烏江亭長又何知同衣。
大業(yè)固非人事及,烏江亭長又何知壶运。孟遲認為烏江亭長所說的那些耐齐,項羽又何嘗不知呢?項羽真得是因為臉皮薄蒋情,羞于回到江東見父老鄉(xiāng)親了嗎埠况?
項羽只不過已經(jīng)看清楚了天下大勢而已。他也無法挽回局勢棵癣。所以項羽不肯再過江東辕翰,就給江東父老留下一些安寧吧。這樣看似乎項羽的人格還是比較高尚的狈谊。
不過王安石可沒有這樣看喜命,絲毫沒有給項羽留面子刷后。他說,即使項羽回到江東渊抄,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尝胆。
四、王安石說:就算過江了护桦,江東子弟認你么含衔?
王安石的詠史詩最喜歡翻案,杜牧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二庵。王安石就質(zhì)疑:江東弟子今猶在贪染,肯為君王卷土來?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催享,中原一敗勢難回杭隙。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因妙?
烏江亭長在勸項羽的時候說:”江東雖小痰憎,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攀涵,亦足王也铣耘。“看來項羽還是有東山再起的資本的以故。不過項羽卻說“我何面目見之蜗细?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怒详?”炉媒,表面上是不好意思,實際上呢昆烁?這層窗戶紙被王安石一下子捅破了吊骤。
《史記項羽本紀》開篇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善玫∷“下相是今天的江蘇宿遷,并非江東茅郎。項羽當年跟隨避仇的叔叔項梁才來到江東(吳中)蜗元。
項羽叔侄起兵時的江東八千子弟在南征北戰(zhàn)后,還剩有多少呢系冗?項羽后來手下的大將幾乎都不是江東人奕扣。而且,叔叔項梁死了掌敬,代表江東楚人的范增與項羽決裂后也死了惯豆,楚人擁戴的后楚懷王熊心被項羽殺掉了池磁。項羽和江東還有關(guān)系嗎?
王安石說出了項羽的擔憂:就算你項羽回到了江東楷兽,那么江東子弟真愿意和您一起卷土重來嗎地熄?哪里是什么項羽”恥向東吳再起兵“,估計項羽還擔心他們不會把自己綁了獻給劉邦吧芯杀?
結(jié)束語
關(guān)于項羽的選擇到底對不對端考,詩人們眾說紛紜。對于項羽來說揭厚,回想當年的風光時刻却特,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千百年以后筛圆,有人寫詩云:
鐘山風雨起蒼黃裂明,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闽晦,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粉寞,不可沽名學霸王尼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唧垦。
假如當年項羽不沽名釣譽,而是聽了范增的話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液样,哪會有霸王別姬振亮、烏江自刎的慘劇呢?可惜歷史不能重來鞭莽,倒是給詩人們留下了爭論不休的話題坊秸。
如果你是項羽的話,會不會過江東呢澎怒?您覺得哪位詩人說的最有道理呢褒搔?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