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堂公開課,課題是《紫藤蘿瀑布》蠕啄,其基本教學流程是:教師范讀场勤,要求學生聽讀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完后歼跟,學生就上述問題交流討論和媳,教師引導明確。接著進入本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研讀與賞析哈街。教師要求學生先找出文中描寫紫藤蘿的語句留瞳,然后賞析這些句子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紫藤蘿的特點骚秦,并揣摩其中蘊含的作者情感及受到的啟發(fā)她倘。最后總結出本文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
這堂課引發(fā)了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語文教學究竟應該如何確定教學內容作箍?語文教學到底該教什么硬梁? 《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的一篇抒情散文,宗璞對紫藤蘿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作家胞得,因此荧止,教學內容就應該是宗璞對“紫藤蘿”獨特的情感認知。這是一篇以宗璞的個性化語言描繪的阶剑、表達了其獨特情感的抒情散文跃巡,“作者的個性化語言”和“其獨特的情感”就應該成為“這一篇”的,也只屬于“這一篇”的合宜而又個性化的教學內容牧愁。授課教師把散文的一般特征——“借景抒情”作為文章的主要教學內容素邪,引導學生分析文中所描繪的景物——紫藤蘿有什么特點,感悟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發(fā)猪半,就忽略了“這一篇”散文特有個性的挖掘兔朦。雖然也有語言的賞析偷线,但都著眼于眼前景,即紫藤蘿花的特點烘绽,理性大于情感;即使是這一特點也大都比較籠統(tǒng)俐填,如生動形象安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等,就物論物英融,缺少對文本個性化語言和個性化思想情感的認知盏檐,這也就失去了“這一篇”散文的獨特魅力。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散文教學中驶悟,也出現在其他文體的教學中胡野,許多教師往往只注重文本的“共性”,而忽視“個性”痕鳍,從而使課堂也失去了個性化的魅力硫豆。
文體的把握只是為教學內容做了基本定位,教學內容的具體確定還要根據單個文本的特定樣式笼呆。所謂單個文本的特定樣式熊响,就是個體文本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現形態(tài),具體表現在文章的背景诗赌、標題汗茄、選材、結構铭若、主旨洪碳、語言風格、遣詞造句叼屠、開篇瞳腌、結語等更多層次和角度的方方面面【涤辏《皇帝的新裝》中故事情節(jié)的巧妙設計纯趋,《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對話描寫,李清照《武陵春》中愁情的表達冷离,《變色龍》中主人公善變形象的塑造吵冒,都是這些文章的特色,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筆西剥。即使是同一體類的文章痹栖,也是各有特色。每一篇文章既具有某一類文本的共性特征瞭空,又必然具有其個性的揪阿、獨特的表現形態(tài)疗我。 教師在對文本進行教學化解讀時,不僅要考慮某一篇課文作為類的共性特征南捂,更要把握其個性特征吴裤,也就是在把握和研究課文特點的大方向的同時,盡量去發(fā)掘文體共性之下的個性特點溺健,讓每一篇各具特色的文本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也能彰顯它們的個性魅力麦牺。否則,教散文就都是形散神不散鞭缭、托物言志剖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岭辣;教小說就都是人物吱晒、情節(jié)、環(huán)境沦童;教說明文就都是說明方法仑濒、說明順序和說明對象;教議論文就都是論點偷遗、論據和論證方法躏精。試想,如果這樣僅僅關注文體的共性鹦肿,把文本的個性撇在一邊矗烛,用“一般”的東西取代“特殊”的東西,就可能會導致一種固定的箩溃、模式化的乃至下篇一律的教學內容瞭吃,那我們的語文教學該是如何的枯燥無味!久而久之涣旨,學生哪兒還有學習的興致歪架? 只有發(fā)掘了獨具個性魅力的教學內容的課堂,才是最具吸引力的課堂霹陡。
那么和蚪,面對不同的文本,我們該如何依據單個文本的特定樣式來進行文本解讀烹棉,確定教學內容呢攒霹? 一是依據文本個性化的內容確定教學內容。 個性化內容是文本中蘊含的作者“這個生命體”獨特的生命意識(欲念浆洗、情趣催束、意志等)。這些內容帶著作者可感可觸的體溫伏社,同蕩著作者或舒緩或急促的呼吸與心跳抠刺,展現著作者非常個人化的愛好與趣味……換言之塔淤,個性化內容就是作者個體人生獨特的酸甜苦辣、哭笑悲喜速妖、愛恨情仇高蜂。 清人葉燮論詩時說:詩中表現的“事”“情”“理”三種內容,全部緊貼詩人本身的人生罕容,“事”反映詩人多種多樣的生活經歷和人際遭遇备恤,“情”表現詩人各式各樣的人生欲念和人生感慨,“理”述說詩人不盡相同的人生概念和人生哲學杀赢。其實烘跺,無論是詩人湘纵、散文家脂崔、小說家、戲劇家梧喷,還是一般的作者砌左,他們作品中所述的“事”“情”“理”,都是作者對自我生命體驗的開掘與把握铺敌。正是這種開掘和把握汇歹,使得文本有了作者個體生命的獨特性。一位優(yōu)秀的作者偿凭,他既傳承人類共通的歷史文化产弹,張揚人類的基本生活信念,同時又表達個體的生命意識弯囊,體現個體生命意識的“獨特性”痰哨。正因為此,優(yōu)秀的作者絕不會因為表達相同主題而寫出與其他作者雷同的東西匾嘱,而會貢獻出具有個性化內容的文本斤斧。文本的個性化內容是文本的重要價值所在,也是我們確定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依據霎烙。 二是依據文本個性化的形式確定教學內容撬讽。 文本的形式即文本在布局謀篇、語法修辭悬垃、遣詞造句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規(guī)范游昼、法則。每一個文本都有它獨特的形式尝蠕。個性化形式與個性化內容一樣酱床,是文本成立的關鍵因素。一個優(yōu)秀文本趟佃,除了承載的內容具有作者獨特的生命意識扇谣,其形式本身也會顯示出這一文本獨特的藝術個性昧捷。 葉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罐寨∶一樱”光是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鸯绿,必須“著眼于語文形式方面”跋破,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瓶蝴,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最主要的區(qū)別毒返,就是讓學生認識并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是怎樣通過語言形式來表達的。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時舷手,還要讓學生揣摩課文的表達形式拧簸。
總之,我們在確定“這一篇”的教學內容時要形式與內容并重男窟,共性與個性兼顧盆赤。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歉眷,不讓他們在無謂的重復學習中感到無趣牺六。一個文本的教學內容的確定必須要依“體”扣“本”,所謂的“體”即是文體汗捡,即是共性淑际;“本”即是文本,即個性扇住。依“體”扣“本”就是要求教師研究文本的特點時春缕,要根據文本的實際,深人把握文本的文體共性和文本個性及其兩者的關系台囱,這樣才能恰當生成“這一篇”文章的教學內容淡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