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便簽:辨別知識和信息
之前介紹便簽法的時候掏父,只說I便簽要“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信息”盖腿,并未具體要求什么。對于剛入門的學習者來說损同,保有一定的理解自由度更放松。
現在我們要把重述對象從“知識”擴展到“信息”鸟款,這就需要強化對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膏燃,所以,請盡量在I便簽中刻意體現你對信息的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的思考何什。
知識和信息也沒有那么涇渭分明:哪怕是一本很嚴謹的大書组哩,也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相反处渣,哪怕是一篇寫手炮制的微信文章伶贰,也有上下文。
因此罐栈,有些時候我們不容易直接斷定一些內容是信息還是知識黍衙。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具備對其進行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荠诬。
插入圖片
不僅I便簽有助于分析整理信息琅翻,A1和A2也會促進對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的界定位仁。
不要急于質疑和挑戰(zhàn)
之前的文章中曾經說到過,有一類學習者習慣于“附會式學習”方椎,比如拿到一本書翻閱后得出結論是“這不就是說學以致用么”聂抢,又或者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還有一類學習者棠众,遇到新信息時傾向于質疑或挑戰(zhàn)琳疏。他們甚至只掃一眼封面就頻頻搖頭:“書怎么能不看完呢?”“把讀書變的這么功利有意思嗎闸拿?”
習慣性質疑是學習的障礙空盼,這和我們所鼓勵的“批判性思維”完全是兩回事。
用一個故事來幫助大家區(qū)分習慣性質疑和批判性思維:
熊十力要學生徐復觀去讀《讀通鑒論》胸墙。徐很快讀完我注,談了許多對這本書的批評。熊十力斥之:你這個東西迟隅,怎么會讀得進書但骨!任何書的內容,都有好的地方智袭,也有壞的地方奔缠。你為什么不先看出它好的地方,卻專門挑壞的吼野;這樣讀書校哎,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么益處瞳步?讀書時要先看出它的好處闷哆,再批評它的壞處,這就像吃東西一樣单起,經過消化攝取了營養(yǎng)抱怔。多年后,徐復觀回憶道:這對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嘀倒。
遇到新信息時屈留,在分析階段(問前因后果)主要關注信息的有用、有價值之處测蘑,到了整理階段(問適用邊界)再去質疑和挑戰(zhàn)灌危。
在大多數情況下,按照信息的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進行分析和整理已經足夠了碳胳。若仍然有模棱兩可之處勇蝙,那么下面兩類問題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價值觀:遵循的價值觀是什么(所謂價值觀挨约,其實是一種排序浅蚪,即什么比什么更重要藕帜?)作者和我的價值觀一樣嗎?
參考資料:信息源(參考的書)是什么惜傲?需要順藤摸瓜去檢索嗎洽故?
為什么很多人覺得看書比看手機更容易有收獲?
并不是因為書中信息更好盗誊、更正確或更系統(tǒng)时甚。而是書中內容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習者理清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
如何借助A1哈踱、A2便簽來追問和反思荒适?
請你試著回想一下,給你帶來最大改變的一次學習經歷是什么开镣?
如果同大多數人一樣刀诬,那么你的回答應該是某個刻骨銘心的經歷,而非某次課堂或書本的學習邪财。
對成人學習來說陕壹,學習的起點往往是因為遇到了問題。未婚未育的人大概不會看子女教育的書树埠,一個剛參加工作的畢業(yè)生也不會去看團隊管理的書糠馆。
遇到問題,找相關的致用類圖書去讀怎憋、去學習又碌,這是自然而然的現象。但很多時候绊袋,你遇到的問題很特殊毕匀,在書中找不到現成答案,怎么辦癌别?
你可以去咨詢別人皂岔,問過來人、問老師规个、問專家顧問。但如果沒有人能回答呢姓建?或者回答的人不夠權威诞仓,以至于讓你懷疑答案還不如自己想的呢?
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多速兔,大到市場戰(zhàn)略如何制定墅拭,小到父母催婚怎么辦。其實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前因后果千差萬別涣狗,沒有一本書可以提供給我們現成答案谍婉。
而通常在解決這類問題的同時舒憾,我們也開啟了寶貴的學習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和學習的過程水乳交融穗熬、難分難解镀迂。
從知識或信息中學習(即Knowledge,稱為K機制)并非人類學習的唯一機制唤蔗,學習的另一維度是從經驗中學習(Experience探遵,稱為E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