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鶴然三寶奶爸旗吁,近期被這本《作物起源》妥妥的迷住了,真的特別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去讀一讀.絕對是一本拿得起放不下的書.
說起作物,也是農(nóng)作物的簡稱,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這個物質(zhì)豐富的時代,大家是不是都忘記了每一粥一飯都是來之不易的,甚至有的孩子可能連水稻和麥子都分不清,更別說真正的去了解農(nóng)作物的起源.這本書方方面面都講到了,還以繪本+故事的方式來表達(dá),讓孩子們更有興趣的去了解我們每天吃的大米、饅頭、蔬菜认轨、水果是怎么來的.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還有個農(nóng)忙假,幫助家里割麥子、插秧月培、掰玉米,現(xiàn)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農(nóng)忙假是個啥了.現(xiàn)在的生活這么好,是不是應(yīng)該多多了解我們先輩們是怎么把這么豐富的食物種植出來,并且一代一代延續(xù)下來的,這本《作物起源》一定會有你要的答案.趕快帶孩子們讀起來啊..
一嘁字、主食篇
有哪個小朋友可以正確的說出五谷(獎勵個小紅心哈).沒錯,就是稻、黍shǔ杉畜、稷(jì)纪蜒、麥、菽shū,稻是大米此叠、黍是黃米纯续、稷是小米、麥?zhǔn)切←湴柚⑤乃追Q大豆.咱們每天要攝入的主食主要就是大米杆烁、小麥這兩種.
水稻又稱大米,我們每天吃的香噴噴的大米,有著怎樣的歷史呢,它盛產(chǎn)地主要在中國、印度等地區(qū),全球60%以上的人口主糧,這么重要的作物,原來是經(jīng)過世界各地的113個國家扎根,與不同低于的人民一起成就的文明.而且早在一萬年以前,人類就開始食用采集來的野生稻米啦.
咱們近年來吃到的大米是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為首的中國科學(xué)家們研究出來的,致敬袁老先生.我是特別特別反對浪費糧食的人,現(xiàn)在只要吃米飯,孩子們都會想到袁老先生,吃水不忘挖井人,讓孩子們不浪費一米一飯,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吧.
麥子又稱小麥,也是我們比較手歡迎的主糧作物,包子简卧、饅頭兔魂、面包、蛋糕等等,都需要用到面粉.那你知道每一粒麥子都是一個“營養(yǎng)儲存器”嗎?他里面蘊藏著淀粉举娩、蛋白質(zhì)析校、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我們中國人喜歡研究吃,小麥在中國真正站住腳也是因為咱們給磨成了面粉,研究出來很多的做法哈.
二构罗、蔬菜篇
我著重講講番茄,因為我家鈞鈞愛吃番茄,正好晚上給他們講這一篇.說起番茄,大家肯定都知道他還有一個名字叫西紅柿,在200多年時間里,它成功的逆襲了,原來他是人們懼怕的“狼果”、“毒果”,那是怎么變成我們好吃又好看的美味的呢?
原來啊,番茄原產(chǎn)地于南美洲的干旱高原,因為他長得鮮紅艷麗,所以大家都以為他有毒,一直不敢食用,后來有一位勇士吃了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這么美味,便留下種子.那他又是怎么到中國的呢?
在明朝時期,番茄經(jīng)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國,到20世紀(jì)初期,中國人才開始播種,從而走向我們的餐桌.我家鈞鈞最愛的糖拌西紅柿,估計給他念完書,他就讓他媽媽給他做這道菜.
三智玻、水果篇
桃子不僅好吃,桃花也很美,顏色粉粉的也很好看,而且桃子是最有仙氣兒的水果,因為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最愛的就是蟠桃.桃子是咱們中國的產(chǎn)物,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jīng)馴化了,如今全世界有3000多個品種,貽貽最喜歡吃哪個呢?
“爸爸,我愛吃黃油桃遂唧、還有水蜜桃,把他們放軟了,可好吃,可甜可甜了.“
鈞鈞說:“爸爸我愛吃草莓和西瓜”
姐姐說:“爸爸,我愛吃藍(lán)莓和香蕉”......
四、經(jīng)濟(jì)作物
經(jīng)濟(jì)作物是按照用途主要分為油料作物吊奢、糖料作物盖彭、飲料作物、調(diào)料作物等.
我們的大豆,主要用來榨油,在經(jīng)歷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豆油主要作為油漆刷在汽車上.而且第一個把大豆帶出國門的人,是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哈哈不是唐僧哦.
鈞鈞說:“原來巧克力的“媽媽”是可可啊,我們愛吃的巧克力,都是拿可可豆做的嗎?,這本書可太有意思啦.爸爸,您明天晚上再給我們講講呀.“........
另外,你知道番茄是水果還是蔬菜嗎?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