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是死記硬背凫岖,學習不靠反復記憶;筆記絕不是知識搬運逢净,而是我們的“外腦”哥放,一個可以存儲知識、擴展記憶爹土、生出新想法的“系統(tǒng)”甥雕;著作等身不需要意志力,不需要吃苦耐勞……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卡片筆記寫作法》中的這些觀點是不是讓你大驚失色?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學者申克·阿倫斯胀茵。書中詳細介紹了神奇的尼克拉斯·盧曼的卡片盒寫作法社露。
盧曼作為卡片盒寫作法的發(fā)明者,僅僅通過閱讀思考整理筆記琼娘,從不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峭弟,不需要苦苦堅持,就收獲了巨大的成功——
只用一年時間就跨專業(yè)完成博士論文脱拼,拿下博士文憑瞒瘸;30年寫了58本書(他去世后,人們根據(jù)他的資料又出了6本)熄浓,其中多本是學術經(jīng)典情臭,另外還有數(shù)百篇文章。
這樣高產(chǎn)赌蔑、高質實在讓人驚嘆俯在。
更讓人驚嘆的是不需要意志力就能取得巨大成就。
這簡直讓我們不敢相信娃惯。那么跷乐,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里,到底入了哪些坑?
一石景、學習=反復記憶劈猿、死記硬背?
不管是學生在校學習拙吉,還是各種入編入職考試,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現(xiàn)象:一學就會揪荣,一做就廢筷黔。
甚至書本知識背得滾瓜爛熟,面對題目仍然可能無從下筆仗颈;許多題目似曾相識佛舱,可就是答不到點子上;許多知識點錯綜復雜挨决,相互關聯(lián)请祖,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真的很難拿高分。
我們在學習上總認為反復記憶就好脖祈,不是有個遺忘規(guī)律嘛肆捕,我們就時不時看看記記,背得多了自然就記住了盖高。
可是書中認為這只是“假學習”慎陵。真正的學習要“詳細闡釋”,要與以前學過的知識建立有意義的聯(lián)系喻奥。
文中舉了一個例子席纽。
一個生物學新手正學習靜脈與動脈的區(qū)別。
如果死記硬背那就是:“動脈壁厚撞蚕、有彈性润梯、沒有瓣膜;靜脈壁較薄甥厦、彈性較差纺铭、有瓣膜” 。
而詳細闡釋則要問“為什么這樣”刀疙,并把它與其他知識相聯(lián)系彤蔽。
根據(jù)“心臟將血液壓入動脈”這一常識,動脈壁要承受很大壓力庙洼,而血液由靜脈流回心臟顿痪,壓力小,所以動脈壁要比靜脈壁厚且彈性好油够,靜脈則需要瓣膜防止血液回流蚁袭。
這樣學習,關于兩者區(qū)別就不可能遺忘或混淆石咬。
所以不管是應試還是做學術研究揩悄,真正的學習從來不是孤立知識點,而是找到它們背后的聯(lián)系鬼悠,形成一張“知識網(wǎng)”删性,構成體系亏娜,在“提取記憶”時才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提取才能更準確蹬挺,更容易维贺,才能真正意義上“學會”。
二巴帮、記筆記=知識搬運溯泣、劃線旁批?
每一個會學習的孩子都會做筆記。
我們從小就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榕茧,記下來記憶更牢垃沦。
可是我們是怎么做筆記的呢?”
本子上密密麻麻摘錄的重點概念等用押,書本上各種顏色的筆劃下的不同的重點肢簿,還有旁批,寫下解釋等蜻拨。這樣的筆記對于以后的學習译仗、寫作真的有用嗎?
《卡片筆記寫作法》介紹的筆記盒絕不是這樣知識的搬運和抄錄官觅。
它是我們強大的“外腦”,利用它可以存儲知識阐污,擴展記憶休涤,幫助我們產(chǎn)生新的思考,不斷生成新的洞見笛辟,為寫作提供長期可用的素材功氨。
這才是盧曼如此高產(chǎn)的利器。
本書不僅教我們怎么記卡片筆記手幢,更教我們怎么用卡片盒捷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围来。
首先記筆記不能摘抄跺涤,而要用自己的話簡潔地記下對文章的理解。只有吃透了書本监透,才能真正寫出自己的洞見桶错。
第二,不同的筆記放進不同的盒子里胀蛮,處理方法也不同院刁。卡片筆記分為閃念筆記粪狼、文獻筆記退腥、永久筆記三類任岸。靈感、好的想法等屬于閃念筆記狡刘,閱讀文獻時的解讀享潜、介紹屬于第二類,而引發(fā)的思考颓帝,論證米碰、論據(jù)等屬于永久筆記。
閃念筆記要在一兩天內處理完畢购城,找到相關文獻內容吕座,做好整理記錄,以便生成永久筆記瘪板。
更更重要的吴趴,是建立筆記和筆記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我們常常理解的“索引”侮攀。筆記不能孤立存在锣枝,許多筆記往往為了補充或擴展原有筆記的內容,要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兰英,方便查閱撇叁。
最后關于使用。筆記盒不能束之高閣畦贸,更不會石沉大海陨闹。筆記盒要不斷更新,時常翻閱薄坏,該刪減刪減趋厉,該增添增添,卡片和卡片碰撞出新的火花要重新記錄整理胶坠。
所以君账,卡片盒使用效果如何,不是方法好不好沈善,而是使用正不正確乡数,堅不堅持。
三闻牡、寫作=禿頭瞳脓、意志堅強、吃苦耐勞?
我們總是認為澈侠,成功是艱苦卓絕地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的結果劫侧。
我們也總是相信,意志力是這世上最稀缺的資源。要不然我等也不可能只是蕓蕓眾生中最普通的存在烧栋。
可是《卡片筆記寫作法》卻告訴我們写妥,著作等身不是靠意志力,甚至不需要意志力也能做到审姓。
what珍特,這怎么可能呢?
別說著作等身了魔吐,就是寫一篇論文扎筒,也令我們望而生畏啊——得掉多少頭發(fā),死多少腦細胞酬姆,熬多少夜晚才能完成啊嗜桌。
可是作者說,如果一直在做的辞色,是自己感興趣而且又簡單的事骨宠,怎么會需要“頭懸梁,錐刺股”般的意志力呢相满?
如果有精靈一樣的助手幫你整理好了“初稿”层亿,你還需要這么犯難嗎?如果輸入的過程就是在輸出立美,記筆記就是在整理自己的“初稿”匿又,還會覺得無法完成嗎?
原來建蹄,一切都是寫作的流程出了問題碌更。
我們是“自上而下”,為了某個主題在白紙上去開始構思躲撰,開始列大綱,然后為了寫好去搜資料击费,查書籍拢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在白紙上動筆寫了蔫巩。
可盧曼大師是“自下而上”谆棱。他平日里閱讀,思考圆仔,有想法就記下來垃瞧,思想成熟、論據(jù)充分就認真整理好坪郭,存入永久筆記盒个从。筆記盒相關聯(lián)的知識網(wǎng)絡完整了,就給已經(jīng)整理好的文字(筆記)排好順序,歸納整理出相關主題嗦锐。
這樣嫌松,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就完成了。
而且他的筆記盒就像魔法盒子奕污,隨著筆記內容的不斷增加萎羔、更新,會不斷碰撞產(chǎn)生新的想法碳默、新的主題贾陷,如此源源不斷。多么神奇的盒子!
寫在最后
好的方法讓工作事半功倍嘱根,正確的流程才不會南轅北轍髓废。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不是所有的量變都能引起質變儿子,只有改變認知瓦哎,才能真正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卡片筆記寫作法》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柔逼,更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的良師益友蒋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