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攒钳,有一份關于海淀區(qū)家長鬧翻教委的朋友圈截圖瘋傳揩页,引起了眾多教培朋友的關注乎赴。
有人在后臺詢問真假,我查遍了網(wǎng)絡闹蒜,依然不知來源往弓。目前只有個別自媒體在傳播,官方媒體平臺未見一詞(天地一片祥和)排抬。
但是行業(yè)媒體號發(fā)布的未見有被刪稿,甚至有自媒體用非常激進的字眼來形容此次事件码耐,比如這家如此寫道:
這種寫法,讓教培人看得熱血膨脹。
大家在圍城外面看著校內的家長們和校內的老師們搞對抗窟哺,而這些家長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把孩子從校內課后服務的大鍋飯中抓出來然痊,送去小飯桌锹引。
這個小飯桌就是我們教培人為這群富裕階層孩子們打造的貼心小灶。
理由冠冕堂皇:我的孩子我做主凡蚜,你丫愛誰誰涩金。
爽嗎副渴?爽!
說實話全度,雖然我是做教培的煮剧,看完后,并不覺得開心讼载,反而內心處升起一陣陣悲涼轿秧。
我記得在北京經(jīng)開區(qū)全面禁補消息傳出的時候中跌,后臺也有朋友評論說:“非常想看看海淀區(qū)媽媽們怎么看待咨堤?”
我想,這次“反對課后服務”應該就是預演漩符。
有人分析為什么最先反的是西城海淀雞娃的這批家長:
因為他們處于中國層級分類最多最復雜的區(qū)域一喘;有著全國最頂尖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優(yōu)勢和地位:以至于他們養(yǎng)成了慣性思維嗜暴,以在家門口上大學為榮凸克,以在外地上大學為恥(出國除外)。
雙減下來相當于讓大家統(tǒng)一躺平闷沥,接受校內教育萎战,不讓大家各自“雞娃”了,這不就相當于動了他們的蛋糕舆逃?
家門口的菜都是我們的蚂维,怎么允許讓別人來我家院子里偷菜?
記得前兩天看視頻路狮,杭州前市長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虫啥,當初下令全市拆除違章建筑,身邊朋友一片叫好之聲奄妨,但是等拆到他們自己頭上的時候涂籽,個個跑出來跳腳找關系說人情。
就像這個課后服務砸抛,全國人民都可以強制課后服務评雌,唯有我海淀西城不行树枫。
可是,不知道海淀西城的家長們有沒有想過景东,相對于大城市团赏,五環(huán)外鄉(xiāng)鎮(zhèn)的孩子們,渴望這樣的課后服務還沒有呢耐薯。
我們來看看目前一線城市的學校孩子們準備哪些課后服務課程吧舔清。
作者“何家鹽”寫道:
“我看到廣州一普通小學校內課外托管班的選課課表,上面有籃球曲初、足球体谒、羽毛球、乒乓球臼婆、跳繩等體育科目抒痒,圍棋、象棋等棋類科目颁褂,也有創(chuàng)意美術故响、水彩水粉、版畫颁独、管樂隊彩届、合唱團、中國舞誓酒、小主持人樟蠕、語言表演等藝術類科目。
甚至更有機器人編程靠柑、創(chuàng)客編程寨辩、無人機、航空模型歼冰、STEAM(科學靡狞、技術、電子隔嫡、藝術甸怕、數(shù)學)科創(chuàng)等科技類的課程。
這只是很普通的一所小學畔勤,都沒有進入廣州市50個省一級小學名單蕾各。但我們可以肯定,它的這個課表庆揪,已經(jīng)足以讓所有的偏遠農村小學羨慕不已式曲。就更不用說那些條件更好的學校了。”
可是吝羞,就是這樣的課程兰伤,被海淀的家長們嫌棄,覺得是浪費孩子們的時間钧排。
不光北京敦腔,優(yōu)質的資源一定是先供應城市的孩子,尤其是重點地區(qū)恨溜、重點學校符衔。
比如蘇北一學校引入書法舞蹈課程,課程老師是當?shù)孛麣庑U大的培訓機構創(chuàng)始人糟袁;機器人類課程是本地大學老師進行教學判族;剪紙課老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人。
比如長沙雨花區(qū)每年撥付160萬元项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非遺文化課程進校園形帮,為40余所學校提供木工、棕編周叮、陶藝辩撑、剪紙、茶藝仿耽、花藝合冀、華服小當家等系列非遺課后服務課程。
深圳市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將課后服務納入政府經(jīng)費保障氓仲,光課后服務一項一年支出15億元左右朝抖。
可是啥箭,這些城市,課后服務的參與率也就70%左右吧治宣。
深圳的家長表示急侥,學霸們都不參加坏怪,我們也不會參加,寧愿花錢去補習铝宵。呵呵鹏秋。
朱門酒肉臭尊蚁,路有餓死骨。
雖然這種景象已經(jīng)不復存在侣夷,但是横朋,在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的當下,北上廣孩子們所嫌棄的“酒肉”百拓,何時才能去到遙遠的鄉(xiāng)村呢琴锭?
多年前,芒果臺的一部綜藝非逞么火祠够,描述爸爸和孩子們的美好生活,體驗鄉(xiāng)村粪牲、體驗戶外古瓤。對了,是《爸爸去哪兒》腺阳。
我本人非常喜歡孩子落君,所以,身邊朋友說亭引,你肯定會喜歡這個節(jié)目绎速。
我說,錯了焙蚓,我非常不喜歡這個節(jié)目纹冤。
只是偶爾瞥見過幾眼,大概知道什么意思购公,里面的小孩子不能說不可愛萌京,甚至包裝成小明星的樣子也著實讓人看著養(yǎng)眼、值得欣賞宏浩,贊嘆知残。
但是,當我們所有媒體的目光比庄、社會的焦點都聚焦到這些明星的子女身上的時候求妹,可曾想過農村的孩子,他們可能連一首《小星星》都沒有真正學過佳窑。
我不反對娛樂制恍,但我們真正應該把目光投向更需要的地方。
很多年以前神凑,有一個很出名的帖子净神,叫做《我用了十八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大意是强挫,城里孩子唾手可得的東西岔霸,村里的孩子卻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得到。
這個帖子引起了同時代很多農村孩子的強烈共鳴俯渤。
就像我直到上了大學去了城市呆细,才第一次吃到KFC的漢堡,而如今八匠,在北上廣吃漢堡的絮爷,基本是窮人(或上班族)的孩子
。
來源 / Pexels
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梨树,但是整個小學階段都沒有一位美術老師坑夯。卻因為要應付上級檢查,臨時讓孩子們拿著筆拉出去寫生抡四。我記得自己在從來沒有學過一天畫畫的情況下柜蜈,愣是對著教學大樓畫了大半天。
我絞盡腦汁的看指巡,一個下午淑履,也只畫出了一個歪歪扭扭的樓架子。
出身于農村的孩子藻雪,長大后一定或多或少會有類似的遺憾吧秘噪。
可悲的是,當時的自己連遺憾都不會覺得遺憾勉耀,因為在我們有限的認知里指煎,你根本就不會意識到,原來在世界上別的地方便斥,
一個孩子如果對藝術有天分至壤、有熱情,是可以得到專業(yè)指點的椭住。
農村孩子渴望課后服務崇渗,城市孩子抗拒課后服務。
家長們的目的似乎又很統(tǒng)一京郑,讓孩子多學一點。
農村父母希望孩子多在學校待一會兒葫掉,學點東西些举,藝術類的更好,學點才藝俭厚;反而城市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少待一會兒户魏,能夠在校外多學一點學科知識,多進步那一點點名次。
魔幻嗎叼丑?可笑嗎关翎?
又是一年開學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鸠信,城市里的孩子紛紛反映纵寝,課本已經(jīng)學完了。而鄉(xiāng)村的孩子星立,卻仍然充滿渴望地等著老師講新課爽茴。
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绰垂;
他們室奏,都會有美好的未來 。
(廣州某小學)
(全文完)
作者介紹:主筆八月哥劲装,教培領域記錄者胧沫,提倡“天下教育是一家”,反對“教培老師不是老師”的世俗偏見占业。發(fā)表過多篇網(wǎng)絡爆款作品绒怨,單篇閱讀近百萬,全網(wǎng)流量超1000萬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