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時,女兒很想體驗一下采野菜的生活猎塞,于是約了她的妹妹和姑姑一起去踏青郊游试读。這個時間,薺薺菜已經(jīng)開花了荠耽,我所知道的只能采苜蓿钩骇、蒲公英、榆錢兒了。
由于事先功課做的不足倘屹,驅(qū)車在鄉(xiāng)下到處找银亲,怎么也找不到苜蓿地,怎么也看不見榆錢樹纽匙∥耱穑看著女兒失望的樣子,于是回到我的老家烛缔,一個我從小生長的小村子里请梢,閉上眼睛,我都知道哪里有榆樹力穗。
小時候毅弧,我除了白楊樹、柳樹当窗、槐樹够坐、泡桐樹,見過最多的就是榆樹了崖面。老家的村口就有幾棵老榆樹元咙,頂風遮雨地佇立在那里,就像一個風雨滄桑的老人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巫员。村子附近的山坡上大大小小的榆樹迎著春風搖曳庶香,綻放著一片片新綠。
此時的榆錢兒已開滿了榆樹的枝頭简识。榆錢兒是一層層生長赶掖,重疊著擠在枝頭,嫩黃色七扰,淺綠色奢赂,像圓圓的碧玉一樣通透,裹著露珠兒颈走,迎著太陽膳灶,偌大的樹冠,翠綠色的葉片立由,擁擠不堪轧钓。 在這初春的時光,這綠顯得頗清新和亮麗锐膜。
老公說:小時候毕箍,媽媽常常做榆錢飯給他們吃,記憶中的榆錢飯非常好吃呢枣耀。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霉晕,一串串榆錢兒掛滿枝頭,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掛捞奕,看花了人眼牺堰,饞得人淌口水。瘦瘦的他就會光了腳丫子颅围,雙手合抱住比他的腰還要粗的樹身伟葫,哧溜溜 ,哧溜溜院促,一直爬到樹梢筏养,岔開腿騎在樹杈上,一串串地捋榆錢兒常拓。
女兒和她的妹妹都是第一次見到榆錢兒渐溶,歡喜地又蹦又跳的。折下一支榆錢兒弄抬,她們仔細地觀察著榆錢兒茎辐,并沒有像我們小時候看到榆錢兒那樣猴急似得捋一把塞進嘴里,細細咀嚼掂恕,任由一股香甜的滋味兒刺激著味蕾拖陆。
聽我們說著兒時最為熱鬧逗趣的舊事,她倆歡呼雀躍懊亡,一串一串用不是很熟練的動作捋著榆錢兒依啰,開心地體驗著我們兒時最為平常的快樂。
我告訴她倆:榆錢兒是榆樹的花兒店枣,形狀長得像銅錢速警,諧音就叫它榆錢兒,就是寓意有“余錢”的含義鸯两。
女兒說坏瞄,她第一次知道榆錢兒還是和我在北京的恭王府參觀時聽導(dǎo)游講的那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和珅在恭王府后花園里修建了一個蝠池,形似蝙蝠的小水池甩卓,又似一元寶鸠匀,取名蝠池,"蝠"字的諧音逾柿。水池四周種著許多榆錢樹缀棍,每到榆錢成熟的季節(jié),榆錢兒就會落滿整個池子机错,鵝黃的榆錢兒正象那銅錢爬范,而水池則是聚寶盆,盡收天地之財弱匪。所以又稱為“福財滿池”青瀑。
滿載而歸地回到家后,老公把采來的榆錢兒,一片片地摘下來放在水池里浸泡后斥难,仔細地清洗干凈后枝嘶,用九成的榆錢兒拌合一成的白面粉,放上鹽和調(diào)料哑诊,攪勻后群扶,上屜鍋里蒸。
倆小妞則從網(wǎng)上搜索到程琳演唱的一曲優(yōu)美動聽《采榆錢》镀裤,搖頭晃腦地跟著學唱竞阐。
“東家妞,西家娃暑劝,采回了榆錢過家家骆莹,一串串,一把把担猛,童年時我也采過它……榆錢飯榆錢飯汪疮,嘗一口永遠不忘它……”,猛然聽到程琳的歌聲毁习,勾起的是童年里太多的回憶智嚷,有鄉(xiāng)愁的我們盡管歷經(jīng)童年的生活拮據(jù),卻也是幸福滿滿纺且。
古詩云:風吹榆錢落如雨盏道,繞林繞屋來不住。 “滿地榆錢载碌,算來難買春光住猜嘱。”?
歲月如水嫁艇,采榆錢和童年很多記憶一樣朗伶,也只能成為了我們一種情懷一種念想和心底里會心的愉悅了
出鍋后的榆錢兒飯是碧綠碧綠的,看著就讓人流口水步咪,更別說經(jīng)過一番精心調(diào)制了论皆,口感好的不要不要的,倆小妞開心地吃著猾漫,平日里就是精心調(diào)制的菜也沒有讓她們吃的津津有味啊点晴。
如今的孩子雖物質(zhì)條件優(yōu)越,缺少去了多少童趣啊悯周,比如這采榆錢粒督。其實,不見得是榆錢兒飯真的有多好吃禽翼,最主要的還是這個飯里蘊含了郊游的新鮮屠橄、采摘的樂趣吧族跛。
對倆孩子來說,這榆錢兒飯還是她們今天參與勞動的成果锐墙,自然會感到非常的香甜礁哄。
對我們來說,榆錢飯里更有滿滿的兒時的美好回憶和對媽媽的懷念贮匕。
村口的老榆樹,幾十年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雨花枫,依舊守候著日益渺小的村莊刻盐,站立成一道永恒的風景。
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劳翰,過往一撥撥孩童在她身邊度過了熱鬧的童年敦锌;也不知道如今的她,是否因了榆錢無人問津佳簸,一年年生動地綻開又默默地凋謝而感到過落寞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