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的父母每天都要重新學習
孩子滿月,從護士手中接過弟头,小小的一只吩抓,護士說“你們可以把孩子帶回去了”。
“就直接給我了嗎赴恨?疹娶!怎么可能養(yǎng)得活?!”
襁褓里的孩子哼了一聲伦连,心里就閃過五百八十多條問句雨饺,“是不是冷了?”“難道毛毯太厚惑淳?”“是不是餓了额港?”“會不會剛才喂多了?”
7歲的時候孩子上小學歧焦,比自己當初上小學更興奮移斩。
“怎么這么快,怎么這么快,我竟養(yǎng)出了一個小學生向瓷!”
小書包里什么書都沒有肠套,有一本空本子,還有準備好的文具猖任。一只小水壺怕她渴了你稚,一塊小面包怕她餓了。加一件小外套以防教室里冷超升,再放一把小扇子免得中午熱入宦。左右牽著孩子哺徊,右手提著她的東西室琢。她蹦蹦跳跳的,一腳一腳輕輕重重地踩在自己心上落追。有點興奮盈滴,又像考試一樣緊張。
18歲的時候孩子成年轿钠,成年的那天可能還沒有感覺巢钓。反而是過了兩天意識到孩子已經(jīng)高出自己一個頭。
“我的天疗垛。症汹。〈螅”
手頭的工作停下來背镇,切菜的手放下刀,18年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在腦海閃過泽裳,內心復雜瞒斩,孩子成年的失落,養(yǎng)大孩子的自豪涮总,對孩子未來的擔憂胸囱,孩子在身邊的幸福,無數(shù)種情緒等她放學回家叫一聲“媽瀑梗,飯好了嗎烹笔?”才堪堪壓下。
每一天要面對的都是變化著抛丽,成長著的“新”孩子箕宙。沒有一勞永逸的經(jīng)驗,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教育铺纽。
每一天都要重新再向孩子學習一遍為人父母柬帕。
2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成人
18歲那天最大的變化就是「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成人了什么都不會變」
朋友 A 的爸爸喜歡玩游戲,對女兒的感情還沒有對馬里奧深,A 有時候去找爸爸要基本生活費陷寝,會被爸爸大罵一頓锅很,“養(yǎng)你有什么用,就知道花錢”凤跑。
朋友 B 的父親出軌爆安,被發(fā)現(xiàn),差點丟了工作仔引。正趕上 B 青春期扔仓,家里戰(zhàn)火硝煙,一片狼藉咖耘。
朋友 C 的母親再婚翘簇,繼父對她動手動腳,C 鼓起勇氣告訴母親后儿倒,母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版保。
其實很多言情小說的悲情主人公設置也往往是這樣。
但現(xiàn)實是幾個朋友夫否,家境都不錯彻犁,長得好看凰慈,成績優(yōu)異汞幢。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拼過床,我不會知道這些事微谓。
沒有人能在沒有孩子之前做好父母的準備森篷,也沒有父母能夠永遠做好準備。
盡管想刻意避免堰酿,父母也會失誤疾宏。
3
我無法滿足你的完美期待
朋友 D 和父母關系不錯。青春期的掙扎過后触创,有了隔閡坎藐。孩子內心想要滿足父母的期待,卻發(fā)現(xiàn)父母眼中的理想化意象相去甚遠哼绑。
順從岩馍,攻擊,逃避抖韩,三種內心驅動力此消彼長蛀恩。
想要滿足父母的期待,被自己獨立個性的攻擊力所壓制茂浮,想要減少內心攻擊的欲望双谆,卻又忍不住想要逃避和父母的交流壳咕,真的逃避了,內心的順從又大喊著倫理道德顽馋。
當離不開父母又處理不好關系谓厘,所有的孩子都會轉向自我攻擊。
“我是不是不孝寸谜?”
“我是不是做錯了竟稳?”
“我感情真的冷漠嗎?”
“我是不是有問題熊痴?”
孩子最大的問題他爸,就是深以為父母都是完美的。
4
嬰兒和成人的角色對換
凌晨3點果善,嬰兒在哇哇大哭诊笤,成人起床照看,一時分辨不清嬰兒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岭埠。它那么小盏混,它在哭蔚鸥,它無法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惜论,只能依靠具有攻擊性的示弱要求成人的幫助。
成人算了算孩子上一次喝奶已經(jīng)四小時止喷,溫了溫奶粉馆类,滴在手背,感覺溫度適宜弹谁,抱起孩子乾巧,哼著催眠曲,成功得解決了孩子的問題预愤,回到自己溫暖舒適的被窩沟于。
遇到問題時,成人會獨立植康、主動地去創(chuàng)造一個對自己更好的環(huán)境旷太。
只有嬰兒,因為無力改變周圍環(huán)境销睁,只好借助于吵鬧與生氣供璧。
父母在外賺錢時,碰到困難冻记,逐一獨立解決睡毒。工作出現(xiàn)問題,可以安慰自己一句 “并不是什么大事冗栗,每個人都會遇到演顾」┎螅”
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在打電腦,怒火攻心钠至,容忍不了他的“瑕疵”趁曼,理論不行棍棒上。
“我的孩子為什么不完美棕洋?”和嬰兒“為什么我餓了還沒有吃的挡闰?”有著相同的邏輯。
靠發(fā)脾氣掰盘,來要求周邊的環(huán)境自己變好摄悯。
然而父母不是嬰兒,孩子也不是成人愧捕。父母不懂的奢驯,孩子除了困惑焦急也毫無應對手段。
“不要哭鬧次绘,不要大聲喊叫瘪阁。就如同接受工作會出現(xiàn)失誤,接受你不完美邮偎,接受我不完美管跺。在此基礎上,讓我們像成人對話般禾进,心平氣和地尋求更好的交流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