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6《運城晚報》)
《唐風(fēng)·采苓》
采苓采苓馒疹,首陽之巔佳簸。人之為言,茍亦無信颖变。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掏秩,胡得焉?
采苦采苦哗魂,首陽之下。人之為言漓雅,茍亦無與录别。舍旃舍旃,茍亦無然邻吞。人之為言组题,胡得焉?
采葑采葑抱冷,首陽之東崔列。人之為言,茍亦無從旺遮。舍旃舍旃赵讯,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耿眉,胡得焉边翼?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鸣剪,采挖茯苓组底,攀登在首陽山巔】鸷В“人之為言债鸡,茍亦無信”,那些假話铛纬,不要相信厌均。“舍旃舍旃告唆,茍亦無然”莫秆,讓假話左耳進右耳出,不信不理悔详,不以為然∪切“人之為言茄螃,胡得焉?”讓假話不得其逞连锯,無所施展归苍。
朱熹《詩集傳》說:“此刺聽讒之詩用狱。”我理解這是一首勸誡他人不理閑言拼弃、不信謠言夏伊、不聽讒言的詩歌,可以視為普遍意義上的無所實指的勸誡吻氧,也可以視為對晉獻公聽信讒言造成驪姬之亂的反思溺忧。先民總結(jié)教訓(xùn),告誡后人閑言害人盯孙、謠言害人鲁森、讒言害人,不要受他人言語蠱惑振惰,讓別有用心的人無機可乘歌溉。
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了春秋中葉禮樂道德已現(xiàn)淪喪的狀況,“人之為(偽)言”骑晶,說明信義漸失痛垛,偽言漸行。周初建立的禮樂制度桶蛔,西周末年開始受到局部挑戰(zhàn)匙头,春秋時日益崩壞,戰(zhàn)國時視之蔑如羽圃。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如春秋時猶尊禮重信乾胶,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朽寞,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识窿;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脑融;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喻频,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肘迎,而七國則不聞矣甥温。”
這首詩基于信義缺失妓布、偽言害人的教訓(xùn)姻蚓,告誡世人要避免偽言傷害,提出了“不信”匣沼、“不與”狰挡、“不從”三原則。但是,首先的難題是偽言難辨加叁。三人成虎倦沧,要保持客觀的認知不容易;曾參殺人它匕,“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展融,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豫柬。
歷史上謠言告希、讒言害人誤國的事例不勝枚舉。田單反間樂毅轮傍、秦國反間廉頗暂雹、皇太極反間袁崇煥等等,反間計的實施靠的就是散布謠言创夜。諸葛亮的《梁甫吟》敘說了“一朝被讒言杭跪,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巯牛《白蛇傳》中許宣聽信謠言把白娘子拋卻涧尿,如此等等,謠言檬贰、讒言造成了太多人間悲劇姑廉。
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謠言謊言翁涤、流言蜚語的傳播更加快捷桥言、也更加容易產(chǎn)生負面影響。眾口鑠金葵礼、流言殺人号阿,如今網(wǎng)絡(luò)流行“社死”。如何避免謠言傷害自己鸳粉、傷害他人扔涧,如何增強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本詩中“不信”届谈、“不與”枯夜、“不從”三原則很有價值。一是要分析判斷艰山、驗證推敲湖雹,不輕易相信,謠言總會有漏洞曙搬,假的東西總經(jīng)不起推究摔吏,做到“無信”汤踏;二是不能做出客觀判斷的情況下不傳播,更不調(diào)鹽加醋舔腾,做到“無與”;三是對任何流言蜚語搂擦,不與之糾纏稳诚,不受其干擾和影響,“狗在吠叫瀑踢,駝隊依然前行”扳还,做到“無從”。
“好事不出門橱夭,壞事行千里”氨距,大凡謠言總是事涉貶損而非褒揚,要去除幸災(zāi)樂禍棘劣、唯恐天下不亂的不良心理俏让,不打聽、不傳播閑言茬暇,不把時間浪費在閑聊上首昔。“來說是非者糙俗,必是是非人”勒奇,熱衷于打聽小道消息,傳播閑言巧骚、謠言者赊颠,最終會給自己惹上是非、滋生禍端劈彪,《詩》曰“婦有長舌竣蹦,維厲之階》垭”豈止婦哉草添!
同樣題材的詩歌,詩經(jīng)中還有多首扼仲,反映出當(dāng)時閑言远寸、謠言、讒言害人之烈的現(xiàn)實屠凶。
《小雅·青蠅》
營營青蠅驰后,止于樊。豈弟君子矗愧,無信讒言灶芝。
營營青蠅郑原,止于棘。讒人罔極夜涕,交亂四國犯犁。
營營青蠅,止于榛女器。讒人罔極酸役,構(gòu)我二人。
這首詩中以“營營青蠅”比喻那些向當(dāng)政者進讒的小人嘴臉驾胆』猎瑁“青蠅”,遂成為讒言小人的代稱 丧诺。
《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入桂,成是貝錦。彼譖人者驳阎,亦已大甚抗愁!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搞隐。彼譖人者驹愚,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劣纲,謀欲譖人逢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癞季。
捷捷幡幡劫瞳,謀欲譖言。豈不爾受绷柒?既其女遷志于。……
朱熹集傳:“言因萋斐之形废睦,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伺绽,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嗜湃,而飾成大罪也”奈应,后以“萋斐(花紋錯雜貌)”、“貝錦(如貝的美麗文采的織錦)”來比喻购披、指代借風(fēng)揚沙杖挣、羅織成罪、誣陷他人的讒言刚陡。
《鄭風(fēng)·揚之水》
揚之水惩妇,不流束楚株汉。終鮮兄弟,維予與女歌殃。無信人之言乔妈,人實迋女。
揚之水氓皱,不流束薪褒翰。終鮮兄弟,維予二人匀泊。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朵你。
《揚之水》告誡世人各聘,兄弟之間不要聽信他人讒言而骨肉相間甚至萁豆相煎。
《采苓》中的首陽山抡医,在永濟市南躲因,相傳伯夷、叔齊兄弟讓國忌傻、扣馬諫伐后大脉,獨行其志,不食周粟水孩,于此山中采薇而食镰矿,及餓將死,作歌俘种,其辭曰:“登彼西山兮秤标,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宙刘,不知其非矣苍姜。神農(nóng)、虞悬包、夏忽焉沒兮衙猪,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布近,命之衰矣垫释!”遂餓死于首陽山。至今每過首陽吊输,我總會想到這兩位先民的信義與倔強饶号。
伯夷、叔齊是忠信節(jié)義之典范季蚂。這首詩以采苓于首陽之巔來起首茫船,亦有形成強烈對比的用意——以夷齊之信義對比世人之偽言琅束。
詩中說到苓(茯苓)、苦(苦菜)算谈、葑(蔓菁)涩禀,皆有藥用價值。蔓菁是越冬作物然眼,老一輩常在冬季煮食蔓菁以便度過青黃不接的時期艾船,我小時候也吃過,相當(dāng)?shù)碾y吃高每。薇是野生豌豆屿岂,當(dāng)年生產(chǎn)隊種植豌豆,扁莢青鮮還未熟老時鲸匿,是我們最愛偷食的美味之一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