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幅壁畫是2016年秋天在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看的高清掃描版。賽館常常會有學術性強的專題展瓮恭,值得關注雄坪,但是世界一流高校校門太難進了。
2013年3P大學也展過高清掃描的敦煌壁畫屯蹦,沒有北大規(guī)模大维哈、布展精。如今3P大學也有博物館了登澜,希望能多搞點正經(jīng)展覽阔挠,畢竟它進門容易。
榆林窟第3窟為西夏統(tǒng)治瓜州晚期石窟脑蠕。西夏是黨項人在西北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购撼。黨項人是羌族的一支(另一個說法是鮮卑族的一支)跪削,1038年建國,國名為“大夏”迂求,1227年為蒙古所滅碾盐。
與西夏并列的政權:遼(907-1125);金(1115-1234)揩局;宋(北宋:960-1127毫玖、南宋:1127-1279);元(1206建國)谐腰。
榆林窟在酒泉市孕豹,酒泉即古代瓜州涩盾。1個概念:敦煌石窟指的是古代沙州(今敦煌市)十气、瓜州的一系列石窟,包括莫高窟春霍、東砸西、西千佛洞、榆林窟和肅北五個廟石窟址儒。
沙州和瓜州位于河西走廊西北端芹枷,而河西走廊是中原與西域之間的咽喉,是西域莲趣、北方草原鸳慈、中原乃至吐蕃、吐谷渾等少數(shù)民族等多種文明交匯的收費站喧伞,絲綢之路自此展開走芋,佛教由此東傳,中原儒學在此弦歌不輟潘鲫。
西漢在河西走廊設武威翁逞、張掖、酒泉溉仑、敦煌四郡挖函,經(jīng)營近400年。西晉中后期浊竟,中原陷入八王之亂怨喘,一部分世族為避禍,遷至相對偏遠的河西走廊振定。永嘉之亂時的長安哲思,流傳著“秦中川,血沒腕吩案,唯有涼州(今武威)倚柱觀”的童謠棚赔,證明此地乃亂世中的桃花源,尚可偏安一隅,因此成為衣冠南渡之外的另一個選擇靠益。陳寅恪先生認為“秦涼諸州西北一隅之地丧肴,其文化上續(xù)漢、魏胧后、西晉之學風芋浮,下開魏、齊壳快、隋唐之制度纸巷,承前啟后,繼決扶衰眶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在天下分崩離析之時瘤旨,河西走廊保存了華夏文明的火種。
榆林窟雖然由西北少數(shù)民族黨項人營建竖伯,因河西素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積淀存哲,西夏又對中原文化求知若渴,優(yōu)待投奔來的宋人七婴、尊儒學祟偷、搞科舉,中原文化的影響也就鮮明地反映在西夏時期的石窟壁畫上打厘,以榆林窟第3窟的文殊變修肠、普賢變最為典型。
“變”即經(jīng)變户盯,可解釋為以生動的形式(故事嵌施、圖像等)闡釋佛教思想∠认希“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與“德行第一”的普賢菩薩常作為釋迦摩尼的脅侍菩薩艰管。在榆林窟第三窟,這兩幅壁畫位于西壁門內(nèi)兩側蒋川。文殊變在北側牲芋,普賢變在南側。
文殊菩薩跏趺坐于獅背上捺球,普賢菩薩乘象缸浦,在諸圣眾、侍從的簇擁下氮兵,行進在山巒云海中裂逐。
在展覽現(xiàn)場,這兩幅畫鋪天蓋地的尺幅泣栈,令人仰望而倒吸一口涼氣卜高,似有清風拂面弥姻,溫潤的水汽充滿鼻腔,幾乎被宗教的迷狂擊中半秒鐘掺涛。懵逼的驚鴻一瞥之后庭敦,我意識到這幅畫幾乎融晉唐-兩宋繪畫史于一爐。
我繪畫史比一筆吊糟強點有限薪缆,技法完全不懂秧廉,所以浮皮潦草地扔塊磚頭。
人物:
以線描表現(xiàn)畫中人物拣帽,手法變化多端疼电。身體、衣紋减拭、發(fā)絲蔽豺、瓔珞的線條各不相同,有人統(tǒng)計多達十余種峡谊。人物的頭部茫虽、背光刊苍、衣紋等處以石青既们、石綠輕微暈染,還原了湯垕在《畫鑒》里評價吳道子的“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正什。強調線條與弱化色彩啥纸,對比分明,造成了“天衣飛揚婴氮,滿壁飛動”的視覺效果斯棒,這也正是“吳家樣”的特征。盡管吳道子的真跡未能流傳下來主经,這幅壁畫里靈氣飛揚的人物荣暮,足以讓觀者感受到吳道子對后世的影響。
北宋畫家武宗元所繪白描史上的巨作《朝元仙仗圖》罩驻。武宗元師法吳道子穗酥,這幅長卷也是“吳帶當風”的代表』荻簦《文殊變》砾跃、《普賢變》人物造型、表情节吮、衣飾與《朝元仙仗圖》頗有相似之感抽高,因此有學者認為兩幅壁畫也受到了道教壁畫的影響。
山水:
南北朝后期透绩,山水畫逐漸獨立成科(楊仁愷《中國書畫》)翘骂,晚唐五代趨于成熟壁熄,出現(xiàn)了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和以董源碳竟、巨然為代表的南方山水畫派请毛。前者以線條勾勒山形再渲染水墨,表現(xiàn)北方大山大水的巍峨雄渾瞭亮;后者以苔點和皴線堆疊形態(tài)方仿,表現(xiàn)江南青山綠水的秀美明麗。山水畫到兩宋時期蔚為壯觀统翩,出現(xiàn)一批具有后世楷模意義的山水畫家如李成仙蚜、范寬、燕文貴厂汗、郭熙委粉、馬遠、夏圭娶桦。
文殊變和普賢變山水占了全部畫面的一多半贾节。文殊變的山水表現(xiàn)的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普賢變表現(xiàn)的是峨眉山衷畦,放在一起看栗涂,也能感受到前者山勢粗獷,皴法簡潔祈争,線條明朗斤程;后者山勢緩和,皴法多變菩混,山頂為礬頭忿墅。盡管風格不同,二者的遠景都采用了北宋流行的巨障山水的形式沮峡,山頂墨色濃重疚脐,山腳墨色淺淡,突出山之“高遠”邢疙。近景的山石樹木細節(jié)豐富棍弄、筆觸細致,有南宋馬秘症、夏之風照卦。
山間樹木企蹭,或以石綠點染其蔥蘢行疏,或用墨筆勾勒其遒勁,有些枯枝的線條頗似李成的寒林耙箍。
菩薩像周圍的水波聪廉,似取法馬遠《水圖》瞬痘。
山巒間的宮闕樓閣為界畫故慈,界畫需借助界尺畫線,多用于建筑框全。
榆林窟第3窟的建筑察绷,因作畫方式和材質的限制,畫得略粗疏津辩,主要建筑構件齊備拆撼,連懸魚都畫得像模像樣。
《普賢變》中還出現(xiàn)了“西游記”圖像喘沿。畫面左側闸度,玄奘站在岸邊,雙手合十蚜印,對普賢菩薩朝拜莺禁。他后面跟著孫悟空和白龍馬。據(jù)敦煌研究院網(wǎng)站介紹窄赋,白龍馬背上的包袱里裝著經(jīng)書哟冬,說明這是完成取經(jīng)忆绰、回到中原的場景。目前红符,這幅圖像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唐僧取經(jīng)圖像青柄。瓜州地區(qū)的東千佛洞和榆林窟還有幾幅類似的圖像伐债,它們比吳承恩的《西游記》還早300余年致开。
第3窟其他壁畫更像“敦煌壁畫”:突出用色,色塊平涂双戳,宗教符號元素豐富虹蒋,畫面留白較少。
于是《文殊變》塘辅、《普賢變》的畫風顯得格外清奇。大面積的山水扣墩,以白描為主的人物扛吞,開闊舒朗的構圖荆责,焦墨淡彩的用色,流暢的線條盲泛,道法自然的意境……比起宗教畫键耕,它們更像文人畫。
這兩幅畫可以說是西夏與中原交流的見證玛迄∨锬叮看到它們之前,我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西夏與宋距離遙遠勒虾,古代交通不便瘸彤,文化之間的交流會存在滯后性。但是這兩幅畫卻打破了慣性思維质况,西夏對于同時期宋代繪畫審美取向和技法吸收、化用之快结榄,簡直具有實時性臼朗。文物中體現(xiàn)的文明交流,比史書更直觀视哑。
總結一下挡毅,我看一件文物,大體先從它的年代慷嗜、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入手,再看文物本體薇溃。看本體就有套路了:材質琉用、工藝策幼、藝術風格特姐,誰影響了它、它影響了誰……
————————仍然是廢話的分割線——————
寫這篇因為博物館志愿講解員做了快5年唐含,最近有點焦慮溝通的有效性捷枯。上次聽珍寶館的扛把子選手山魈老師講完“勇奪倒數(shù)第一”的經(jīng)歷,我才意識到從事博物館公眾教育的人對“觀眾需要什么樣的講解”與我們理解和提供的講解存在偏差(此處地圖炮:他們覺得閉著眼xjb激情澎湃是墜吼的)郁油。與其講文物攀痊,能不能通過一次講解,讓觀眾多少能對如何看展覽有點體會哩掺?
于是以這兩幅壁畫梳理了一下自己看書畫時的腦洞涩笤。
書畫是我最廢柴的門類盒件,即便讀了從楊仁愷到高居翰的一干著作,仍然在滿室煙霞的書畫館茫然無措恩沽,如入寶山而空手歸翔始±锊花鳥畫主要看目渤闷、科,人物畫主要看服飾狼电、器物弦蹂,山水畫是大型懵逼現(xiàn)場,就像魯迅說“我看中國書時削祈,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脑漫,與實人生離開”(《華蓋集·青年必讀書》)。我可以毫無障礙地通過詩詞和樂曲接近古典山水意境启昧,面對山水畫反而感到隔了一層透明的厚障壁劈伴□髓担看得多了也能諞兩句畫家的師承,但這無法幫我對畫作產(chǎn)生任何同理心追城。誠然它們美得各有千秋座柱,但“美”是多么蒼白單薄的感受。
如果我對山水畫懂得更多戏锹,就能看出更多的內(nèi)容火诸,比如構圖、技法奈搜、影響』烂耍看其他文物也如是耗美,還是要多積累。
最后是安利堰怨。
1蛇摸、紀錄片《河西走廊》(b站av8867566)。
甘肅歷史文化宣傳大片揽涮,解說詞文辭優(yōu)美饿肺、全是干貨敬辣,對比華麗空洞還有bug的《京劇》,《河西走廊》信息量大得需要拿小本記下來村刨。人物形象飽滿撰茎,道具講究,畫面精美逆粹,音樂動人绎签。缺點是刻意繞過同治回亂,最后半集強行點題姿勢僵硬。
2爸舒、數(shù)字敦煌網(wǎng)站
https://www.e-dunhuang.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