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周道通書
原文
吳元镀、曾兩生至,備道道通懇切為道之意霎桅,殊慰相念栖疑。若道通,真可謂篤信好學者矣滔驶。憂病中會遇革,不能與兩生細論,然兩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見輒覺有進萝快。在區(qū)區(qū)誠不能無負于兩生之遠來比原,在兩生則亦庶幾無負其遠來之意矣。臨別以此冊致道通意杠巡,請書數(shù)語量窘。荒憒無可言者氢拥,輒以道通來書中所問數(shù)節(jié)蚌铜,略于轉語奉酬。草草殊不詳細嫩海,兩生當亦自能口悉也冬殃。
來書云:“日用工夫只是立志,近來于先生誨言時時體驗叁怪,愈益明白审葬。然于朋友不能一時相離,若得朋友講習奕谭,則此志才精健闊大涣觉,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講血柳,便覺微弱官册,遇事便會困,亦時會忘难捌。乃今無朋友相講之日膝宁,還只靜坐,或看書根吁,或游衍經(jīng)行员淫,凡寓目措身,悉取以培養(yǎng)此志击敌,頗覺意思和適介返。然終不如朋友講聚,精神流動愚争,生意更多也映皆。離群索居之人,當更有何法以處之轰枝?”
此段足驗道通日用工夫所得捅彻。工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無間斷鞍陨,到得純熟后步淹,意思又自不同矣从隆。大抵吾人為學,緊要大頭腦缭裆,只是立志键闺。所謂困、忘之病澈驼,亦只是志欠真切辛燥。今好色之人,未嘗病于困忘缝其,只是一真切耳挎塌。自家痛癢自家須會知得,自家須會搔摩得内边。既自知得痛癢榴都,自家須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謂之“方便法門”漠其。須是自家調(diào)停斟酌嘴高,他人總難與力,亦更無別法可設也和屎。
注
【周道通】拴驮,鄧艾民注,周道通(1485—1532)眶俩,名沖莹汤,號靜庵快鱼,常州府宜興人颠印。明正德五年(1510)年舉人,曾任江西萬安訓導抹竹,唐府長史等職线罕,受業(yè)于王守仁、湛若水窃判,力圖調(diào)和兩家之說钞楼,參見《明儒學案》卷二十五。據(jù)《陽明先生文錄》袄琳,此信寫于甲申(1524)询件。
【憂病】,鄧艾民注唆樊,王守仁父王華死于嘉靖元年(1522)宛琅。王按禮守制三年,此信寫于王守制期間逗旁。
鄧艾民注嘿辟,參見《贈周瑩歸省序》:“永康周瑩德純嘗學于應子元忠,既乃復見陽明子而請益。陽明子曰:子從應子之所來乎红伦?曰:然英古。應子則何以教子?曰:無他言也昙读,惟日誨之以希圣希賢之學召调,毋溺于流俗。且曰:斯吾所嘗就正于陽明子者也蛮浑。子而不吾信某残,則盍親往焉?瑩是以不遠千里而來謁陵吸。曰:子之來也玻墅,猶有所未信乎?曰:信之壮虫。曰:信之而又來澳厢,何也?曰:未得其方也囚似。陽明子曰:子既得其方矣剩拢,無所事于吾。周生悚然有間饶唤,曰:先生以應子之故徐伐,望卒賜之教。陽明子曰:子既得之矣募狂,無所事于吾办素。周生悚然而起,茫然有間祸穷,曰:瑩愚性穿,不得其方。先生毋乃以瑩為戲雷滚,幸卒賜之教!陽明子曰:子之自永康而來也需曾,程幾何?曰:千里而遙祈远。曰:遠矣呆万。從舟乎?曰:從舟车份,而又登陸也谋减。曰:勞矣。當茲六月躬充,亦暑乎逃顶?曰:途之暑特甚也讨便。曰:難矣。具資糧以政、從童仆乎霸褒?曰:中途而仆病,乃舍貸而行盈蛮。曰:茲益難矣废菱。曰:子之來既遠且勞,其難若此也抖誉,何不遂返而必來乎殊轴?將亦無有強子者乎?曰:瑩至于夫子之門袒炉,勞苦艱難旁理,誠樂之。寧以是而遂返我磁,又俟乎人之強之也乎孽文?曰:斯吾之所謂子之既得其方也。子之志夺艰,欲至于吾門也芋哭,則遂至于吾門,無假于人郁副。子而志于圣賢之學减牺,有不至于圣賢者乎?而假于人乎存谎?子之舍舟從陸拔疚,捐仆貸糧,冒毒暑而來也愕贡,則又安所從受之方也草雕?生躍然起拜曰:茲乃命之方也已!抑瑩由于其方而迷于其說,必俟夫子之言而后躍如也固以,則何居?陽明子曰:子未睹乎爇石以求灰者乎嘱巾?火力具足矣憨琳,乃得水而遂化。子歸旬昭,就應子而足其火力焉篙螟,吾將儲擔石之水以俟子之再見∥示校”(《全書》卷七)王守仁在此用機鋒的方法遍略,教導周瑩惧所,成圣之道在于立志和自得。此法后為羅近溪所發(fā)展绪杏,在明末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下愈。
筆記
立志是最根本的,時時不忘志向蕾久,便能時時用功势似,不會懈怠。
人在初學之時僧著,定力不足履因,往往會被外界事物,內(nèi)心私欲干擾盹愚,而懈怠栅迄、散亂。所以可以借助靜坐皆怕、看書霞篡、與朋友講習等手段來輔助修行。和良師益友在一起端逼,感覺更好朗兵,是因為良師益友創(chuàng)造了一個好的環(huán)境,在一個好的環(huán)境里顶滩,就不容易墮落余掖,就更容易上進。
但是要明白靜坐礁鲁、看書盐欺、朋友講習等都是工具,只有志向才能持之以恒地邁向目標仅醇。志向決定了方向和耐力冗美。志向堅定的話,無論如何總要到達目標析二,志向不堅定的人粉洼,總會有各種理由放棄。
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叶摄,西天取經(jīng)是玄奘的志向属韧,有孫悟空、豬八戒蛤吓、沙僧宵喂、白龍馬幫助,玄奘可以到達会傲,沒有他們玄奘也要到達锅棕。如果玄奘沒有那個志向拙泽,或中途放棄了,即使有萬千朋友裸燎,也不會取得真經(jīng)顾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