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微博上看到一位網(wǎng)友的吐槽屹电,覺得非常的有道理阶剑。她說:
? ? ? ? 我覺得,有些家長管教小孩的時候危号,給孩子的理由个扰,經(jīng)常是錯的。
? ? ? ? 比如我上次坐高鐵葱色,一個6歲左右的小朋友總是拿腳使勁踢我椅子递宅,持續(xù)了很長時間,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苍狰。
? ? ? ? 我回頭跟他媽媽說:“能不能請您办龄,讓孩子別踢椅子了?” 他媽媽說:“別踢了淋昭,阿姨生氣了俐填。”
? ? ? ? 首先翔忽,我真的沒生氣英融。其次,就算我生氣了歇式,其實也不重要驶悟。重要的是,你要告訴孩子材失,他做錯了痕鳍。
? ? ? 你應該說:“不要踢別人椅子,這是不禮貌的龙巨×簦”
? ? ? ? 這個媽媽教訓的原因說錯了,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周圍人不生氣旨别,我干什么都可以诗赌。”
? ? ? ? 確實秸弛,像這位網(wǎng)友說的現(xiàn)象生活中非常的普遍铭若。有些時候是父母給孩子講半天道理,孩子也不太愿意聽胆屿,效果遠不如跟孩子說“再不聽話叔叔/阿姨要生氣了”奥喻、“不聽話醫(yī)生要來給你打針”之類的有效。有些時候是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非迹,特別擔心孩子被別人說是“熊孩子”环鲤,一著急就隨口說了。
? ? ? ? 但教育孩子不能只講目的憎兽,不講方法冷离。方法錯了吵冒,雖然暫時達到了目的,卻無異于飲鴆止渴西剥,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痹栖,也會埋下隱患。
? ? ? ? 長期被用錯誤的歸因教育的孩子瞭空,往往是是非觀念比較模糊揪阿,比較無助,甚至于非常喜歡推卸責任咆畏。
? ? ? ? 孩子們會不斷的探索父母和外界對他行為的底線南捂。
? ? ? 他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旧找,只是被告訴過溺健,這樣做A會生氣,那樣做B會不高興钮蛛。
? ? ? 那么孩子們會理所當然的想鞭缭,是不是如果對另外一個人做了同樣的事情,另外一個人沒有生氣魏颓,這件事就可以繼續(xù)做呢岭辣?是不是在對方生氣之前停下來就可以了呢?
? ? ? ? 孩子不會記住這個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琼开,是不對的易结,他只會不斷的去嘗試枕荞,父母和外界對他要求的底線在哪里柜候?如果沒有明確的底線,他會重復的去實驗躏精,去探索渣刷。很難直接改正自己的問題。
? ? ? ? 被錯誤歸因教育的孩子矗烛,容易養(yǎng)成討好型人格或變成“兩面派”辅柴。
? ? ? ? 當孩子經(jīng)常被教育“媽媽會生氣”“媽媽不讓”這樣的話,孩子心里會形成一種認知瞭吃,在這個家里最權威的人碌嘀,對我最有威脅的人原來是“媽媽”。
? ? ? 孩子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意無意的跟“媽媽”對抗歪架,試探“媽媽”的底線股冗,跟“媽媽”展開權力的爭奪。比如故意不吃“媽媽”給的食物和蚪,故意不在“媽媽”規(guī)定的時間睡覺止状。
? ? ? ? 一旦孩子的權力爭奪失敗了烹棉,他確定這個家里就是“媽媽”的意志為主,不聽“媽媽”的就有麻煩怯疤,他就會去討好這個權威的角色浆洗,至少表面上去討好,不激怒這個權威集峦。
? ? ? ? 而在權威角色看管不到的時候伏社,孩子很可能會加倍的去做平時權威角色不讓他做的事情。成了我們常說的兩面派塔淤,這樣的孩子洛口,往往會非常難管教,也容易誤入歧途凯沪。
? ? ? ? 被錯誤歸因教育的孩子第焰,長大后也很有可能學會錯誤的歸因。
? ? ? ? 很多人都是習慣外部歸因妨马,始終不覺得自己有錯挺举,錯誤都在別人身上。
? ? ? ? 他自己不小心撞壞了東西烘跺,會先說為什么別人沒把這個東西放好湘纵。他自己做什么事情遲到了,會先責怪周圍的人滤淳,為什么沒有提前提醒他梧喷。
? ? ? ? 包括對待父母,也是一樣脖咐。這些孩子不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铺敌,有了問題就會抱怨父母“因為你們,我妥協(xié)了多少多少屁擅,你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偿凭。
? ? ? ? 孩子沒有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派歌,不從外界找原因他就會很焦慮弯囊,很失控,很無助胶果。他沒有辦法自信匾嘱,活出自己。只能不斷的復制自己學到的歸因方式早抠,埋怨外界環(huán)境霎烙,把責任推卸給他人。
? ? ? ? 要教育出一個好孩子,從來都是一件費心勞力的事情。也許嚇唬孩子,威脅孩子耳璧,能夠很快的讓孩子按照我們的話去做,但說到底酱床,我們無法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變得通情達理趟佃,落落大方扇谣。
? ? ? 教育是一個很慢很慢的過程,我們有責任拿出耐心來闲昭,去認真的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罐寨,什么是錯的,讓孩子通過我們的教養(yǎng)序矩,長成一個三觀正鸯绿,素質高的成年人。這也是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中簸淀,能夠受到尊重與歡迎的瓶蝴,最可靠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