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于記錄第一次閱讀《恐懼與戰(zhàn)栗》后一點粗淺理解和哲學(xué)老師筆記整理安聘。
? ? 克爾凱郭爾從未將自己當成一個哲學(xué)家,他認同的身份可能是一個罪孽深重,充滿反思的基督教徒浴韭。他的作品沒有其他哲學(xué)家艱難晦澀的概念術(shù)語丘喻,反而,通過通俗的描寫念颈,向人們述說著他對人的存在方式的思考泉粉,以至于對人們產(chǎn)生某種影響。
一.生平
? ? 克爾凱郭爾的人生進程和其哲學(xué)之間具有重要的聯(lián)系榴芳。他的哲學(xué)本身就是他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嗡靡。
? ? ? 而在其中,老克爾凱郭爾窟感,一位富有而虔誠的羊毛商人對克爾凱郭爾的一生和思想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叽躯。
? ? 早期嚴格的教育管制,集沉郁的宗教信仰和充滿創(chuàng)造想象力的色彩于一身肌括;在離家外出求學(xué)中,得知其降生秘密-為父親在喪偶后與女仆通奸所得酣难。此事嚴重動搖了克爾凱郭爾對其父親谍夭,甚至上帝的信念。此前父親看起來十分嚴苛的宗教行為此時看起來反而無比虛偽憨募。于是他的生活更為浪蕩紧索,甚至犯下和他父親一樣的罪孽-通奸。在他24歲與Regina訂婚后菜谣,他又經(jīng)歷了一段極度懷疑的日子珠漂。他深陷于是否保留罪孽秘密的糾結(jié)中。在一系列反反復(fù)復(fù)的之后尾膊,他毀掉了婚約媳危。在其后兩年間,他出版了14本著作冈敛。
二.三種人生
? ? ? 在克爾凱郭爾的早期作品中待笑,《或此或彼》《Either/Or》和《恐懼與戰(zhàn)栗》《Fear and Trembling》中,克爾凱郭爾描述了三種人生境界(Spheres of Life): 審美人生(aesthentic life), 道德人生(ethical life),以及宗教人生(religious life).
? 在審美人生中抓谴,人追求的無非是聲色犬馬等具體事物帶來的特定感受暮蹂。人生就是不斷尋找新奇的過程,也正是因為此癌压,每一次重復(fù)尋找都會導(dǎo)致快感的下降仰泻。審美人生不可避免的陷入無聊(boring)之中。
? 為了改變這種揮之不去的boring滩届,人們不得不投身于某種普遍性的原則(universal principle)下,這便是克爾凱郭爾提到的第二重-道德人生(ethical life)集侯。這個道德原則就是一本普遍適用的人生指南,它是道德守則中Lonely Planet. 這種道德原則是間接的,計劃的浅悉,你需要將自己和具體事務(wù)隔開趟据。你可以由此降低對生活外物的依賴,獲得一種(至少道德上)自足而無所依的狀態(tài)术健。然而汹碱,毫無疑問,導(dǎo)致的是則是與世間具體事物的脫節(jié)荞估,更關(guān)鍵的是與這個世界本身的具體性(particular character of the world)的脫節(jié)咳促。
? ? 由上面可見,審美人生只有具體沒有普遍勘伺,道德人生只有普遍而沒有具體跪腹。那么有沒有一種人生既有普遍原則,又能保持對具體事務(wù)的聯(lián)系呢飞醉?
? ? ————這便是克爾凱郭爾在《恐懼與戰(zhàn)栗》中提出的第三重宗教人生冲茸。
三. 信仰
? ? 克爾凱郭爾通過《恐懼與戰(zhàn)栗》這本書探討信仰的問題,幫同時代甚至后代人理清這個概念缅帘。
? ? 在書中轴术,克爾凱郭爾重述亞伯拉罕的故事。亞伯拉罕為什么能夠成為上帝選擇的那個人钦无?亞伯拉罕的偉大之處在于何處逗栽?亞伯拉罕和另一個教徒那啥兒子的行為為何兩者詮釋不同。由此探討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失暂。
? ? ? 首先克爾凱郭爾通過將自己比做那個上帝選擇的人彼宠,以此來想象擁有信仰之人的內(nèi)心,他卻發(fā)現(xiàn)他完全不能理解亞伯拉罕的行為弟塞。他可以在接受上帝旨意后凭峡,回家虔誠的準備祭祀,然后趕往Mount Moriah,獻上自己的兒子决记。此時想罕,他是已經(jīng)接受了兒子的死亡,永恒地痛苦但是平靜的接受了霉涨。
? ? ? 某人通過沉思那故事的結(jié)果就可以被感動的擁有信仰按价,那他就是在最初的信仰活動之外欺騙上帝。人們描述信仰笙瑟,堅持信仰楼镐,小心不要為之摔跤卻并不能造成信仰。造成信仰的是荒誕往枷。人們永恒的放棄了一切(無限的棄絕resignation)框产,卻依靠著荒誕又重新贏回了一切凄杯。
? ? ? ? 信仰不是一種特地追求的事情,而是人們在無限的棄絕中秉宿,才意識到我永恒的有效性戒突。唯有通過信仰一個人才可以說把握了存在。憑借著荒誕描睦,承認著這種不可能性膊存,卻依舊相信著對于上帝而言一切皆有可能的事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