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笑來老師在APP“得到”上開通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第七個分享主題--“落后”悄雅。如下是我的筆記得糜。
1)
心理學上有兩個術語:烏比岡湖效應勺疼,即對自己的評價高出自己的實際水平愉舔;鄧寧-克魯格效應个曙,即高估自己的能力炭晒,低估或者貶低他人的能力待逞。這兩個術語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网严,常常有錯覺识樱,我們對自己,太過于感覺良好震束。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怜庸?
答案很簡單。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垢村,其實離不開比較割疾。而過去我們生活的圈子非常小,可比較的人太少嘉栓,因此覺得自己還不錯宏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侵佃,把我們的視野延伸到了全世界麻昼,我們可以選擇性的看到更多自己想看的東西〔霰玻“比下有余”的人抚芦,可以看到更多不如自己的人。向上比較的人,就可以看到更多優(yōu)秀的人燕垃,更多榜樣枢劝。
這對我們是及其有利的:
第一我們可以橫向比較,不再做井底之蛙卜壕,我們可以看到小世界之外的人都在做什么。拿自己跟外面的大世界比較烙常,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轴捎。
第二我們還可以縱向比較,拿自己的過去蚕脏,現(xiàn)在侦副,將來跟固定的某個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比較驼鞭。對對方了解的越深入秦驯,越容易知道各自的優(yōu)勢劣勢,更容易找出差距的原因挣棕。
沒有危機感译隘,就只能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落后于他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洛心。世界的發(fā)展比我們想象的快固耘。在過去的幾百年里,20%的人词身,掌握80%的財富厅目,但現(xiàn)在看來,或許10%甚至更少的人掌握80%甚至以上的財富法严。
拋棄“比下有余”损敷,“差不多就行”的思想,是我們?nèi)〉眠M步最基本的覺悟深啤。我們依舊需要比較拗馒。二八定律依舊可以作為我們成長的重要指導思想: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把自己變成這個領域的前20%墓塌。只有進入了前20%瘟忱,才相對安全,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資源苫幢,最終才有可能實現(xiàn)財富自由访诱。
2)
李笑來老師提出了5個問題,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現(xiàn)在有更清晰的認識韩肝,更有利于理清自己未來的成長方向触菜。
1 你有沒有在哪一個方面的能力處于身邊的前20%?如果有哀峻,是什么涡相,如何做到的哲泊?
2 你有沒有想過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某方面能力逐步成長到能夠處理身邊群體中的前20%?除了下定決心之外催蝗,你有什么具體的方法和步驟切威?
3 經(jīng)過幾周的自我訓練,你覺得自己變化是否很大丙号?如果很大先朦,有沒有意識到其實這些變化原本可以更早的發(fā)生?這些變化是不是成本很低犬缨?
4 如果你已經(jīng)有了一些危機感喳魏,能不能想出一個擺脫焦慮的方式?如何才能擺脫焦慮怀薛?
5 請花一周的時間刺彩,每天用30分鐘審視自己,有沒有哪些領域對自己的評價存在幻覺枝恋,竟然以為自己處于平均水平之上创倔?
這是我自己對這五個思考的的反思:
PS: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用,點個贊再走唄鼓择!
如果您還有興趣三幻,可以參考小丫Stella“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學習筆記匯總查看更多內(nèi)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