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是無數(shù)習慣的組合,“習慣模式”就是“人生的模式”垮耳。
人的大腦每秒可以處理400MB信息颈渊,但由于精力的有限性,大腦只有在面臨應激情況時把“轉速”調高氨菇,比如考試儡炼、頭腦風暴的時候;而在平靜狀態(tài)時很多行為都是受到慣性的支配查蓉,回頭想想每天的很多行為都是“沒過腦子”的行為乌询。
你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無意識的習慣
你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臉還是先刷牙豌研?你走那條路上下班妹田?你到辦公室時唬党,是先看郵件,還是和同事聊天鬼佣,又或者去接杯水驶拱?去食堂第一個會點什么菜?多久運動一次晶衷?你經(jīng)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蓝纲?晚上你如何入睡?
我們每天做的大部分選擇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深思熟慮決策的結果晌纫,其實并非如此税迷。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5%是習慣的產(chǎn)物锹漱,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箭养。
當你剛開始學車時,靠邊停車時做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哥牍,你需要注視后視鏡確定沒有障礙物毕泌,然后踩下剎車,向右打方向盤嗅辣,估算下馬路和車輪的距離并保持輪子對齊撼泛,轉回方向盤,與此同時你還要控制踩油門或剎車的力道辩诞。
現(xiàn)在你成了一名老司機坎弯,你基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你的大腦已經(jīng)將大部分動作“儲存”好了译暂。大腦會試圖將幾乎每一個重復性動作變成一種習慣,因為習慣可節(jié)省精力撩炊。
但是節(jié)省精力也是十分微妙的外永,因為如果大腦在錯誤的時間放松了下來,我們有可能會忽視一些重要的事情拧咳,比如一個小孩正沿著人行道騎車或者一輛超速行駛的車正沿著馬路駛來伯顶。
因而我們發(fā)明出一個“聰明的”系統(tǒng),用來決定何時受習慣支配骆膝。每當一系列動作開始或結束時祭衩,這種情況就會出現(xiàn)——這也是為什么習慣一旦養(yǎng)成,無論我們多努力阅签,都很難再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掐暮。
外部平衡的打破往往會加速習慣的瓦解
去年一不小心入了“陰陽師”的坑,起床吃飯睡覺坐車政钟,只要有那么一丁點兒空隙路克,都會點開陰陽師樟结,有幾次我狠心卸載了程序第二天又重新裝回去。
現(xiàn)在很多人入了“農(nóng)藥”的坑精算,一入農(nóng)藥深似海瓢宦,很多玩家想脫坑但根本停不下來!因為這時候你的生活已經(jīng)進入到一種平衡灰羽,在空隙時間打開游戲已經(jīng)變成一種自然反應驮履。
但是,這個時候只要有外力借入廉嚼,打破原有的生活平衡疲吸,就會加速甚至直接導致習慣的瓦解。
我停止玩陰陽師有兩個原因:第一前鹅,眼睛痛摘悴,不能長時間盯屏幕(當然也是打游戲打的);第二舰绘,當時要準備考試蹂喻,手忙腳亂,顧不上玩游戲捂寿。
如果你想戒掉目前的一些習慣口四,有兩種情況,要么是一些外部的原因導致你不得不發(fā)生改變秦陋,要么就是刻意的蔓彩、通過自身努力去改掉習慣。當然驳概,前者是很被動的赤嚼,我們肯定希望通過自身的改變去戒掉一些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顺又。
習慣不能被消除更卒,只能被替代
走出一段失敗感情最快的辦法是開始一段新感情。戒掉一個壞習慣最快的方法是切換場景稚照,做其他事情代替舊習慣蹂空,形成一種新習慣。
很多人在公眾場合說話的時候會有口頭禪果录,常見的有“然后”上枕、“那么”、“可能”弱恒、“額”等等辨萍。某天當好心同事提醒我,我在一個簡短的發(fā)言中說了N個“然后”之后斤彼,我想要改掉這個習慣分瘦。
可是在下次當眾發(fā)言時我還是喜歡說“然后”蘸泻。
所以,我開始進行認真的分析嘲玫,首先我要搞清楚自己的“習慣模式”悦施。這個模式就是我說完一段話,在與第二段話的間隔中間我會加上“然后”這個連接詞去团。我加這個連接詞的動機是什么呢抡诞?因為緊張?因為沒想好下面要說什么土陪,靠連接詞掩蓋忘詞和語言組織的障礙昼汗?
在平時和他人閑聊天的時候我刻意去注意了一下自己的語言,發(fā)現(xiàn)并沒有“然后”這樣的口頭禪鬼雀,那上臺發(fā)言時口頭禪增多主要是因為緊張導致的語言組織不熟練顷窒,有了連接詞就可以作為緩沖去想下面說什么。
一旦意識到這個模式源哩,要改變這個習慣就變得簡單了鞋吉。但心理學和神經(jīng)學家也揭示,要培養(yǎng)新的行為習慣励烦,必須得學習和遵循一個原則谓着,在原有的習慣基礎之上轉換行為程序。
所以后續(xù)每次我想說“然后”的時候坛掠,我會用停頓來代替赊锚,讓自己語速變得慢一點沒關系,而且還可以緩解緊張屉栓。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舒適區(qū)里舷蒲,當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沿途的風景,就注意不到它有多美麗系瓢。
習慣是一種修養(yǎng)阿纤,改變習慣的過程就是改變人生軌跡的過程。不斷去更新你的習慣夷陋,是人生路上一場美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