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小年是哪一天?2019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斟薇,而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四骤菠,為什么南北方小年夜只差一天?小年夜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小編整理小年夜來源及傳說故事,過小年有哪些傳統(tǒng)習(xí)俗业崖?
小年夜節(jié)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胡控,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宪郊、灶王節(jié)、祭灶拖陆。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弛槐,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依啰,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tǒng)乎串,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速警,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叹誉,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闷旧,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长豁,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忙灼,南方遠(yuǎn)離政治中心匠襟,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tǒng)该园,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酸舍,“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卻是一致的”里初。)(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qū)臘月三十為小年父腕,正月十五為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qū)小年為臘月二十二青瀑。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璧亮。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斥难,為了節(jié)省開支枝嘶,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哑诊、貝勒隨之效仿群扶,于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镀裤。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竞阐。據(jù)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暑劝,讓玉皇大帝賞罰骆莹。祭灶時,還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融化担猛,涂在灶王爺?shù)淖焐夏豢眩@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盗“男不拜月先改,女不祭灶”的習(xí)俗,因此祭灶王爺蒸走,只限于男子仇奶。由于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比驻,必須隨時烹煮该溯。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嫁艇。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朗伶,“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步咪,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论皆。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面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猾漫。
由于每家都有爐灶点晴,所以由此產(chǎn)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jiān)督員-灶神(司命灶君悯周、灶君粒督、灶王爺、灶王)禽翼,以監(jiān)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屠橄,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族跛,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玉皇大帝根據(jù)匯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锐墙,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xù)監(jiān)督這家的作為礁哄。祭灶節(jié)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jié)日溪北。
具體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桐绒,有時還有灶王奶奶畫像陪伴,經(jīng)過一年煙熏火燎之拨,畫像已舊茉继,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蚀乔,用稻草為灶神扎一草馬烁竭,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乙墙,還要賄賂他颖变,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听想,然后和草馬一起燒掉腥刹。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新年后再買一幅新畫像汉买,將灶神請回貼上衔峰。在中間這幾天內(nèi),由于沒有灶神的監(jiān)督蛙粘,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垫卤、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rèn)為不應(yīng)該犯的小過錯出牧。
祭灶節(jié)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穴肘,表現(xiàn)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fēng)氣舔痕,所謂“瞞上不瞞下”评抚,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伯复,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慨代。
做糖瓜、祭灶是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啸如,從此后就進(jìn)入準(zhǔn)備過年的階段侍匙,人們精神上開始放松。
小年夜習(xí)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叮雳,在中國的春節(jié)習(xí)俗中想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妇汗。這一天,通常會通過進(jìn)行一些沿襲了兩千年的習(xí)俗说莫,即祭灶和掃年铛纬,來宣告整個春節(jié)慶祝活動的開始唬滑。
祭灶的習(xí)俗,從秦漢甚至更早時就有記載棺弊【埽《后漢書·陰識傳》中說:“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模她。臘日晨炊稻艰,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侈净,因以祀之尊勿。自是祀后,暴至巨富畜侦≡樱”所謂祭灶,就是祭拜灶神旋膳,因而小年也叫祭灶節(jié)、謝灶、灶王節(jié)等等血崭。至唐宋時嚷堡,祭灶的日子形成傳統(tǒng),就定在了臘月廿四日义图。
而在民間流傳中减俏,灶王爺也逐漸被“人化”。據(jù)傳說碱工,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娃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痛垛,當(dāng)上了“東廚司命”草慧。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匙头,如何行事漫谷,每年臘月廿四,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蹂析,讓玉皇大帝賞罰舔示。因而碟婆,人們在臘月廿四都要祭灶,祭送灶神升天惕稻。祭灶時竖共,通常將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fēng)匣的墻上。兩邊配聯(lián)多為“上天言好事俺祠,下界保平安”公给,下聯(lián)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蜘渣。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淌铐、清水、料豆蔫缸、秣草;其中腿准,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拾碌,還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shù)淖焱麓校屗辉谟竦勰抢镏v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校翔,光說好話弟跑。最后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升天”展融,邊燒邊磕頭禱告窖认。
掃年則好理解,就是大掃除告希。小年這一天扑浸,家家戶戶掃房擦窗,清洗衣物燕偶,刷洗鍋瓢喝噪,實施干凈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準(zhǔn)備迎接春節(jié)指么,也有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和掃除舊歲中遇到的不快的意思酝惧。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jìn)程的加快伯诬,以往的傳統(tǒng)灶臺已難覓蹤影晚唇,祭灶的習(xí)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盗似,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jīng)很少見了哩陕,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悍及∶銎埃“過小年”也被賦予了祈盼全家平安、幸福的美好意義心赶。
南北方小年為何差了一天?
日歷上扣讼,通常會將臘月廿三和廿四都標(biāo)注為小年,原因在于南北方的小年會相差一天缨叫,廿三是北方人民的小年椭符,而南方人的小年則要晚一天。
而一開始耻姥,過小年是不分兩天的艰山。唐宋時為臘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咏闪,清朝時發(fā)生了變化。有一種說法是摔吏,雍正年間起鸽嫂,每年臘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匯報一下工作情況征讲。為了節(jié)省開支据某,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诗箍、貝勒隨之效仿癣籽,于臘月廿三祭灶,并逐漸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傳統(tǒng)滤祖。也就是說筷狼,官府小年臘月廿三過,一般民家廿四日過匠童,沿湖埂材、海的居民則遵守船家的傳統(tǒng),為廿五日舉行祭灶汤求。
后來俏险,受官氣影響比較重的北方,民間逐漸演變?yōu)樨ト涝钛镄鳎戏饺匝嘏f習(xí)竖独。
小年夜其實該稱“小除夕”
由于祖國大部分地方都有過小年的傳統(tǒng),人們往往也會將小年這一天的晚上挤牛,稱之為“小年”夜莹痢。而在上海,上海人雖然臘月廿四也會祭灶除塵,但是格二,上海并沒有過“小年”這個說法劈彪,而是更重視除夕前這一天,習(xí)慣也稱之為“小年夜”顶猜。如此一來沧奴,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擾,叫“小年夜”的日子怎么那么多?為什么上海的日子定得如此奇怪?
其實长窄,上海人念叨的“小年夜”滔吠,并非是指“小年”的晚上,而是和“大年夜”意思相對的“小”年夜挠日,也并非是一個節(jié)日疮绷。換一種說法,叫做“小除夕”就更好讓人理解了嚣潜。意思就是慶祝過年的小高潮到來了冬骚。
小年夜這一天,上海人通常家置酒宴懂算,合家團(tuán)圓只冻,意為吃“小年夜飯”。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计技。這一天前后喜德,老弄堂開始熱鬧起來——比如“噤噤咣咣”的大掃除,用不著的東西趁這個時候趕緊扔掉垮媒,大人吩咐小孩去倒垃圾的時候舍悯,不忘叮囑一句,邊倒垃圾邊念一聲“晦氣出門”睡雇。因為年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掃地的萌衬,到了初四方能掃。但要由門口朝屋內(nèi)掃它抱,掃完垃圾還不能倒掉奄薇,要自言自語“財氣入門”。
如今抗愁,強(qiáng)調(diào)過小年夜的馁蒂,主要集中在蘇浙滬的一部分地區(qū)以及臺灣地區(qū)。之所以習(xí)俗有別蜘腌,并非是為了“與眾不同”沫屡,而是文化傳承中產(chǎn)生的差異性。但是撮珠,無論是哪天過小年沮脖、或者過小年夜,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都是一樣的。
(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