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 Day7
第一章 為什么會有人呢漂佩?
本章開頭從本文作者的理論基礎來源出處--達爾文引入脖含,提出了三個問題“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目的何在?”“認識什么”,來拋出作者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在生物學上的意義挽拔。
而在這個目的擁有兩個意義署恍,一個是學術意義,一個是人類的重要性。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則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的愛與憎,斗爭與合作夏醉,饋贈與盜竊,貪婪與慷慨涌韩,而有三本書《論進犯行為》畔柔、《社會契約論》和《愛與憎》則討論了以上三個主題,但是與本書的作者是相反的論點臣樱,他們錯誤的假定進化的關鍵在于物種的利益靶擦,而作者的觀點則為“紅牙利爪的自然”極好的概括對自然選擇的現(xiàn)代理解腮考。
本書的論點為: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創(chuàng)造的機器。
作者要論述的觀點:成功的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玄捕,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踩蔚;同時基因為了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枚粘,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馅闽。
作者對書中一些概念的定義,
1. 所謂“利益”就是指“生存的機會”馍迄,即使行為的效果對事實上的生與死所產(chǎn)生的的影響小的微不足道
2. 關于利他和自私的定義是指行為上的福也,而不是主觀意識上的。本書定義只涉及行為的效果攀圈,實踐地還是提高這個假定的利他主義者生存的可能性暴凑,以及這個假定的收著生存的可能性。
然后赘来,作者使用幾個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现喳,明顯的自私和明顯的利他是什么意思。黑頭鷗集群筑巢的行為犬辰,雌螳螂喜食同類的習性拿穴,南極洲帝企鵝的膽怯行為,工蜂的刺蟄行為忧风,小鳥們再看到捕食類飛禽飛近時發(fā)出特有的警告聲的行為和父母對其子女的利他行為等。以此來闡明如何用基因的自私性這一基本法則來解釋個體自私性和個體利他性球凰。同時作者也提出了一個他認為錯誤的概念狮腿,確實我們常犯的概念,生物之進化是“為其物種謀利益”或者是“為其群體謀利益”的概念呕诉,實際上將進化-繁殖-物種永存等同推理出缘厢,是模糊了進化論的一種思維方式,進而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甩挫,動物的行為方式一般是為了有利于其他物種的永恒性贴硫,因而才有對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的利他主義。在以上理論的爭辯中伊者,得出了兩個理論---- 群體選擇理論和個體選擇理論(作者偏愛稱為基因選擇理論)英遭。
個體選擇理論:即使在利他主義者的群體中,幾乎可以肯定也有少數(shù)持不同意見者拒絕做出任何犧牲亦渗。個體選擇論者承認群體確實會消亡挖诸,也承認究竟一個群體是否會滅絕,可能受該群體中個體行為的影響法精。
群體選擇理論:目前已經(jīng)得不到那些了解的專業(yè)生物學家多大的支持多律,但是仍有直觀感召力痴突。在《論進犯行為》中講到進犯行為對物種保存的功能時,認為功能之一是確保只有最適合的個體才有繁殖的權利狼荞。此說法與正統(tǒng)的達爾文學說是相抵觸的辽装。而此理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由于也許它同我們大部分人的道德和政治觀完全吻合相味,首先作為個人拾积,我們的行為時常是自私的,一個群體范圍內(nèi)的利他行為常常同群體之間的自私行為并行不悖攻走;另外國家是我們利他性自我犧牲的主要受益者殷勘,而后又出現(xiàn)了一種同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背道而馳、代之以全人類的物種作為我們同情的目標趨向昔搂,使得進化論中的“物種利益”這一概念似乎再次得到了支持玲销。
在解釋群體選擇理論過程中,作者使用了歸謬法來論證摘符,同時揭示群體選擇理論無法自圓其說的困境贤斜,但是對于明顯存在的個體的利他行為仍有待解釋。在群體選擇理論中逛裤,同一物種和物種之間的選擇是如何進行瘩绒?物種組成屬,屬組成目带族,目組成綱锁荔。(例子1: 作為文明的譴責-反對吃人,受到譴責蝙砌;而對于射殺溫順動物無動于衷阳堕;例子2:獅子殺害羚羊)
總結(jié):作者認為從發(fā)生在最最低級的水平上的選擇出發(fā)是解釋進化論的最好方法。這一信念來自于G.C.Williams 的著作《適應與自然選擇》择克,運用的中心觀點來自于A.Weismann 的“種質(zhì)的延續(xù)性”理論恬总。作者將論證選擇的基本單位,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單位肚邢,既不是物種壹堰,也不是群體,嚴格說來骡湖,甚至也不是個體贱纠,而是遺傳單位基因。
個人感受:
雖然快速把整本書讀了一遍响蕴,似乎還是對本書中種類繁多的理論不理解并巍,在重新細細閱讀中,逐漸考慮作者的想法换途,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問題懊渡,思辨問題刽射。
作者的思路:
1.提出本書的論點的基礎
2.提出自己的論點 以及在本書中不論證的觀點
3. 本書中對于論點中的一些定義
4.舉例說明自己的論點
5.引出兩個理論--群體選擇理論和個體選擇理論,并用例子及分析兩個理論
6.得出自己的理論剃执,以及自己理論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