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 一百四十二課
古文經(jīng)典交流學(xué)習(xí)群 郭老師
郭志強赞赖,1996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xué)歷史系 绰寞,中學(xué)高級教師渤刃,曾任《中學(xué)政史地》編輯部主任用狱。
6.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灵巧。知者動搀矫,仁者靜抹沪。知者樂,仁者壽瓤球∪谂罚”
語音整理
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共同學(xué)習(xí)《論語·雍也篇》的第二十三章卦羡。子曰:“知者樂水噪馏,仁者樂山。知者動绿饵,仁者靜欠肾。知者樂,仁者壽拟赊〈烫遥”
這一章在整個《論語》里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之所以說它重要呢吸祟,是因為這一章在后世被引用的概率和頻率是非常的高瑟慈。
除此以外,就是這一章非常符合中國文化的審美習(xí)慣欢搜。對繪畫藝術(shù)有所了解的老師可能會知道封豪,人物畫也好,花鳥畫也好炒瘟,都屬于小品吹埠,真正屬于大作的,大多都是山水畫疮装。因為山水這個意象最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特點缘琅。
在《易經(jīng)》里面也專門有兩卦來反映山和水的。一個就是艮卦廓推,它的意象就是兩座山重疊在一起刷袍。另一卦是坎卦,它的意象就是兩條河流重疊在一起樊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山重水復(fù)呻纹。
我們在休閑娛樂的時候,也總是用游山玩水這樣的詞匯來表達(dá)一種愉悅的心情和舒適的狀態(tài)专缠。
不僅孔子對于山山水水比較喜愛雷酪,老子也專門做過類似的論述。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上善若水”涝婉,“水利萬物而不爭”等哥力。我們講這些,就是要說明一個主題,就是山和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吩跋。
我們回到文本上來看寞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锌钮。關(guān)于“樂”這個字桥温,有人認(rèn)為應(yīng)該讀“藥”,當(dāng)然也是可以的轧粟,但是我們?yōu)榱酥v課更加方便策治,在古音與現(xiàn)代的讀音方面就不再糾結(jié)脓魏。
從意象上來說兰吟,水具有活絡(luò)、靈動茂翔、快樂的特點混蔼,而山則具有沉靜長久的特點。所以孔子把山和水與仁和智聯(lián)系起來珊燎,做一個比較惭嚣。
這句話翻譯起來很簡單,就是智慧的人喜歡水悔政,而仁厚的人喜歡山晚吞。如果我們把這一句的讀法稍微改變一下,那在理解上就會容易一些谋国〔鄣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芦瘾。一個追求智慧的人捌蚊,這種人的快樂就像水一樣凑队,是流動的蚓聘,是活潑的。一個仁厚的人弯汰,他忠厚祷愉、包容窗宦、博大,他的快樂像山一樣如如不動二鳄。
水和山一個是動的赴涵,一個是不動的,兩者之間是一種互補的泥从、辯證的關(guān)系句占。如果沒有山,就顯不出水的靈動的態(tài)勢躯嫉;如果沒有水纱烘,也就顯示不出來山的厚重杨拐。所以這兩者是相互配合、相互統(tǒng)一擂啥、相互融合的哄陶。
“智”和“仁”本身就是儒家的讀書人,要追求的一種東西哺壶。所以孔子說屋吨,用智慧來獲得的快樂,它就像水一樣靈動山宾、變動至扰、不拘。用仁厚會獲得的快樂呢资锰,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敢课。“智者動绷杜,仁者靜”直秆,智慧的人,喜歡變革鞭盟,喜歡行動圾结;而仁厚的人,喜歡安靜齿诉,喜歡守成筝野。智者能夠?qū)ふ业目鞓肥嵌嘣模亲兓木榱剑欢收攉@得的快樂是長久的遗座。
如果我們一直來這樣對比的話,可能就會陷入一個誤區(qū)俊扳,覺得仁者和智者是對立的途蒋,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并不是說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被稱為智者馋记,還有另外一批人被稱為是仁者号坡,而是說在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可能具有智者的成分梯醒,也可能有仁者的成分宽堆。我們自己想一想,當(dāng)我們外出休閑娛樂的時候茸习,你是喜歡單一的水畜隶,還是喜歡單一的山呢?恐怕都不是。如果一座山里邊沒有水籽慢,那就少了一份靈氣浸遗;如果僅僅是水,一片汪洋可能給你帶來的更多的是恐懼感箱亿。所以人在山水之間才能自得其樂跛锌,才是完整的快樂。
在孔子看來届惋,真正的仁者髓帽,他個人是無欲無求的,所謂“仁者安仁”脑豹。只要實行了仁德郑藏,他心里便是滿足的,便是安寧的〕拷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經(jīng)驗也告訴我們译秦,這樣的人峡捡,他的性格兒大多都比較沉靜击碗,也比較長壽。
而智者呢们拙,雖然他也實行仁德稍途,但是不是他的初心,因為他明白“智者利仁”砚婆。正是因為他的聰明智慧械拍,他明白這個道理,適應(yīng)仁德會給他自己帶來巨大而長期的利益装盯,于是也是認(rèn)真踏實的去踐行仁德坷虑。
一個智者常常要考慮如何付出,如何收獲埂奈,所以他的辦法兒不是一成不變的迄损,是靈活的,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diào)整的账磺。當(dāng)然芹敌,他們的付出在獲得回報的時候,也常常讓自己快樂垮抗。
最后氏捞,我們完整的把這一段翻譯一下,就是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冒版,有仁德的人喜歡山液茎。聰明的人靈動活潑,仁德的人安靜祥和。聰明的人快樂捆等,仁德的人長壽”哼凯。
最后祝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仁智兼修的人,既能夠獲得快樂楚里,又能夠健康長壽断部。
錢穆注解
樂水:水緣理而行,周流無滯班缎,知者似之蝴光,故樂水。
樂山:山安固厚重达址,萬物生焉蔑祟,仁者似之,故樂山沉唠。性與之合疆虚,故樂。
本章首明仁知之性满葛。次明仁知之用径簿。三顯仁知之效。然仁知屬于德性嘀韧,非由言辭可明篇亭,故本章借山水以為形容,亦所謂能近取譬锄贷。蓋道德本乎人性译蒂,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谊却,表而出之柔昼,則為藝術(shù)。故有道德者多知愛藝術(shù)炎辨,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捕透。《論語》中似此章富于藝術(shù)性之美者尚多蹦魔。鳶飛戾天激率,魚躍于淵,俯仰之間勿决,而天人合一乒躺,亦合之于德性與藝術(shù)。此之謂美善合一低缩,美善合一之謂圣嘉冒。
圣人之美與善曹货,一本于其心之誠然,乃與天地合一讳推,此之謂真善美合一顶籽,此乃中國古人所倡“天人合一”之深旨。學(xué)者能即就山水自然中討消息银觅,亦未始非進德之一助礼饱。
李零講解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究驴,這是很有名的話镊绪。《列子·湯問》講過一個故事洒忧,“伯牙善鼓琴蝴韭,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熙侍,志在登高山榄鉴,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蛉抓∏斐荆’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芝雪!洋洋兮若江河减余。’”高山流水惩系,是君子之操的象征。
前面如筛,孔子說堡牡,“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里仁》4.2)杨刨。山性靜晤柄,象征“仁者安仁”⊙停“仁者安仁”芥颈,可以長久,故曰“壽”赚抡。水性動爬坑,象征“知(智)者利仁”⊥砍迹“知(智)者利仁”盾计,可以悅?cè)耸鄣#试弧皹贰薄#ㄖ钦邩匪鸹裕收邩飞剑?/p>
孫中興詳解
這章是“智者”和“仁者”三方面的對舉族铆,展現(xiàn)不同的境界。本章也沒有難字哭尝,就是背后的道理不清楚哥攘,就看古注如何解釋。
孔子說:“有智慧的人偏向喜歡水所代表的特質(zhì)材鹦,有仁德的人偏向喜歡山所代表的特質(zhì)献丑;有智慧的人偏向喜歡動,有仁德的人偏向喜歡靜侠姑;有智慧的人樂道创橄,有仁德的人與天同壽∶Ш欤”
皇侃首先指出這章分別標(biāo)舉了三個境界:一是“明智妥畏,仁之性”,二是“明智安吁,仁之用”醉蚁,三是“明智,仁之功”鬼店。邢昺也照著說网棍。王夫之則認(rèn)為:“樂山”“樂水”以情言,“動”“靜”以氣象言妇智,“樂”“壽”以所自得言滥玷。
至于為什么“知者樂水”,皇侃的解釋承襲自包咸:“智者樂運其智巍棱,化物如流水知不息惑畴,故樂水也『结悖”“知者動”則因為不太可解的“政自欲動進其識”如贷。“知者樂”則是“智者得運其識到踏,故得從心而暢杠袱,故歡樂也∥迅澹”邢昺和朱子基本上也是照著說楣富。
皇侃對“仁者樂山”的解釋仍然承襲自包咸:“仁人之性,愿四方安靜如山之不動讹躯,故云樂山也菩彬〔埃”“仁者靜”則是“其心寧靜”∑睿“仁者壽”則因為“性靜如山之安固惨恭,故壽考也”,邢昺和朱子基本上也是照著說耙旦。
對于“知者樂水”和“仁者樂山”脱羡,《韓詩外傳·卷三》和《說苑·雜言》都有著類似的說法:“夫水者,緣理而行免都,不遺小間锉罐,似有智者;動而下之绕娘,似有禮者脓规;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险领;障防而清侨舆,似知命者;歷險致遠(yuǎn)绢陌,卒成不毀挨下,似有德者。天地以成脐湾,群物以生臭笆,國家以寧,萬事以平秤掌,品物以正愁铺。此智者所以樂于水也』牛”“夫山峔蔂嶵帜讲,萬民之所觀仰。草木生焉椒拗,眾木立焉,飛禽萃焉获黔,走獸休焉蚀苛,寶藏殖焉,奇夫息焉玷氏,育群物而不倦焉堵未,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風(fēng)盏触,通氣于天地之間渗蟹,國家以成块饺,是仁者所以樂山也〈蒲浚”雖然說得頭頭是道授艰,但是未說清楚“知者”和“水”以及“仁者”和“山”的關(guān)聯(lián),讓我覺得是牽強附會的說法世落。難道“智者”就不能“樂山”淮腾,“仁者”就不能“樂水”嗎?同理屉佳,難道“智者”只能“樂”而不能“壽”谷朝,而“仁者”只能“壽”而不能“樂”嗎?沒道理吧武花!
有趣的是最后一句的“仁者壽”圆凰,很多人有興趣解釋,相對的“知者樂”就乏人問津体箕。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解釋說:“仁人之所以多壽者专钉,外無貪而內(nèi)清凈,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干旁,取天地之美以養(yǎng)其身驶沼,是其且多且治≌海”《申鑒·俗嫌》也有類似的說法:“仁者內(nèi)不傷性回怜,外不傷物,上不違天换薄,下不違人玉雾,處正居中,形神以和轻要,故咎征不至复旬,而休嘉集之,壽之術(shù)也冲泥【园”雖然有人從顏淵短命的事實來質(zhì)疑“仁者壽”的說法,可是徐干的《中論·夭壽》就辨明“壽”是從“德行”方面來說的凡恍,講的不是年歲志秃。老子說得更簡單:“死而不亡者壽〗涝停”
我聽過一位學(xué)長轉(zhuǎn)述毓老師說“仁者壽”是“仁者與天同壽”浮还,就和《中論》的說法類似。如果是這樣闽巩,那么“知者樂”也可以解釋“知者與人同樂”钧舌,也就是“獨樂樂担汤,不如眾樂樂”(《孟子·梁惠王下》)的意思。更明確的說法洼冻,這里的“樂”應(yīng)該是“樂道”崭歧。
這個教訓(xùn)就是我們不要只想著停留在個人生理層次的意義,要往生活和生命碘赖,特別是和別人共享的生活和生命上去多想想驾荣,才能“樂壽與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