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此書很厚(我為什么選這么厚的書,悔蠕嫁。锨天。。)剃毒,為了交作業(yè)我暫且寫這么多病袄。接下來我會繼續(xù)看,繼續(xù)寫赘阀。
這是一本根據(jù)藏傳佛教而寫的有關(guān)生死的書益缠,受過系統(tǒng)教育的國人因此第一印象應(yīng)該多半是“迷信”,進而嗤之以鼻基公,其實里面很多理念和是否信仰佛教無關(guān)幅慌,具有普遍意義。
以下是一段摘錄:我發(fā)現(xiàn)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轰豆,認為死亡就是毀滅和失掉一切胰伍。換句話說齿诞,大多數(shù)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懼死亡骂租。連提到死亡都是一種忌諱祷杈,甚至相信一談到死亡就會招來不幸。
其他人則以天真渗饮、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但汞,認為有某種不知名的理由會讓死亡解決他們的一切問題,因此死亡就無可擔憂了抽米。想到這里特占,讓我憶起一位西藏上師所說的話:「人們常常犯了輕視死亡的錯誤,他們總是這么想:『嗯云茸,每個人都會死是目。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過了标捺。我不會有什么問題的懊纳。』這個理論很美亡容,但在臨終的一刻就不太妙了嗤疯。我終于體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響力闺兢,絕不止于個人層面茂缚,它影響著整個地球。由于大多數(shù)人相信人生就只有這么一世屋谭,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喪失長程的眼光脚囊。因此,他們肆無忌憚地為著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奪地球桐磁,生活自私得足以毀滅未來悔耘。
感謝索甲仁波切上師,他可以讓很多看過此書的讀者突然頓悟:一切的不滿足不開心不順暢都來自于內(nèi)心的惶恐我擂。沉悶許久的煩心事兒衬以,生活的負重,工作的重壓等等它們都讓我們漸漸變成了惶恐的奴隸校摩。害怕由失敗引來鞭撻看峻,日復(fù)一日地努力完成它所指定的任務(wù),壓力如此之大而我們又是如此的恐懼衙吩,乃至于完全退化成了一個卑微的只求自保的可憐蟲互妓。我們被惶恐訓(xùn)練得日益膽小而自私,自私到忘記了除了自己還應(yīng)該對誰好。其實不是忘記了车猬,而是長期的壓力把我們的“自愛心”無限地放大,“自我”和“我執(zhí)”幾乎完全占據(jù)了我的心尺锚,對其它的事視而不見珠闰。
心有其本性,可簡稱心性瘫辩,而“自我”只是愚癡的人們拼命制造出來用于替代它的幻象伏嗜,如種種身份、職業(yè)伐厌、地位承绸。執(zhí)著于這些幻象即“我執(zhí)”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它們原本不存在挣轨,更不是心的本性军熏,執(zhí)著只是在做痛苦的無用功,永遠無法脫離輪回之苦卷扮。
你可以不相信這些荡澎,說實話,我也不完全認同晤锹,比如輪回摩幔。但作者有一句話引人深思,科學(xué)不能證明有神鞭铆,但也不能證明沒有神或衡;暫且相信它一下又有何妨呢?認同“自我”只是一些幻象车遂,證悟永恒的心性才有意義封断,這讓我看到一心為“自我”奔波是多么的愚昧和可悲。認同因果業(yè)報和輪回轉(zhuǎn)世艰额,這讓我看到人不僅存在于今世澄港,人必須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全部的責(zé)任,善有善報柄沮,惡有惡報回梧,“我執(zhí)”不僅無助于證悟解脫,反而可能污染自己的“業(yè)”祖搓,在今世或來世遭受果報狱意。
這讓我看到,“我執(zhí)”只是讓自己活著拯欧,但昏昏噩噩详囤;只有愛他人而不是愛自己才能最終幫助自己。
一個人機關(guān)算盡一輩子,只為自己藏姐,那就算得到再多隆箩,他在臨終的那一刻也必不能獲得安樂;因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即將失去羔杨,他心中只有自我捌臊,現(xiàn)在這個自我馬上就要消失了,他將進入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兜材,重新變得一無所有理澎,無依無靠,那種恐懼不言自明曙寡。
而一個廣種善因糠爬,一心關(guān)愛他人的人就算最后一貧如洗,他在臨終那刻也必定無怨無悔举庶;他心中本無“自我”执隧,無所謂失去,貧困又何足道哉灯变;他廣種善因殴玛,持續(xù)凈化自己的“業(yè)”,來世必定充滿希望和光明添祸。
從現(xiàn)實的角度說滚粟,“自我”帶來的快樂只是暫時的,它會隨著“自我”的終結(jié)而在臨終那刻灰飛煙滅刃泌,實際上最終體驗到的只是迷惘凡壤,甚至悔恨。而善行所帶來的快樂是永恒的耙替,它并不依附于“自我”亚侠,肉體的消失并不能讓他失去什么;關(guān)愛他人不是得到什么俗扇,而是純粹的付出硝烂,這份快樂依附于能否付出關(guān)愛,只要付出了铜幽,這種快樂就會永存滞谢,與“自我”的快樂依附于“得到”截然相反,因此除抛,關(guān)愛他人的人由于此生付出了無數(shù)關(guān)愛在臨終那刻必定是安詳而快樂的狮杨。
“自我”和“我執(zhí)”讓人們“認為死亡就是毀滅和失掉一切”,而這讓人們在臨終那刻不得安樂到忽。
所有這些讓我看清楚了這一生自己的勁敵是誰橄教,讓我明白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更讓我明白了我承受壓力是為了盡責(zé)任护蝶、盡義務(wù)华烟、關(guān)愛他人;無論壓力多大都不能只顧著自己持灰,那是舍本逐末垦江。因為得到的終將失去,付出的才是永恒搅方。
此書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理解的,所闡述的境界也不是光憑看就能了悟的绽族,所以之前的分析與上師本意肯定有偏頗姨涡。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目前帶給我最大的價值是讓我跳出“自我”的桎梏吧慢,能夠以第三者的身份來審視自己涛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