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
有一個幸運而不幸的消息
不幸在于,如果你是在第一屆新概念的時候認識我
那已經(jīng)過去20年了
你在紀念某一件事情十年的時候可能都未曾想過
在你青春里的另一件事情
已經(jīng)離你二十年那么久遠
-韓寒-
1998年系谐,剛剛上高一的我
最愛的的雜志還是「青年文章」「讀者」
在那段青蔥歲月里
讀慣了名人大家的經(jīng)典之作
寫多了不知所云的課堂作文
那一年
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啟動
韓寒的一篇「杯中窺人」震撼了文壇
觸動了我們的心弦
它猶如一股清風闖入了我們的視野
表達了我們無從訴說的心聲
原來巾陕,文章,可以這么寫
原來纪他,我們的內(nèi)心鄙煤,可以這么表達
原來,文字茶袒,可以如此的張揚
正如我們的青春一般
那一年韓寒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扎下了根
那時候梯刚,他 16 歲
他退學,說是“七門紅燈”照亮他的前程
他寫《三重門》薪寓,我真真是看了好幾遍
他寫《通稿2003》亡资,把應試教育狠狠批判了一番
他寫博客,說“文學是個屁向叉,誰也別裝逼”
他說“只要不要臉锥腻,一直摁空格
這種詩歌我一天能寫五十個”
“叛逆”
沒有哪個詞,能比“叛逆”更準確地形容韓寒了
當時我們所有的年輕人
都老老實實地沿著
“學習”“考試”“大學”“找工作”這條道路
有條不紊地走著
突然出現(xiàn)的韓寒植康,給整個社會,給每一個人
帶來的刺激展懈,帶來的思考销睁,都是巨大的
好像第一臺嗡嗡作響的蒸汽機,第一列開進皇宮的火車
這東西是前所未有的
是挑戰(zhàn)既定的社會秩序的
后來他長大了存崖,漸漸地冻记,他不再罵學校、罵教育来惧、罵同行
而是開通博客冗栗,把目光投向了整個社會
今年,他已經(jīng)36歲了
他好像開始轉變了
好久不寫文章的韓寒,最近直接發(fā)了兩篇文
一篇說隅居,退學是不好的
不要學當年的他钠至,大家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讀書,考大學
一篇說胎源,所謂的民間高手是根本比不過職業(yè)運動員的
其實文章里除了陳述事實棉钧,沒什么觀點
但是大家都說,他這篇文章隱含的觀點
是讓普通人就安守本分涕蚤,老老實實當普通人宪卿。
從最開始的懟天懟地,到中間批判社會
到現(xiàn)在的“棱角盡失”万栅,他的變化真的很大
感覺就像
所謂勇士卸下了鎧甲佑钾,長出了龍鱗
其實他變得溫和,是因為他懂得了
憑借一己之力是很難改變這個國家的
反而會被輿論裹挾變得雞賊油滑
那還不如先老老實實做好自己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
為社會提供溫和烦粒、善良的表達
相比韓寒而言
郭敬明一直是一個廣受爭議的人物
第三休溶、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是郭敬明
當時他 17 歲
其實,從一開始
郭敬明選擇的就是與韓寒不同的路線
從最初的《愛與痛的邊緣》撒遣、《幻城》
《左手倒影邮偎,右手年華 》、《夢里花落知多少》
到后來的《悲傷逆流成河》义黎、《島》系列
《小時代》系列禾进、《爵跡》系列
甚至于之后《最小說》雜志的主格調(diào)中
郭敬明都將青春的憂愁和孤獨演繹到極致
將幻想中的唯美場景描摹到極致
這讓他不僅虜獲了80后群體的心
更是得到了90后群體
尤其是女性群體的追捧
喜歡他的人
沉浸在其營造的“黃金屋”“憂傷村”里無法自拔
不喜歡他的人
僅僅揪著“抄襲”“商業(yè)化”以及所謂的
“文人自覺”不放
大肆批駁
現(xiàn)在的郭敬明已經(jīng)35歲了
如果說韓寒的文字表達出的是80后內(nèi)心的“狂”
郭敬明唯美的文筆則闡釋的是這代人心底的“憂”
如果說韓寒是一名如同魯迅般針砭時政的良心文人
郭敬明則是一位善于與時代握手言和的精明商人
這種商人特質(zhì)在其執(zhí)導的電影中一展無遺
他無疑是聰明的
知道如何在敘事的同時迎合大眾消費
你可以說他拜金
卻不能否認他讓年輕的群體看到燈紅酒綠的人生
你可以說他物質(zhì)
卻不能否認他展示了另一條傳媒之路
那個想始終保持45度角仰望天空的憂傷少年
也已與現(xiàn)實握手言和
搭建起了文學和商業(yè)之間的橋梁
《萌芽》雜志之前發(fā)過一條微博
新概念 20 年,半部青春文學史
那時的我們
都忙著上初中高中
想象中很酷的青春
他們的文章里都有
就在那個時候
我們青春開始了
現(xiàn)在廉涕,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
都表情平靜泻云,心情克制
青春期那種為一點小事開懷大笑
或痛哭流涕的的敏感、矯情和天才
早就過去了
現(xiàn)在回看狐蜕,那是我們最真誠的日子
就像寫《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的七堇年
在文中說過的話
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宠纯,與最遙遠的夢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一路走來
曾經(jīng)的青年寫手們早已朝著自己選擇的不同軌跡
越走越遠
作為讀者的我們
也早已過了盲目追從的年紀
開始結合自己的需求
開始了不同的閱讀體驗
這就是當下的時代
即使是文學
每一條道路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以及追捧的人群
何必追究孰優(yōu)孰劣呢
韓寒层释、郭敬明兩人
不過都是我們這個群體的縮影
選擇不同的文字道路
就是選擇不同的人生走向
殊途同歸婆瓜,各自演繹著自己渴求的人生精彩
當時以為就是終點的那個時候
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