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始前智善心理想來給大家出一道題目:
如果你現(xiàn)在面臨著兩個選擇倒源,分別是:你有100%的可能會失去100塊錢;和你有1%的可能會失去10000塊錢句狼,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笋熬?
一、苦會流向能吃苦的人
前不久有一個視頻在網(wǎng)絡(luò)上熱傳腻菇,視頻中一個小男孩坐在桌子前吃著飯胳螟,錄視頻的是男孩的奶奶。
奶奶炫耀的說為了給男孩做飯筹吐,熱了一身汗糖耸,但是她沒有開空調(diào),節(jié)省了電費丘薛。
小男孩卻說:沒開空調(diào)是因為你腦子有泡嘉竟。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老一輩,ta們好像是為了吃苦而吃苦洋侨,明明家里不差錢舍扰,卻依舊要吃過期的東西,為了省幾塊錢不開空調(diào)希坚、不坐車边苹。
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們都苦不堪言,因為伴隨著吃苦而來的還有精神上的PUA裁僧。
正如圖片中的網(wǎng)友所說勾给,很多時候老一輩不僅自己吃苦,還要把苦也分給我們一點锅知。
Ta們就像是生活中的苦行僧播急,不斷地通過受苦來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升華。
這種沒苦硬吃的思維深深扎根在ta們的認知中售睹,好像享福對于ta們來說不是一種享受桩警,而是一種責罰。
之前有人發(fā)過一張全國食物中毒統(tǒng)計圖昌妹,在圖片上赫然有兩個大省遙遙領(lǐng)先捶枢,分別是云南和山東。
很多網(wǎng)友們便很好奇飞崖,云南人是食物中毒是因為吃菌子烂叔,山東人為什么食物中毒會這么嚴重?
很多山東的網(wǎng)友們便現(xiàn)身說法固歪,都是因為家長這種沒苦硬吃的精神導(dǎo)致的蒜鸡,在山東講究一個長毛的饅頭扒皮吃胯努,酸了的東西熱熱吃。
只要還能看出食物原本的樣子逢防,它就是可食用的叶沛。
節(jié)儉是我們民族的美德,但當這種精神超過一定限度后就成了一種思想上的荼毒忘朝。
之前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灰署,為什么苦會流向能吃苦的人。
點贊最高的一個回答中有一句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自討苦吃局嘁。
余華曾經(jīng)說過:苦難并不值得歌頌溉箕,磨煉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避。
當沒苦硬吃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時悦昵,那么它就不是一種節(jié)儉肴茄,而是一種披著節(jié)儉外衣的糟粕。
二旱捧、沒苦硬吃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独郎?
沒苦硬吃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踩麦?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智善心理想讓大家再思考一下文章開頭的問題枚赡。
在經(jīng)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風險厭惡。
這個概念的核心理念是谓谦,當一個人面對同樣數(shù)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贫橙,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當它涉及到收益時反粥,例如100%獲得3000元,80%獲得4000元卢肃,人們會更傾向于3000元,因為他們恐懼失去才顿。
當它涉及到損失時莫湘,則與收益相反,人們會因為投機心理而去選擇那個1%郑气。
這其實就是很多老一輩人硬吃苦的真正原因幅垮。
因為恐懼短期利益的失去,所以在投機心理的影響下選擇了那個可能威脅到自己長期利益的選項尾组。
在社會學上也有一個類似的概念叫做爛梨思維忙芒。
它指的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即持續(xù)關(guān)注和糾結(jié)于已經(jīng)發(fā)生且無法改變的負面事件讳侨,導(dǎo)致持續(xù)的負面影響呵萨。
這種思維模式源于人們對損失的厭惡感,當面臨無法挽回的情況時跨跨,人們可能會選擇繼續(xù)沉浸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負面事件中潮峦,而不是從中吸取教訓(xùn)并向前看。
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影響到個人的情緒和決策過程跑杭,導(dǎo)致個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铆帽。
最大的浪費是舍不得。
很多時候投入的越多德谅,便會越難抽離爹橱,繼而繼續(xù)投入,形成惡性循環(huán)窄做。
這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不計入成本愧驱,但卻會影響當前決策。
老一輩人沒苦硬吃的開始可能只是一個長毛的饅頭椭盏,一盒過期的牛奶组砚,但就是這幾塊錢成為了影響當前決策的沉沒成本。
三掏颊、如何改變沒苦硬吃的思維
沒苦硬吃其實是一種畸形的思維糟红,而這種思維的建立和老一輩人所處的時代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
世界上每一種存在都有它的道理乌叶。
沒苦硬吃的思維也是盆偿,在過去那個吃不飽飯的時代,老一輩人經(jīng)歷了餓肚子的一段痛苦歷史准浴。
他們無法理解我們的一些浪費行為事扭,正如我們理解不了他們的畸形節(jié)儉。
想要改變老一輩人的這種思維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嘗試:
1.改變認知
沒苦硬吃本質(zhì)上是一種畸形的認知乐横,所以想要改變就要從根源出發(fā)求橄,去改變他們的認知。
在這個過程中葡公,我們可以嘗試去與他們溝通罐农,將利害關(guān)系闡明,讓他們看到被他們忽視的長期利益的損害催什。
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會損害長期利益時涵亏,老一輩人中的一部分便會做出改變。
但這種方法的實用性十分有限蛆楞,因為認知的形成經(jīng)歷了太多的實踐過程溯乒,所以改變是困難的。
2.讓實踐說話
老一輩人形成節(jié)儉思維是因為窮苦環(huán)境帶來的實踐豹爹,讓他們意識到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抵御風險裆悄,所以他們選擇了節(jié)儉和囤積。
而要改變他們這種思維臂聋,同樣需要實踐讓他們意識到現(xiàn)在這種畸形的節(jié)儉同樣是有害的光稼。
我們可以通過一次“痛苦”的實踐來幫助他們意識到這樣做的風險或南,有一位網(wǎng)友分享他的媽媽因為經(jīng)常吃剩菜得了直腸癌,從那以后再也沒有動過剩菜艾君。
我們倒也不必這么極端采够,只需要讓老一輩人通過一些實踐意識到這種思維是錯誤的便可。
3.學會理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冰垄,我們不理解他們蹬癌,他們同樣不理解我們,改變很多時候意味著痛苦虹茶,需要我們否定掉之前的一切認知逝薪。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尊重與理解或許就是我們與自己和解蝴罪,與老一輩和解最好的方式董济。
四、寫在最后
沒苦硬吃是時代的遺殤要门,它是苦難時代遺留下的一種畸形思維虏肾,苦難帶來的不安全感讓老一輩人一生都在如履薄冰。
他們恐懼饑餓欢搜,所以選擇了節(jié)儉封豪,如果我們無法改變,不妨試著去尊重狂巢、理解撑毛,時代已經(jīng)讓他們飽受折磨书聚,所以我們更要懂得愛他們唧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