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加澍先生在《我的教育觀》講座中,針對素質教育下的教師鉴腻、學生現(xiàn)狀提出許多尖銳性問題忠寻,對我觸動很大惧浴。作為一個在第一線工作十多年的老教師,對于工作中的許多苦惱與疑惑奕剃,在這里尋到了答案衷旅。
學生的困惑:學習物理有什么用捐腿?答:“我覺得學物理不僅煩,而且一點用也沒有芜茵⌒鹆浚”“不學不行,考學100分呢”
吳先生的調查結論:中學畢業(yè)后九串,只有1%的學生今后會用物理绞佩。當年的學生畢業(yè)后甚至這樣調侃他:“老師,您教給我們的物理知識都還給您了……”(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同感)
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狀猪钮,那我們老師教是不教品山,該怎樣教,教什么烤低。下面的話給我們指明了今后工作的一個方向肘交。諾貝爾獎獲得者勞厄說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fā)展思維能力扑馁。教育涯呻,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腻要。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弗來克斯納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复罐,標題就是 “無用知識的有用性”。文中提出:只有無用的知識雄家,才是最終有用的效诅。而莊子在一千多年前也說過: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趟济。
因此乱投,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如何教,教什么是至關重要的顷编。給我觸動很深的是下面一句話:把屬于學生的東西還給學生戚炫。
羅杰斯認為: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學勾效,就在于弄清楚什么時候應該閉上自己的嘴——絕大部分時間嘹悼。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善于把握“閉嘴的藝術”,〈1〉三個必講:核心問題必講层宫、思路問題必講杨伙、疑難問題必講∶韧龋〈2〉三個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限匣、學生不會的不講、學生講了也不會的不講。
而要做到這點的課堂形式具備了以下特點〈1〉大道至簡——課堂形態(tài):回歸本真米死。因為大凡最普遍最本真的東西都是最簡潔的锌历。〈2〉大智若愚——教師思維還原稚化峦筒。還原:暴露教師的思維過程究西。稚化:回歸學生的思維起點。老師與學生的思維達到了同頻共振才能產生共鳴物喷÷辈模〈3〉大成若缺:教學過程留有余地。自然界的一個共性:完美的東西要有一個空缺峦失,不能求全求美扇丛,這樣才能有生命的張力。教學同樣不應片面追求完美無缺尉辑,要學會運用留白藝術帆精。
李政道言:“求學問,須學問隧魄;只學答卓练,非學問」鹤模”為人師者昆庇,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闸溃,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