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续誉,新冠狀病毒爆發(fā)莱没,以中國武漢為源頭,席卷全球酷鸦。這次病毒致死性不高,但傳播性極強牙咏。主要傳播途徑是“親密關(guān)系的間接接觸”的傳播方式(親密關(guān)系之間共處一室臼隔,觸碰相同公共物品之后再摸到了自己的眼耳口鼻處黏膜造成的傳播)。
理論上妄壶,人口密集程度越高摔握,“間接接觸”的概率越大。但從全球監(jiān)控數(shù)據(jù)中丁寄,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反常識現(xiàn)象:日本北海道氨淌,比東京這樣超級人口城市有更多的感染者,我國北京伊磺、上海盛正、南京、杭州等沿海大城市屑埋,比武漢孝感豪筝,鄭州等地疫情等級輕的多。
當(dāng)然大城市的醫(yī)療隔離條件比小城市先進不可否認摘能。而如果從更初期來看续崖,當(dāng)病毒還沒引起人類警覺的時候,它為什么沒有在超級大城市中產(chǎn)生大規(guī)模擴散团搞?反而首先選擇在小城人群里扎根严望?
這中間出現(xiàn)了怎樣的認知偏差?
“親密關(guān)系”是傳播的另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逻恐。常識只考慮了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的“間接接觸”概率像吻,忽略了對“心理距離”中“親密關(guān)系”行為模式的分析。
哪種人群更容易產(chǎn)生“親密關(guān)系”梢莽?是小城市萧豆,而不是大城市。
西方心理學(xué)家認為昏名,人類這個物種高度群居涮雷,集結(jié)成社會。人類對信息有著本能的饑渴轻局,信息代表著安全感洪鸭。
輝格在《沐猿而冠》一書中也有所陳述:“人類對信息非常饑渴样刷,一旦信息匱乏就會失去安全感,會想盡辦法搜羅信息览爵。身處荒涼地區(qū)的居民都非常好客置鼻,總是希望客人能講述任何有關(guān)外部世界的事情,所以當(dāng)來源受限時蜓竹,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接受任何能得到的信息”箕母。
《桃花源記》里這樣描述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便要還家俱济,設(shè)酒殺雞作食嘶是。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問今是何世蛛碌,乃不知有漢聂喇,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蔚携,皆嘆惋希太。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酝蜒√芑裕”
無論魏晉的桃花源村民很好客;夏威夷秕硝、斐濟這樣海中的島國很好客芥映,美國西部人比美國東部人好客,中國山區(qū)比平原好客远豺,小城市奈偏、農(nóng)村比大城市好客——一切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利躯护,導(dǎo)致的信息不通暢的地方惊来,人們都相對更加熱情好客。
“熱情好客”的“客”棺滞,其實“好”的是“信息”啊裁蚁,是社會人對“信息”的無限渴求。
反觀今天继准,“信息”恰好是大城市不缺的枉证。身處大城市的我們,從早晨一睜眼就得處理各種信息:早高峰堵塞信息移必,工作單位復(fù)雜關(guān)系信息室谚,競爭對手信息,獵頭信息,孩子補習(xí)班信息秒赤,養(yǎng)生信息猪瞬,女人護膚信息,男人愛車信息…..這么多之后還有各種商超打折入篮、地產(chǎn)廣告信息陈瘦,線下商家吃喝玩樂信息,線上博主學(xué)習(xí)提升潮售、知識付費信息……
信息太熱情痊项,我們快“好”不動了。
凡事物極必反酥诽,信息量越大线婚,有效信息越少。我們本能的會拒絕計劃外的“信息”了盆均,除非這種信息非常刺激且有趣。
“拒絕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漱逸,就是像世俗批判的那樣“大城市人情淡漠”:我們懶得和對門鄰居打招呼泪姨,我們不想和同事下了班還一起去喝酒假裝是朋友,我們討厭在家里辦Party請很多親戚朋友來熱鬧饰抒,甚至我們想躲著兒時的伙伴肮砾、同學(xué)甚至家鄉(xiāng)的親戚來到我們的城市,說著只是要和我們敘敘舊……
“有朋自遠方來袋坑,不亦樂乎”仗处,這是孔子那個還需要坐著馬車周游列國,信息極度不暢的時代枣宫,才有的喜悅婆誓。為什么“喜悅”?因為但凡有朋從遠方來也颤,一定是帶著特別重要的“信息”洋幻,或者一路的趣聞。那時候舟車勞頓翅娶,沒事兒誰出門文留?有人能帶來外面世界的難得信息,誰不樂呢竭沫?
我們東方泱泱大國就是“好客”燥翅,好“傳統(tǒng)”,幾千年的傳統(tǒng)就這么延續(xù)著蜕提,可這傳統(tǒng)已從利己的“喜悅”森书,變成了精神的綁匪。“有朋自遠方來拄氯,不亦說乎”躲查,綁架了多少大城市里寡淡的友情。
信息焦慮的我們译柏,在大城市里試圖用“淡漠”去生產(chǎn)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镣煮,卻不被世俗寬容。
近幾年一個很流行的詞“社交恐懼癥”鄙麦,為什么年輕人大概率都承認自己有社交恐懼癥呢典唇?我們寧愿在身上安一個表示病態(tài)的詞,去逃避“傳統(tǒng)”的枷鎖胯府。
我有病介衔,你離我遠點。
傳統(tǒng)時常對現(xiàn)代人性造成誤解骂因,甚至傷害炎咖。
如果你暫時把自己歸類為“社交恐懼癥”人群的一份子。不妨去仔細排查下寒波,你“恐懼”的是什么乘盼?
醫(yī)學(xué)和西方神經(jīng)病理學(xué)定義的“社交恐懼癥”,(英文縮寫SAD)俄烁,不排除遺傳因素绸栅。另外也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雙重參與慕购∮寸瑁“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的飆升咨演,以及“反復(fù)焦慮后調(diào)試失常帶來的行為阻礙退化”都有可能造成“社交恐懼癥”辰企。這類人懼怕與人交流风纠,無法與人“共情”,在社會交往中蟆豫,表現(xiàn)的很難融入议忽。他們喜歡獨處,在大城市十减,人多密集的環(huán)境栈幸,會表現(xiàn)的非常不適。
但別聽到心理疾病帮辟,就覺得這是非常嚴重的事速址。我們當(dāng)下的社會其實對“社交恐懼癥”人群的寬容度很高。因為線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存在由驹,他們在一個個虛擬的小圈子里活的如魚得水芍锚。如果他們恰好從事了一份類似“寫作”或者“自由程序員”的工作昔园,那他的生活基本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反而被996們羨慕并炮。
但這種病理性的“社交恐懼癥”一定不是我們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嘴巴里念叨的那種“社交恐懼癥”默刚。有人因為不喜歡突如其來的電話炸彈,就說自己是“社交恐懼癥”逃魄;有人因為朋友約飯荤西,而自己總是想拒絕,就認為自己也是“社交恐懼癥”伍俘;還有的年輕人邪锌,僅僅因為一到春節(jié)就頭疼,討厭過年回家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癌瘾,就給自己貼了個“社交恐懼癥”的標(biāo)簽......
我們“恐”的東西看起來都不是大事兒觅丰,但它們有一個特別強烈的共性——我們害怕“無效信息”。
對年輕人來說妨退,一年回一次的老家妇萄,小城市里的家長里短,七大姑八大姨砸過來的包袱咬荷,是無效信息嚣伐;朋友找我們吃飯,我們開始是赴約的萍丐,但每次都聽一些雷同的八卦和微博里都能搜得到的瑣碎新聞,是無效信息放典,三次以后耐心耗盡逝变,我們就不想赴約了;為什么恐電話呢奋构?電話里需要我們立馬去應(yīng)對“信息”壳影,比如答不答應(yīng)對方的邀約。如果沒有回神考慮一下的余地弥臼,很可能作出的決定讓人整晚都后悔宴咧。每一次電話響起,就是逼我們做一次“有效信息”的快速判斷径缅。
我們我們每天用盡全力在被動接受的信息中篩選出“有效信息”掺栅,來輔助我們的工作生活,這絕不是件輕松的事纳猪。
把我們“恐懼”的事情分析到底氧卧,還真不是我們出了問題,是“信息”出了問題氏堤!不是我們真有“社交恐懼癥”沙绝,而是“信息”在消耗我們!我們理應(yīng)對消耗我們的事情說“不”!
如果你下次又感覺到了“恐懼”闪檬,你就應(yīng)該把這事情徹底想透徹星著,為什么“恐懼”。一旦發(fā)現(xiàn)是它真的在“消耗”你粗悯,不要被“有朋自遠方啦虚循,不亦樂乎”暗中綁架,果斷叫停为黎。在家看場電影獲得的“有效信息”都比去做那件讓你“恐懼”的事情來的多邮丰。你一定會更開心。
寫到這里铭乾,換個角度:面對大城市這么多“社交恐懼癥”患者剪廉,怎樣才能做一個不讓人厭煩和“恐懼”的可人兒呢?
雖然大城市本身“人情淡漠”炕檩,但身處其中的每個人依然希望自己充滿了魅力斗蒋,“被人喜歡”的價值在大城市自然更稀缺。沒人想做Loser笛质,總一廂情愿想和朋友建立良好關(guān)系卻屢屢碰壁泉沾,被一個“忙”字擋在“淡漠”之外。
一個討巧的做法是:每次都準(zhǔn)備好帶著“有效信息”去和人相處妇押,逐漸形成正反饋評價跷究。讓對方覺得每次和你在一起都有一些“有效”收獲,而且這不是在家刷微博和抖音可以刷出來的敲霍。
你可以是這個社會里的任何一個身份角色:職場小精英俊马,在你的領(lǐng)域不斷深耕,你有很多經(jīng)驗大家都學(xué)肩杈,也踩過很多坑大家想避柴我;吃喝達人,城市里哪里好吃哪里好玩你門清扩然,你就是朋友的打卡紅寶書艘儒;一個生活情感智者,當(dāng)朋友和你坐定夫偶,隨便聊聊兩句日常界睁,都會有些因為你的話才想通的地方…...
但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做到的狀態(tài)。容易的事情永遠不稀缺兵拢。
保持魅力的前提是“一直保持進步”晕窑,讓自身永遠處在“充電”狀態(tài)。請不要在30歲以后就枯萎卵佛,這是最基本要求杨赤。
切記敞斋,任何人在沒帶“有效信息”的時候,不要去打擾別人——這是這個社會的新美德疾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