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有位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你是一位老師(默認教文化課吧)预伺,你有三名學生剛剛參加完一次滿分100分的考試。其中學生A很努力曼尊,考了85分酬诀,但是他自己對這個成績并不滿意,此時正在很懊喪地抓著自己的頭發(fā)骆撇;學生B也很努力瞒御,但是天分不佳,只考了25分神郊,現在自然也是心情極差肴裙,難受萬分趾唱;而最后一位學生C學習一點也不努力,平時游手好閑蜻懦,但是天資聰穎甜癞,依然能考100分,此時正悠閑地在休息宛乃。那么問題來了悠咱,現在你有一顆糖果可以作為獎勵,或者說是一種鼓勵送給其中一位學生征炼。當然乔煞,對于學生來說這顆糖果可能意味著更多。你只能柒室,并且必須送給其中一位渡贾,那么你會把糖果送給A、B雄右、C三名學生之中的哪一位呢空骚?
顯然,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擂仍,每個人的答案根據思考深度囤屹、價值觀與經歷的不同都有可能大相徑庭。讀到這里的你不妨先做出自己的判斷逢渔,以免看到我的答案之后干擾了自己肋坚。
心中有判斷了嗎?請記住自己的判斷肃廓,再往下看智厌。
我?guī)缀跏呛敛华q豫地選擇把糖果給了C,理由正如大家所想的一樣簡單盲赊,他考得最好铣鹏,這是他應得的。
無論一個人是否努力哀蘑,也無關乎他的人品或者性格诚卸,當大家在一個有標準甚至可量化的客觀環(huán)境中進行競爭時,結果就是第一位的绘迁。C已經做到了最好合溺,拿到了滿分,如果把這個代表獎勵與鼓勵的糖果送給其他人缀台,那反而是對考試的不尊重棠赛。
至于A和B,他們難免會感到挫敗,心有不甘恭朗,但這是他們應該經歷的浇垦,因為他們早晚會明白這才是社會運行的方式:成果決定收獲涕俗。公平,并不是給那些努力了卻沒有成功的人些許補償逝淹,而是告訴所有人:這些本就是給成功者的律罢,假如你們成功了膀值,那么你們也有。我們可以去鼓勵去關懷他們误辑,但不能把成功者贏得的東西分給他們沧踏。
2
該如何對待A和B兩位學生,這是個題外話巾钉,不過我也想聊聊翘狱。
對于A,我會鼓勵他砰苍,他能拿到85分潦匈,說明他欠缺的已經不多,有了C在那里作為標桿與對手赚导,加以正確的輔導茬缩,A拿到滿分并非難事。關鍵是要讓A接受“這世界上的確有天才”這回事吼旧。對于A這樣努力的學生來說凰锡,最可怕的還不是自己的努力沒有成果,而是自己努力之后卻被天才輕描淡寫地超越了圈暗。A需要正確看待自己掂为,雖然C的天分比自己強,但這不是絕對的员串,能拿到85分的自己也絕對不差菩掏。有了坦然的自信之后,A自然能夠順風順水昵济。
而B同學智绸,坦白講,如果我真的是老師访忿,一定會勸他放棄瞧栗,轉投他路。這世界上的路不止一條海铆,當你發(fā)現這條路真的走不通時迹恐,聰明人會選擇換一條路,而不是硬上卧斟。一個努力之后也只能得到25分的學生殴边,就算你真的對他進行魔鬼式教育憎茂,讓他拼命拿到了100分,與C平分秋色锤岸,那又如何呢竖幔?當卷子的滿分不再是100分而是1000分的時候,C或許依然能夠拿滿分是偷,可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B拳氢,還是100分。更何況蛋铆,考卷是有滿分的馋评,生活卻沒有。與其讓學生在事倍功半的路上越走越遠刺啦,還不如早點去試試其他的道路能否走通留特。當然這不會適用于所有人,畢竟也有那種像是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成績突飛猛進的人存在玛瘸,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磕秤,像B這樣的學生真的會希望有一個老師能夠和他們說:“不要勉強自己學習了,你有沒有其他擅長或者感興趣的東西捧韵?”
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溫度:糖果只有一顆市咆,但關懷并不一定需要糖果。
我估計再来,與我判斷相同的人應該是最多的蒙兰。起初答案與我不同的人,不知看完這些芒篷,有沒有動搖搜变。
選擇給A的人,我猜想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曾經就像是A针炉。的確在這個時候挠他,給A一顆糖果對他是一種莫大的安慰與鼓勵。但是私以為篡帕,假如這種“只要努力了不需要做到最好也可以得到獎勵”的觀念逐漸生根發(fā)芽殖侵,對A并不是一件好事。
選擇給B的人镰烧,或許是出于同情吧拢军,當一個人一敗涂地時,我們難免心生憐憫怔鳖≤园Γ可是這種“弱者至上”的思想對強者是否有些過于不公呢?而對于接受獎勵的B來說,在跌落谷底時得到這樣的獎勵度陆,有可能會有撫慰的效果艾凯,可是如果他的負面情緒很重,又是否會把這種被施舍的獎勵當做恥辱呢懂傀。
3
朋友補充說趾诗,或許“糖果”還是太接近“獎品”了,實際上他想表達的可能是老師或者長輩的“關注”鸿竖。也就是說A、B铸敏、C三個學生之中缚忧,我會更加關注哪一個的發(fā)展。
怎么樣杈笔,有答案了嗎闪水?那么,看完我之前所說的蒙具,你認為我對這個問題會選擇哪位學生呢球榆?
我想你可能會說B,畢竟我在前文中已經很明顯地表達出了對B的在意禁筏。
然而持钉,我的答案依然是C。
當然篱昔,朋友也很疑惑每强,她急忙問我理由。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州刽,因為C已經達到了“上限”空执,而能夠讓他突破上限的人,只有身為老師的我穗椅。
A是努力的辨绊,但是他還沒把目前所學的內容全部掌握,所以他只能靠85分匹表。剩下的15分门坷,都是他已知的部分,只需要再加深理解就好袍镀,不需我過多操心拜鹤。而B雖然需要換一條道路,但這并非我能控制的流椒,我也只能略微提點一下敏簿,剩下的都要他自己決定。如果說A面前的路是一條比較坎坷的單行道,B面前就是一條分支無數的岔路口惯裕。如果他不努力我還需要鞭策一下温数,但他本身就很努力,那我除了等待就做不到什么了蜻势。
只有C撑刺,一個因為輕易就能摸到天花板所以優(yōu)哉游哉,卻不曉得天花板之上還有更高天空的學生握玛,是需要傾注大量心力去培養(yǎng)的够傍。如果放任不管,C的確也會比較輕松地完成學業(yè)挠铲;可是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冕屯,C的前途是無可限量的。他能拿到100分拂苹,就讓他意識到還有1000分的卷子安聘;等他能拿到1000分的滿分,再讓他去做2000分的卷子瓢棒,終有一天他會去到沒有滿分的社會浴韭,那就是他自由發(fā)揮的時刻。
4
這樣的結論其實有點令人不快脯宿,因為從結果上來看念颈,主觀上最懈怠,只是靠一副天生好頭腦的C连霉,反而既能得到糖果的獎勵也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舍肠。誠然,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景不會太舒服窘面,可是從理性來思考翠语,強者為尊、優(yōu)勝劣汰不正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嗎财边?類似于C這樣的情況肌括,生活中又少見嗎?
如果不承認差距酣难,就不可能追上差距谍夭。如果獎勵不給應給的人,我們就真的不知道獎勵都去哪了憨募。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煩惱紧索,天才也有天才的煩惱。一個領域的普通人換個領域可能就是天才菜谣,一個領域的天才換個領域可能還不如普通人珠漂。內心中扮演成老師的你晚缩,無論把這顆糖果送給了A的刻苦,還是送給了B的可能性媳危,還是送給了C的絕對實力荞彼,其實都只是代表著一種認同,而這個認同待笑,就是獨一無二的你所追求的方向鸣皂。
你看,其實不管你送給誰暮蹂,吃下這顆糖的人都是你自己寞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