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一处一直以来都以出产墨为生的吴家小镇,在维持了只有少数二三十户人家的几十年历史以后,忽然有一天从不知何处搬来了一户新的人家。
说来也巧,这一家子的男主人和孩子也姓吴。镇里难得见到几个外人,就算是出产墨也是运到隔壁再隔壁的大镇去进行交易,而且出镇的也总是那几个人。所以镇上的人看到看到这一家子都是极其热情的,更何况这一家又恰巧姓吴。在这种闭塞的小镇,更是人人口传着这就是缘分。
于是这一家子便在这个镇上住下了。对于这一家子,镇上的人也并不是非常清楚他们来自何处,来之前又是什么背景做什么的,只知道他们原来所居住的地方因为闹旱灾,所以他们才辗转来到他们吴家镇这边的。
但总之,他们在镇口处开了一家包子店,虽然镇上人不多,但是他们的生意一直都还可以。一个是朴实的镇民总是会很给面子地来到他们家买包子,另一个是因为由于镇上人太少,本就没什么吃食的店面,他们的包子店一开倒是也方便了不少人。但是不得不说这家子做的包子确实味道不错,口味独特。
这家子有一个小孩,来镇上时孩子约末10岁左右,刚来时性格皮的很,动不动就拉着某家的小姐姐央着一起玩,还老是爱闹事简直就是个淘气包,再加上他父母经营着包子店,所以大家便自然而然地给她取了个小名---小包。顺带着便叫她的爹娘为小包他娘,小包他爹。有时候她娘都会嘲弄着说,看,我们还沾了自个儿孩子的光。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小包也已经窜出了一个个头。但事情的转机却是她爹娘出门进货的那一天。小包她爹娘每隔几个月就会到附近的大镇上去采购进货,每次他们要出门时,都会把小包托付给隔壁的吴嫂。可这一次小包的爹娘在出门以后便再也没有回来了。镇上的人总是跟小包说,她爹娘是在外做生意了,等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回来了。然而小包早已不是10岁的小毛头,她很清楚,她爹娘这一离开便是再也不回来。
镇上的人不管有没有刻意去注意,小包确实在发生着变化,她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热烈了,而是会花更多的时间默默做着自己的事。
虽然她的爹娘没有再出现,她还是坚持继续把包子店开下去。在吴嫂的帮助下,虽然手艺没有她娘好,但是在自己反复的练习和重复下,也开始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有人说小包长大了,也有人说,小包不活泼了。
正式的故事从现在开始算起。小包19岁。
有人说这个年龄的男孩可以娶妻生子了,这个年龄的女孩应该已经是2个孩子的娘了。但小包哪一个也没挨上。吴嫂老是试图着要帮小包安排婚事,但总是在看见小宝一个人干活时沉默不语的样子欲言又止。现在的小包极少出门,大多数时间也只是忙着张罗包子店的事。吴嫂心里是又急可又觉得插不上话。
后来总算有一日和小包提及了这件事,却是被小包一句话简而代过了。无心于成婚。吴嫂总觉得小包这孩子似乎对自己的性别几乎都有些淡忘了,更不要提对男女之间的情事。吴嫂心想着这绝对不好,若小包是男孩倒也罢了,不用这么急,可是她是女孩啊,女孩在这个时代不趁着年轻和大好年华嫁人了,拖着最后只会落得孤单一人。吴嫂想着自己是没办法陪小包一辈子的。所以便瞒着小包和镇里的其他人沟通,若有年龄合适条件合适的男孩,便张罗着要撮合他们二人。
但小包却比吴嫂动作要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