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封建社會人們常說“女子無才被便是德”民珍,但是到了民國,隨著民風的日漸開化盗飒,才女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嚷量。而說起民國的才女,合肥張氏四姐妹自然是不能不提的逆趣,這四姐妹同父同母蝶溶,個頂個的長壽,而且嫁的人也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宣渗,關鍵這四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昆曲抖所。
老大張元和
身為家里的第一個孩子,張元和從小備受祖母寵愛痕囱,是典型的大家閨秀田轧。受到父母的影響,張元和也十分喜愛昆曲鞍恢,她小時候就帶著三個妹妹在家里自演自唱傻粘,長大后她不但成為著名昆曲度曲家,找的丈夫也是紅極一時的昆曲小生顧傳玠帮掉。
張元和結(jié)婚的時候已經(jīng)32歲弦悉,婚后她生下一子一女,但是女兒自幼被凌海霞撫養(yǎng)長大蟆炊,后來甚至改姓凌稽莉。1949年張元和夫婦帶著兒子去了臺灣,顧傳玠至死都沒能再見到自己的女兒涩搓,而張元和與女兒在分離31年之后才得以團聚污秆。晚年的張元和跟著女兒在美國生活后室,她仍將推廣昆曲視為己任,于2003年9月27日離世混狠,活了96歲。
老二張允和
由于早產(chǎn)張允和從小就長得比較瘦弱疾层,但是性格開朗将饺,24歲的時候嫁給了同學的哥哥周有光,他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專家痛黎,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予弧。張允和與周有光婚后琴瑟和諧,兩人育有一子一女湖饱,但是女兒在6歲的時候因病夭折掖蛤。
在69年的婚姻生活里,他們經(jīng)歷了不少苦難井厌,因戰(zhàn)亂十多年居無定所蚓庭,后來張允和在三反五反運動中丟了工作,而周有光也一度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仅仆。但是不管有多少風雨器赞,他們都相濡以沫,晚年老兩口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舉杯齊眉”墓拜,讓人好生羨慕港柜。張允和于2002年8月14日去世,終年93歲咳榜,15年之后112歲的周有光也追隨愛人而去夏醉。
老三張兆和
19歲那年張兆和在吳淞中國公學讀書,沈從文去那里教書涌韩,兩人就此認識畔柔。沒多久沈從文就開始追求張兆和,但是他沒有直接表白贸辈,而是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表達心意——寫情書释树,沒想到這一寫就是四年,最終多虧了張允和的撮合擎淤,張兆和才同意嫁給沈從文奢啥。
他們結(jié)婚的時候張兆和23歲,沈從文31歲嘴拢,兩人年齡相差8歲桩盲。婚后他們的感情并不穩(wěn)定席吴,有時兩人同在北京依然分居赌结,但是兩人并沒有分道揚鑣捞蛋,而是一起攜手走過了55年。1988年5月10日柬姚,86歲的沈從文去世拟杉,15年之后93歲的張兆和也永遠離開人世。
老四張充和
張充和是四姐妹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量承,也是最長壽的一個搬设,她活了101歲。張充和是北大破格招收的學生撕捍,她考試時數(shù)學得了零分拿穴,后來由于生病休學沒能順利畢業(yè)。張充和33歲的時候還是單身忧风,三姐夫沈從文介紹她與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思相識默色,兩人一年后結(jié)婚,婚后沒多久就定居美國狮腿。
后來他們夫妻兩人同在耶魯大學執(zhí)教腿宰,傅漢思教中國詩詞,張充和教中國書法和昆曲蚤霞。2003年8月26日傅漢思去世酗失,2015年6月17日101歲高齡的張充和離世,至此張氏四姐妹成為絕響昧绣。
注:出口未成章原創(chuàng)文章规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圖片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歸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