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亮的地方就會有陰影》,是一本柏拉圖格言匯編集文黎,西班牙職業(yè)規(guī)劃專家阿蘭·珀西從柏拉圖的各種作品中篩選出來80句思想精髓惹苗,附以引申解讀而成書。
這本書的排版頗有特色耸峭,隨手翻到任意一頁桩蓉,左側(cè)也都是藍(lán)底白字的柏拉圖格言,右側(cè)頁都是白底黑字的作者解讀劳闹,兩相對照閱讀起來十分方便院究。
本書這樣的內(nèi)容安排也決定了這是一本不需要讀者從頭讀到尾的書籍洽瞬,隨便打開哪一頁都可以開始閱讀。特別是出行時业汰,完全可以利用一點點的碎片時間就閱讀完一句柏拉圖哲思以及作者的解讀伙窃,思想的啟迪幾乎是隨時隨地的。
而正是這樣的特性样漆,我以為讀這本書最大的方式为障,并不是原原本本把全書從頭到尾全部讀完,那種囫圇吞棗放祟、不求甚解式的閱讀方法并不適合閱讀本書产场,適合閱讀本書的方法是選定一句反復(fù)閱讀,有所得而踐行之舞竿,在知中導(dǎo)行京景、在行中益知。
正如本文的標(biāo)題所示:有得一句足骗奖,何須八十多确徙。
而有這樣的閱讀體會,我是在幾乎翻完全書后才領(lǐng)悟到的执桌。在走馬觀花式地翻閱完全書后鄙皇,我才“幡然醒悟”自己的讀書方法出錯了,于是這本書就成為了我包的逞稣酰客伴逸,成為我隨手拿起來擇定一句反復(fù)研讀以有收獲的工具書。
我最喜歡翻閱的一句膘壶,就是與書籍同名的第40號格言错蝴,被編排在80句格言的居中部分,也可以想見其特殊性颓芭。柏拉圖格言的原句是這樣表述的——
無論你怎么與黑暗抗?fàn)幥昝蹋泄饬恋牡胤骄蜁嘘幱啊?/p>
這是全書的“文眼”處,充滿了認(rèn)知上的思辨亡问,更貫穿著行動上的智慧官紫。
對于我們每個個體來說,自身就是光亮和陰影的統(tǒng)一體州藕。我們常說束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有自己的缺點床玻,表達(dá)的其實就是這么一個意思毁涉。
但是,我們在認(rèn)知自己的時候笨枯,總是看到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薪丁,總是覺得自己做任何選擇和決定都是正確的遇西,仿佛自己身上只有光亮而沒有陰影。
而我們在認(rèn)知他人的時候严嗜,卻又正好恰恰是相反的粱檀,總是覺得別人身上都是缺點,無論他人做了什么漫玄、怎么做茄蚯,總覺得不如我們的意,仿佛他人身上只有陰影而沒有光亮睦优。
如果這樣的認(rèn)知僅僅局限在具體的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上渗常,那還是“小事”——之所以打上引號,想表明其實這件“小事”并不小汗盘。
更有甚者皱碘,我們在處理與整個外部世界相處的過程中,都會陷入那種“只見陰影不減光亮”的視角盲區(qū)中隐孽,總覺得外部世界一片黑暗癌椿。于是,這句“無論你怎么與黑暗抗?fàn)幜庹螅泄饬恋牡胤骄蜁嘘幱啊碧叨恚妥兂闪恕盁o論你怎樣抗?fàn)幎寂c黑暗在一起,只有陰影而不見光亮”晴及。
造成這一絕境的原因都办,恰是作者在書內(nèi)解讀中引用尼采《善惡的彼岸》中的那句話:“如果你長時間地看向深淵,深淵也會回看你虑稼×斩ぃ”有時候,我們看“深淵”的時間過長动雹,結(jié)果造成了眼中只有“深淵”槽卫,沒有了光亮。
而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胰蝠,并不是不去凝望深淵,也不是抗拒陰影震蒋,而是要坦然地接納陰影茸塞。因為,倘若我們拒絕了陰影查剖,其實也就是拒絕了光亮钾虐,那么我們就只能永遠(yuǎn)沉淪深淵。
我們要這樣去認(rèn)知這個世界笋庄、認(rèn)識他人效扫、認(rèn)知我們自己倔监,光亮和陰影是同一樣?xùn)|西,一體而兩面菌仁。我們所需要做的浩习,僅僅只是保持對光亮和陰影的高度敏感,例如在光亮中閉閉眼济丘,這樣在進(jìn)入陰影時不至于一下子陷入“暫時性失明”狀態(tài)谱秽。
當(dāng)然,這樣的文字寫寫和說說都是極其容易的摹迷,但要在實際中真正做到疟赊,那就是需要智慧、勇氣和堅持了峡碉。
這就是這樣一句話帶給我的初步反思近哟,我時常會從包中取出這本書,翻到98-99頁鲫寄,反復(fù)閱讀這句讓人回味無窮的哲語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