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遇見叔本華榕酒,筆者的意志又深感消沉胚膊,覺得這個話題很無聊,可前幾天對此還激情昂揚呢想鹰∥赏瘢或是傾向于尋找浩蕩的歷史,或者戰(zhàn)爭和盛世繁華更有趣味辑舷。因為接觸叔本華前喻犁,先看簡介,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何缓。先入為主肢础,悲觀這個詞就像烙印,抹也抹不去碌廓。
叔本華传轰,德國哲學(xué)家,唯意志論開創(chuàng)者谷婆,深懷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慨蛙,其母是一位小說家辽聊,并和歌德等德國名流來往密切。但是股淡,他和母親決裂了身隐,對女人懷有極大的偏見,在論女人中可見端倪唯灵。
叔本華在二十多歲就已經(jīng)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贾铝,《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就是他的成熟與不成熟的思想全貌了。開篇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埠帕。開宗明義啊垢揩,一開始建立在康德的基礎(chǔ)上,直言世界本質(zhì)是表象敛瓷,后來又繞到本質(zhì)是意志叁巨。若要解脫痛苦,須得否定意志呐籽。一個年輕人锋勺,建立如此龐大的體系,盡心盡力去完善它狡蝶,這要花費多少心血庶橱,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才能如此?叔本華以社會謀福祉為自己的遠方贪惹,所以自發(fā)地造就這偉業(yè)苏章,也造就了自己。研究哲學(xué)奏瞬,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枫绅,這一點就讓多少人趨于世俗。但硼端,叔本華克服了它并淋,因為叔本華繼承了財產(chǎn)。
其實他的作品除了流露出淡淡的悲觀和深沉的悲觀外珍昨,還有散文般優(yōu)美预伺。其中,《論天才》一文不僅令人沉迷曼尊,還令人對號入座酬诀,覺得自己也具備某類品質(zhì),最起碼帶來無窮的自信骆撇。
叔本華認為人生是痛苦的瞒御,人的欲望是永恒不能滿足的,而痛苦的終點就是死亡神郊。要解決痛苦肴裙,有一種暫時的方法趾唱,投入藝術(shù)中;一種永久擺脫的方法蜻懦,便是否定生命意志甜癞。否定生命意志意味著超脫生死,達到佛教的涅槃宛乃。
這是他的結(jié)論悠咱,精彩之處在于他的解釋,他有自己的詳盡的解釋征炼。
大致這樣析既,首先一個問題,意志是自在之物谆奥,不同于現(xiàn)象眼坏,也就是表象,意志獨立于時間空間酸些,故而恒常不變宰译。意志也是生命力,生命力不滅魄懂,故而意志不變囤屹。而生物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意志逢渔。生物的本質(zhì)恒常不變,而改變的都是非本質(zhì)的東西乡括。其次肃廓,意識有生滅,意識是機體生命的產(chǎn)物诲泌,隨大腦腐爛而消亡盲赊。
叔本華怎么看待死亡呢?在悲觀主義的基礎(chǔ)上敷扫,他認為死亡更新了意識哀蘑,死亡能夠擺脫恐懼的陰影,對自己性格恒久不變的厭惡葵第,對生活的厭倦绘迁。死亡懲罰利己主義,那些將個人意欲看作至關(guān)重要的卒密,損害了他人利益的自我主義者和邪惡者缀台,都隨著死亡而消逝。說到底還是因為死亡致使意識喪失哮奇。所以膛腐,這一切都是在悲觀的影響下形成的睛约,這與個人深切的感受則是關(guān)聯(lián)密切的。
要不然怎么說他是悲觀主義哲學(xué)呢哲身!還有意志是世界的本質(zhì)辩涝,唯意志論。人的各種情緒是欲望勘天,動物的欲望怔揩,自然界事物的目的,這種神秘之物稱為意志误辑。
叔本華最終回歸對死亡的態(tài)度上沧踏,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懼?還是兩種觀念巾钉,一種是熱愛生命認為生命意志永存翘狱。他們熱愛享受生命,因為意志的不滅砰苍,所以來世繼續(xù)享受潦匈,毫無畏懼之感。一種是否定生命意志赚导。真正徹底的否定意志茬缩,通向解救之路,這條路必經(jīng)死亡這一過程吼旧。他也多次指出:死亡是生活的目的凰锡。
叔本華樹立的終極目標(biāo)是否定生存意志,原因是人永遠受苦圈暗。就這么簡單掂为!那為什么他不走第一條路呢?可能是因為他的悲觀導(dǎo)致他認為第一條路很少有人走员串,而他的宗旨是為社會大眾謀福祉勇哗!也可能是本著一種負責(zé)精神,因為自己的悲觀主義思想寸齐,必須對其負責(zé)到底欲诺,生存的痛苦和虛無啊渺鹦!
最后扰法,奉上一句話:事物的本身是不變的,變的是人的感覺毅厚。
差不多叔本華的個人問題就解釋完了迹恐。有叔本華必然涉及尼采,這是后話。
其實殴边,死亡可怕嗎憎茂?死亡就是一個瞬間。而真正可怖的是痛苦锤岸,痛苦無時無刻存在竖幔,于是尋求對痛苦的和解便是我們生存的目的。什么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是偷,什么玩樂拳氢,最重要的品質(zhì)幽默感,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蛋铆,都對抗這個問題馋评。所以,人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艱苦卓絕的品質(zhì)刺啦、向死而生的激情留特、不忘初心的堅定,而是苦中作樂玛瘸,是幽默感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