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修習陽明學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問自己一個問題:王陽明為什么那么牛苔巨?可不可以只用一句話版扩,就盡得陽明先生的人生精髓?
居然還真有侄泽,就是這句:“一念發(fā)動即是行”礁芦。
01
王陽明有個朋友叫王文轅,是個高明隱士一路的人物蔬顾。王陽明受命去剿滅匪患之前宴偿,王文轅曾經(jīng)斷言:“陽明此行,必立事功诀豁!”
有人問他為什么窄刘,他說:“吾觸之不動矣”。
意思是舷胜,王陽明在內(nèi)心修養(yǎng)上已經(jīng)到達“不動心”的境界了娩践,不管王文轅用什么辦法,都不能動搖或者干擾陽明的內(nèi)心烹骨。
果然翻伺,王陽明沒用幾個月,就以疲兵弱卒平定了贛南地區(qū)橫行數(shù)十年的悍匪沮焕。而且吨岭,后來還以少勝多平定了江西寧王之亂,兵不血刃搞定了廣西思田之亂峦树。
對于王文轅的斷言辣辫,我關心的是“觸之不動”和“必立事功”的關系:一個人修養(yǎng)到“不動心”的境界,真的就能戰(zhàn)無不勝嗎魁巩?
02
這個“不動心”急灭,是個啥境界?
不管儒釋道谷遂,修養(yǎng)到了高明境界葬馋,都是不可言說的。但如果要用語言硬生生描繪一下這個“不動心”肾扰,應該就是:
一個人的心里完全清明透亮畴嘶,沒有先入之見,不會固執(zhí)集晚,沒有恐懼窗悯,沒有冒進,也沒有軟弱和自大甩恼,沒有一切一切的私心雜念蟀瞧。
待人完全憑良知沉颂,處事完全根據(jù)事理本身的規(guī)律,隨機應變悦污,物來順應铸屉。
玄乎吧?兵法背熟不難切端,但“運用之妙彻坛,存乎一心”。一顆修養(yǎng)到了這個境界的心去帶兵踏枣,還擔心吃敗仗嗎昌屉?
03
那,這樣的境界怎么來呢茵瀑?
王陽明固然有軍事上的天賦異稟间驮,但平時的心性存養(yǎng)居功至偉,其中最重要的功夫就是“一念發(fā)動即是行”马昨。
王陽明曾經(jīng)跟一個學生解釋過“知行合一”:
對于自己的念頭竞帽,很多人認為只要沒有表現(xiàn)在行動上,即使是不好的念頭鸿捧,也不用去禁止屹篓。這是把知和行割裂了。
我之所以提出知行合一匙奴,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堆巧,這念頭發(fā)動的時候,已經(jīng)是行了泼菌。如果有不好的念頭谍肤,就要立刻去扼殺掉,扼殺在念頭初起的時候灶轰。
我們的心通天徹地谣沸、變動不拘刷钢,每天笋颤、每時甚至每刻,可能都會有無數(shù)個念頭内地,這些念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伴澄。
他們在意識的地下河里流動不息,有一些會變成行動阱缓,但是大多數(shù)都只是在意識的地下河里飄蕩非凌,像河面的泡沫一樣,不斷生滅荆针。
如果是好的念頭敞嗡,比如智颁糟、仁、勇喉悴,就應該把它存養(yǎng)下來棱貌;如果是壞的念頭,比如貪嗔癡慢疑箕肃,應該在最初就扼殺掉婚脱。
長此以往,意識的地下河就會變得良知透亮勺像,完全沒有私心雜念障贸,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人面對萬事萬物吟宦,每時每刻都會有起心動念篮洁,不動心不是不起念,只是沒有私心妄念殃姓。
04
可是嘀粱,問題還沒有結(jié)束。
對于陽明說的“一念發(fā)動即是行”辰狡,有人質(zhì)疑:“起了個好的念頭锋叨,就是好的行為嗎?那倒好宛篇,每天靜坐不動娃磺,起各種好念頭就是了〗斜叮”
當然不是偷卧。因為從念頭到行為,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吆倦。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听诸,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蚕泽,知是行的開始晌梨,行是知的完成嘛。
■好的念頭须妻,必須落實到行動上仔蝌,才算是完成了。
就像是建房子荒吏。腦子里構(gòu)想個草圖肯定不能算完成敛惊,必須鋪完最后一片瓦,粉刷完最后一道墻壁绰更,甚至是安放好最后一件家具瞧挤,才算是真正的完成锡宋。
■而壞的念頭呢,必須除惡務盡特恬,才算是完成了员辩。
就像是拆房子。腦子里拆千遍都只能算是YY鸵鸥,必須拆完所有的墻壁奠滑,運完所有的渣土,甚至是清除掉原有的所有地基妒穴,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宋税。
所以,最好就是在念頭開始的地方徹底剿滅之讼油,不該蓋的房子杰赛,別等蓋完再拆,第一根樁都別讓它打下去矮台,第一筐土都別讓它填下去乏屯。
也就是說:“惡勿令始,善必終成”瘦赫。壞的東西辰晕,根本就不要讓它開始;好的東西确虱,要善始善終含友,善做善成。
05
“一念發(fā)動即是行”校辩。簡單的一句話窘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宜咒。
不過幸好惠赫,修習還有一個體會就是:想想很難的事情,如果真正下定決心去做故黑,反而又不難了儿咱。
不信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