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魚汀 人生就是生活在種種矛盾之中炮障,只不過有些幸運的人遇到的矛盾會少一些,普通人遇到的矛盾會多一些。很多時候岔留,人無法也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對將來的矛盾進行預測,但人是有能力學習一些化解矛盾的智慧與方法检柬。用智慧去化解與引導才是高明的方法献联,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試著去想最終的目的何址,那么你會知道什么方法能徹底化解,什么才是正確的方法里逆,什么才是最好的辦法。 ?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傾向于主要關(guān)注結(jié)果和目標用爪。換句話說原押,選擇一個方向或者某一件我們想要的東西,然后弄明白如何到達那里偎血。 ? 在生活中的多數(shù)方面诸衔,人們?nèi)匀灰詥栴}取向行事。這無疑是風靡世界的一種普遍的行為方式烁巫。事實上署隘,簡單地期望人們用其他任何一種方式代替他們已經(jīng)存在的問題取向,可能本來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亚隙。萬事和萬物都存在一種概念磁餐,叫做意識狀態(tài)。當某個人遇到困難阿弃,或某種問題時诊霹,通常不會處于成長狀態(tài),甚至都不會想到這些東西渣淳。他們更可能處于一種困惑脾还、痛苦、憤怒或其他一些令人不快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入愧。 ? 從很小的年齡開始鄙漏,我們幾乎就在接受這種訓練:在面對困難、障礙和困境時棺蛛,采用逃避的動作來回應怔蚌。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遠離困難或痛苦。趨利避害大概是所有眾生最根深蒂固的一個習慣旁赊。趨利避害本身并沒有問題桦踊,我們想脫離痛苦、尋求解脫终畅,這就是趨利避害的一種表現(xiàn)籍胯。但問題是很多人對趨利避害上癮竟闪,只要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另外尋找慰藉,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認知和體驗杖狼。其實痛苦本身沒有力量炼蛤,快樂也沒力量,但偏偏快樂與痛苦之間的差距會產(chǎn)生力量本刽。對趨利避害上癮鲸湃,也有人稱之為“縱欲”。我們一般認為燈紅酒綠子寓、紙醉金迷才是縱欲暗挑,不過在較微細的層面上,只要有條件斜友,每個人都愿意縱欲炸裆,因為縱欲是人們逃避不安的習慣性方式。 在逃避或痛苦的狀態(tài)下鲜屏,你的注意力會專注于這種不適或任何導致這種不適的東西烹看,常常無暇顧及其他,我們所有人在某個時候都曾將潛在的解決方案視為煩惱或令人焦慮的事物洛史,因為我們是如此專注于自己反感的情緒惯殊。從躲避痛苦取向到尋求快樂取向的轉(zhuǎn)移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技能,它也是從問題取向到解決方案取向的轉(zhuǎn)移也殖。與其對抗我們所有人都良好掌握的自然趨勢土思,我們完全可以承認這些趨勢并為我們所用。 ? 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忆嗜,只要我們精進修持己儒,總有一天可以獲得解脫、得大自在捆毫。然而佛教又說闪湾,諸受是苦,諸行無常绩卤,五蘊皆空途样。我們的初衷是讓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適濒憋,而實際做的卻是用一種痛苦代替另一種痛苦娘纷,如此循環(huán)往復,更強化了我們的恐懼跋炕。而無論你決定如何熬過你現(xiàn)在所處的困境,你都得直視問題律适,把視線放在你所想到達的地方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