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同事平時交流使用Skype评凝,一般要和別人說話前都會先“Hi”一下。等到對方回復(fù)了之后腺律,才接著講要說的話題奕短。
最近新加入了一個新項目,而這個新項目的推動者在Skype上和我講話前也會先跟我Hi一下匀钧,等我回應(yīng)了他才會接著講下一句翎碑。我被“Hi”多了之后,漸漸的也就“Hi”不動了之斯。其實日杈,我挺不喜歡這樣的,降低溝通效率佑刷。有問題就直接說出來莉擒,我的Skype明明是在線狀態(tài),看到問題自然會回復(fù)瘫絮,即便當下沒有看到啰劲,過后也會回復(fù)啊。
于是檀何,今天他跟我‘hi’了之后,我雖然當下就看到了,但是我壞壞地故意不理他了频鉴,而他放著一個“Hi”在那里也不接著往下說了栓辜。過了好一會兒他又發(fā)個笑臉給我,沒有說正事兒垛孔,而我還是接著不理藕甩,心想著看你啥時候說正事兒……
不要讓時間浪費在Hi來Hi去中。
這個“Hi”翻譯到微信交流周荐,就是在跟別人講話前先問對方“在嗎狭莱?” 。我在或不在你要說的話概作、講的事情都在那里不增不減啊腋妙,何不直接打完招呼進入正題呢?試想讯榕,如果對方是一個比較忙的人骤素,還要抽出時間來回復(fù)“在”,這其實是增加了雙方的溝通負擔(dān)愚屁。
今天在微信群里有人問了句“群里有沒有軟件大神”.……恩济竹,這其實是“Hi”和“在嗎”的變種,因為問題是在是不明確了霎槐,所以根本沒有人響應(yīng)他送浊。
提問需要技術(shù),而在最基本的問題時上丘跌,禮貌又直接的表明自己的問題袭景,可以增加溝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