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自負)
《入殮師》是一部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的影片搁进,影片以一名新手入殮師的視角浪感,去觀察各式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和背后百味的人生饼问。這個片子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最高大獎影兽、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細細分析其中的敘事莱革,更感作品之精妙峻堰。
01 通過不同景別的鏡頭敘事
這部電影中特寫鏡頭不多讹开,大特寫鏡頭更是寥寥可數(shù),遠景或者大遠景鏡頭也不多捐名,主要是中景鏡頭和全景鏡頭旦万,這樣的鏡頭選擇使得整部電影給人一種很細膩柔和的感覺。
在電影的開始部分镶蹋,是一個全景的鏡頭成艘,朦朧的迷霧中隱約一段在車內(nèi)的鏡頭,那種靈魂引渡的氛圍就撲面而來贺归。緊接著是一個車內(nèi)的鏡頭淆两,但沒有拍攝主角小林大悟的正面,只是側(cè)面特寫拂酣,然后配以獨白秋冰,觀眾的視角就好像是與主人公一起乘車,坐在他旁邊看他一樣婶熬,這樣的視角感覺很自然剑勾、真實,也能讓人很容易就進入到了小林大悟當時的壓抑心境尸诽。
大悟最后一次的樂團演奏時甥材,樂團負責人的特寫鏡頭——呆滯而無奈的眼神盯另,已經(jīng)暗示了故事的發(fā)展——將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性含,果不其然,樂團解散了鸳惯,其后大悟驚訝的表情的雖然只是一閃而過,大大特寫鏡頭卻很好地放大了這種命運弄人的難以接受的感情芝发。
大遠景主要在外景的拍攝上,給人一種空間的參考架構辅鲸,這類鏡頭主要是用在具有宏大敘事的作品中,在大悟決定搬回鄉(xiāng)下時独悴,就用了大遠景拍了鄉(xiāng)下的景色例书,再將景框逐漸縮小,變成遠景刻炒、全景、中景和特寫树瞭,將大悟的獨白與影像配合起來拇厢。
中景和全景是較重功用性的鏡頭,往往是用來做說明性鏡頭晒喷、延續(xù)運動或者對話鏡頭孝偎,在影片中,中景鏡頭主要是二人鏡頭邪媳,這些鏡頭給人一種親密的感覺荡陷,但是保持一種平等的心理距離。如大悟因為第一次接觸入殮師工作后废赞,被一具腐爛的尸體所驚嚇,被死亡的恐懼所籠罩据悔;他一個人在深夜里拉起了大提琴,鏡頭也都是以中景和全景為主极颓。
電影最后當大悟親手為父親入殮群嗤,也是主要通過展現(xiàn)他動作的中景或全景鏡頭,表達和講述他的感情狂秘,然后適當運用幾個特寫鏡頭拍下他流到鼻尖的淚水,觀眾在他小心翼翼的動作中和下滑的淚中破衔,就可以清晰感受他內(nèi)心洶涌的情感钱烟,極具感染力。
02通過聲音進行敘事
音樂拴袭,在這部電影中不僅起著傳統(tǒng)的渲染與控制情緒的作用稻扬,也是文片發(fā)展的線索之一。在《入殮師》中泰佳,有四首重要的音樂:久石讓的《Memory》尘吗,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浇坐、舒伯特的《Ave Maria》和作為表現(xiàn)生與死主題的音樂《Beautiful dead》。
《Memory》是大悟那位在他六歲時就拋棄妻與子的父親最喜歡的曲子近刘,承載了男主人公關于父母的記憶和傷痛。大悟第一次接觸入殮師工作后被一具腐爛的尸體所驚嚇介劫,被死亡的恐懼所籠罩案淋,也是這一晚,他一個人拉起了小時候用的大提琴踢京,拉的正是《Memory》,旋律浸潤了對父愛的渴望與被拋棄的怨恨黔帕。在電影的尾聲蹈丸,他親手為父親入殮,就在父親臨終前緊握的石頭掉落下來慨默,原來父親對兒子未曾忘記的牽掛弧腥,這時響起的音樂同樣是《Memory》潮太。這一片段,聲音就只有琴聲铡买,卻已經(jīng)成為最好的臺詞,音樂本身已經(jīng)把感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澡为。也起到一個前后呼應的作用景埃,原本面目模糊的父親在音樂聲中逐漸清晰顶别,父子之間的情親終于回歸拒啰。
?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出現(xiàn)的地方是在影片的開頭。導演選擇這首第九交響曲顯然是有用意的谋旦,貝多芬失聰后依然憧憬著人類的光明與幸福,他的第九交響曲中每一個音符都是用人類生命的尊嚴與信仰譜寫的拴孤,無論失去什么甲捏,遇到什么苦難,人活著需要尊嚴摊鸡。這也是《入殮師》主旨的一部分,入殮師所做的是辕,就是維護一個個逝者尊嚴的事猎提,讓他體面地踏上另一個世界的旅途。
在大悟與社長和同事三人一起過圣誕節(jié)時疙教,他為兩人拉的就是舒伯特的《Ave Maria》伞租。社長和同事都有一段充滿傷痛的往事,琴聲似乎勾起了他們的回憶葵诈。在這部片子中,《Ave Maria》少了宗教音樂的莊嚴與神圣感理疙,反而更接近舒伯特創(chuàng)作之始所用的故事給人的凄苦而美麗的感覺:純潔的少女為了代父贖罪泞坦,向瑪利亞祈禱。這首音樂,不僅在電影文本中是控制了兩位聽者的情緒——使之沉默择吊、使之憂傷槽奕,也控制了觀眾的情緒,使人也一同陷入了回憶的漩渦所森。在這里夯接,漸漸強烈的旋律被鋼琴聲取代,再次奏起《Memory》的變奏曲盔几,配合著影像中止了插曲,回到了敘述的主旨上鞠,回歸到了大悟的思想轉(zhuǎn)變的主線芯丧。
《Beautiful dead》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背景音樂,可能因為是被《Memory》獨特的敘事作用缨恒,第九交響曲和《Ave Maria》的名聲掩蓋了。但是岭佳,這首出現(xiàn)了兩次的配樂是《入殮師》關于生與死的主題的探索時重要的旋律萧锉。
第一次出現(xiàn)是社長為一位依然算年輕的母親入殮的片段中,那位丈夫之前一直看上去很是冷淡玫恳,但是隨著社長為她進行入殮儀式优俘,丈夫的目光在遺照與遺容間移動時掀序,社長讓已經(jīng)冰冷的人煥發(fā)了生機,給她永恒的美麗,妻子的美喚起了丈夫心底最大的痛财饥,在丈夫突然撲在死去妻子的棺材上失聲痛哭的那一瞬間折晦,這首配樂也達到高潮。凄美哀傷的旋律將永失所愛谦炒、痛不欲生的情感在音符中表達出來风喇。第二次出現(xiàn)則是大悟為澡堂老板娘入殮時,而這一次除了鋼琴聲魂莫,主奏樂器則從大提琴變?yōu)榱藛位晒埽遗溆邢覙放c豎琴的撥奏谜喊,沒有第一次那么悲涼倦始,仿佛就是在回溯澡堂老板娘平凡又非凡的人生,就如泰戈爾那句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最易,死如秋葉之靜美炫狱。”
03 通過特殊符號進行敘事
雖然《入殮師》的故事與情節(jié)很簡潔视译,角色也少,但是從電影中精心設計可以更深入讀出電影的意義鄙早,用符號學理論來說就是椅亚,電影中每一個鏡頭(畫面)都包含著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
(一)價錢不一的棺材呀舔。
棺材只是給人最后躺的封閉小空間,終究要和人一起焚燒霜瘪,從物理意義上是沒有分別的,除非人太高大必須訂造大號的捻撑。但是在《入殮師》中缤底,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材料不一樣,裝飾不一樣描验,棺材的價格可以相差好幾倍坑鱼。女職員說:“雖然燒起來都一樣,躺在里面都一樣鲁沥。人一輩子買的最后一樣東西,是由他人決定的彭谁≡噬龋”在這里,棺材也就有了“財富”的象征符號狭园,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象征了一個人在他人心中的價值和意義糊治。但是作為一個承載的工具,這種差別不僅諷刺了人類無論生前如何為自己的名利而活井辜,最終價值始終由他人審定這種矛盾,還諷刺了人類即使在對待死亡也不忘人比人窃肠,棺材比棺材這種可笑的心理阿逃。
(二)逆流而上回歸故鄉(xiāng)的鮭魚赃蛛。
對入殮師的職業(yè)依然有所抗拒的大悟在橋上看河里那些逆流而上要回歸故鄉(xiāng)的鮭魚搀菩,明明有因此死去的同伴在旁邊流過破托,活著的鮭魚依然拼命往上游土砂。“總覺得讓人悲傷萝映,為了死而努力,終歸是一死蚌卤,不用那么辛苦也可以吧奥秆。”大悟這樣對路過的大叔說构订,這位大叔也是我們后來知道的澡堂老板娘的好友悼瘾,是在火化爐前送別人最后一程的工作人員,他的回答是:“是自然定律吧亥宿,它們天生就這樣】淄ィ”到這里材蛛,電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第二次的“回歸故鄉(xiāng)”的符號了。而且這里出現(xiàn)的鮭魚芽淡,還不僅代表了回歸故鄉(xiāng)豆赏,還象征著一種生命的定律:死是必然的富稻,但是活著白胀,就要努力生存。
(三)大提琴與石頭哪怔。
在這部電影中向抢,大提琴與石頭都是象征父親的符號。盡管大悟已經(jīng)記不起父親的模樣挟鸠,兒時用的大提琴琴盒中艘希,用琴譜包裹著的石頭是父親當年送的,在父親背叛家庭離開以后也沒有扔掉枢冤,反而被他小心保存下來,這塊大悟兒時與父親交換的小石頭讶迁,構成了父子間持久的羈絆核蘸,所以直到電影的最后,大悟的父親沒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語就離開人世祟峦,但那塊緊握在手中的石頭徙鱼,就把父子之情渲染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