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雨不知春去胯究,一晴方覺夏深”,這詩句用來形容今日走在烈日下的感覺臣嚣,真真恰當。其實時令還不算深夏,可在嶺南這種四季混沌的地方硅则,脫了厚衣裳,太陽一出弹灭,似乎就直接跳入夏天了揪垄,何況立夏已過。
年少時最喜歡夏日捡鱼。最文藝最愛幻想的年代酷愧,讀席慕蓉的詩啊羅蘭的文啊,滿腔都是浪漫詩情乍迄,“想你/和那一個/夏日的午后/想你從林深處緩緩走來/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蓮”……乃至如今士败,夏日午后對我仍意味著熱帶特有的山坡林子陽光清風和身在其中的人的詩意閑情,當然這也有自己的經歷和感懷攙和著谅将,更因為年歲漸增糊涂也漸長,有時竟會記不清書里書外逊躁。
但如今畢竟不僅僅如此隅熙。夏來,即春去酵熙。前幾日便無端地感覺有些倦怠弯淘。正暗自振作呢,這兩日卻在微博上為一戶良善溫柔的好人家及一個不及兩歲被美國父母收養(yǎng)庐橙,將遠赴大洋彼岸生活的幼小孩童哭了又哭。其實是好事转培〗撸可這好事里,含著如許滋味删窒,讓人又揪心又感動顺囊,既傷懷又希望。想想人生短短幾十年诚亚,回首一望午乓,卻也滋味難言吧,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益愈,更是難講得很。前幾年讀陳存仁老先生的《銀元時代生活史》和齊邦媛老教授的《巨流河》等或辖,最吸引我的就是這種茫茫的身世之感枣接,說不清道不明,人生況味盡在其中耳鸯。扯遠了膀曾,不妨再遠一點,暮春的某個深夜财喳,讀朱天心的《學飛的盟盟》,也是頗多感慨耳高。謝海盟無疑是幸運的,在外公外婆父母姨媽等兩代開明人士的遠見卓識及深厚學養(yǎng)撫育及影響下成長的孩子概荷,她能飛翔碌燕,那是兩代人搭建的天空。對比今時今日愈捅,周遭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當下環(huán)境慈鸠,及父母自身的思想及學識所限,我們的孩子卻要如何學飛像棘?真真不堪深想壶冒。
門前白蘭已經開過一段時日。早上從林下過胖腾,風過處,看花瓣葉苞片等紛紛飄落锨阿,地上狼藉一片记罚。川人把白蘭叫做黃桷蘭,有人說“花瓣一開末早,就難看了”说庭,信然。雨水最盛那些天姿搜,花香沁入潤濕的空氣中,時隱時現(xiàn)舅柜,說不足道不盡的溫柔繾綣。坐在客廳翻書栗柒,或是敞開窗戶知举,與陽陽在床上小書桌旁讀繪本太伊,偶爾望一眼,青碧碧的葉子翻卷锰提,當中白花星星點點芳悲,都是很好的。晚上散步回到附近谅年,晚風中白蘭的香氣婉轉低回肮韧,讓人一忽兒想起一些漸遠的人和事。從前看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超燃,就知道它也叫緬桂花拘领,汪老先生在《昆明的雨》中寫道:“雨季的花是緬桂花〗炝迹”又連帶想起老先生那句“濁酒一杯天過午业汰,木香花濕雨沉沉”,應景得很为障。木香就是俗稱七里香的東西,南方常見草木鳍怨,可這么常見的東西鞋喇,今年似乎就是還沒遇到過。
跟高叮當感嘆侦香,嶺南自然有屬于它的種種好處罐韩,但也不免有種種遺憾。在網上看友鄰們的賞花照片散吵,常要捶胸頓足:此地沒有櫻花矾睦、沒有杏花、沒有梨花枚冗、沒有垂絲海棠……最近添了一樣官紫,也沒有薔薇?打問號是因為我不明確束世,照片中的薔薇看上去跟我們常見的月季很像毁涉,但聽說是不同的。又說它常常攀援在柵欄上籬笆上贫堰,那我確實沒見過其屏。可就算沒見過偎行,我對它也一點不陌生。黃庭堅《清平樂》爛熟于心快有二十年了吧:“春歸何處熄云?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荚守,喚取歸來同住练般。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缩功。百囀無人能解都办,因風飛過薔薇虑稼≈刖耄”當年放學路上把念詩作消遣的少年,心境自然與如今不同溯壶。有些滋味且改,到底需要歲月發(fā)酵。
周邦彥《薔薇謝后作》說得更直白了:愿春暫留碍拆,春歸如過翼慨蓝,一去無跡感混。可不是礼烈,寫下這些字的時候弧满,隔窗都能感覺到陽光的炙熱。已經是明晃晃的夏日了啊此熬。春天的確已經逝去了庭呜。
2015-5-18 四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