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一樣幅慌,俄羅斯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白樺林宋欺、熊、伏特加胰伍、套娃等等齿诞。正是這些符號,將俄羅斯民族明確地區(qū)別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骂租。堅姐決定寫一個系列祷杈,詳細地介紹一下入門級的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符號,了解了這些文化符號渗饮,重看俄羅斯的文學但汞、詩歌和繪畫,的確會有別一番新意互站。先從上次提到過的白樺林開始說起吧特占。
俄羅斯的白樺舉世聞名。俄羅斯人對白樺也情有獨鐘云茸,他們的祖先曾經(jīng)穿白樺皮做的鞋子,用白樺皮當本子寫字記事谤饭。他們的畫里有白樺标捺,歌聲里有白樺,還有有一個聞名遐邇的歌舞團叫“小白樺”揉抵。用白樺制作的手工藝品也不少亡容,有煙盒,也有用白樺木劈成類似麥稈那樣的細絲編織成的“白樺樹皮”帽子等等冤今。
俄語中“白樺樹”除了本意之外闺兢,也專指姿態(tài)挺拔、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戏罢。
?
曾獲茅盾文學獎的遲子建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屋谭,故事發(fā)生在中俄邊界,那里至今仍有古老的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白樺林中龟糕。其實桐磁,額爾古納河左岸的俄羅斯和她右岸的中國境內,都有無數(shù)的白樺樹分布讲岁。在整個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qū)我擂,也有不少白樺樹的蹤影衬以,她們筆直地排在道路兩邊,站滿高高地山崗校摩,守候著北方的雪國那蒼茫遼闊的黑土地看峻。
小時候去黑龍江呼蘭(蕭紅故鄉(xiāng))奶奶家,除了被白雪覆蓋的一片大地白茫茫衙吩,印象最深的就是路兩旁參天互妓、筆直的白樺樹,樹干上一只只大眼睛似的小樹洞冷靜地看著親人們用馬車鋪滿棉被分井,迎接從遠方歸來的游子回故鄉(xiāng)车猬,馬蹄噠噠噠地打在大雪覆蓋著的泥土路上,噠噠噠地印在了小女孩的腦海里……(扯遠了)
話還說回來尺锚,幾個世紀以來珠闰,不少著名的俄羅斯畫家如庫因吉、列維坦都有描繪白樺林的傳世名作瘫辩。庫因吉的“樺樹林”伏嗜,原作那高超的光與影處理使俄羅斯森林復活在畫板上,好像散發(fā)著森林里迷人的氣息伐厌。不過承绸,也許正因為旅行者們對俄羅斯的白樺林的喜愛,在畫品市場上以白樺林為題材的畫幾乎占三分之二挣轨。但是 “匠人畫”居多军熏。
阿爾希普·伊凡諾維奇·庫因芝《白樺林》
美麗的白樺林也同樣打動了俄羅斯田園詩派代表謝爾蓋·亞歷山大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的心。他的詩《白樺》從不同角度描寫它圣潔無暇的美卷扮,同時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荡澎。
Береза
Белая береза
Под моим окном
Принакрылась снегом,
Точно серебром.
На пушистых ветках
Снежною каймой
Распустились кисти
Белой бахромой.
И стоит береза
В сонной тишине,
И горят снежинки
В золотом огне.
А заря, лениво
Обходя кругом,
обсыпает ветки
Новым серебром.
白樺
(葉賽寧)
有一株白樺,
立在我窗旁,
覆蓋著積雪,
像披著銀霜.
毛茸茸的枝上
冰凌兒掛滿.
像雪做的衣邊——
流蘇閃閃.
白樺籠罩著
夢似的寂靜,
金色的火星
在雪花上躍動.
朝霞懶懶地
照在它四周,
將更多的銀屑
灑遍枝頭.
葉賽寧短暫的一生也是富有傳奇色彩的。1921年晤锹,長著憂郁藍眼睛的26歲葉賽寧和當時已經(jīng)成為世界著名舞蹈家的43歲的鄧肯結婚摩幔。婚后鞭铆,葉賽寧的詩歌并沒有像跟妻子的舞蹈那樣“征服世界”或衡,他的抑郁癥越發(fā)嚴重。后來鄧肯的也被取消美國國籍车遂,原因是與蘇聯(lián)人結婚封断,事業(yè)一落千丈,只能在歐洲靠救濟度日舶担。
1923年葉賽寧返回蘇聯(lián)澄港,并發(fā)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
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結婚柄沮。
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回梧。同年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废岂,兩天以后自殺于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
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
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
命中注定的分離,
預示著來世的重逢.
再見吧,我的朋友,
不必話別 無須握手,
別難過,莫悲戚——
這世間,死去并不新鮮
活下去,當然更不希罕。
[傳奇尾聲]? 一年之后的冬天(1926年)狱意,別妮斯拉夫斯卡婭——一生鐘情于葉賽寧卻無緣相守的湖苞、這首詩中的“我的朋友”,在葉賽寧墓地前用手槍自殺详囤,以殉情結束了此生與詩人“注定的分離”财骨。兩年后,身在英國的鄧肯也意外離世藏姐。? ?
不知葉賽寧的墓旁有沒有白樺林隆箩?不知道那些冷靜的“大眼睛”是否看懂了這些悲歡?愿她們來生不在顛沛流離羔杨,心有所安捌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