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介
本文來自《經濟資料譯叢》Kwan Choi 的《如何在頂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
2 發(fā)表論文的一般策略
- 使你的研究組合多樣化
- 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一到兩個領域內
- 從博士畢業(yè)論文中寫出一兩篇論文
- 隨時都有一定數量的論文處于審稿狀態(tài)(任何時候都有7篇以上在審)
- 不要把兩個好想法置于同一篇論文中
- 嘗試不同類型的期刊(質和量兼顧)
- 寫清楚
- 學習一些文字處理技能,掌握一些相關的軟件
- 瀏覽現刊
- 在投稿之前,先在一些會議上報告論文
- 不要把你沒發(fā)表的論文傳給(大型會議上的)陌生人
- 強者才能生存
- 了解你領域內的 100 名活躍人物
- 保持聯系
- 期刊上的論文比書更合適
- 期刊論文優(yōu)先
合作
- 培養(yǎng)合作者
- 事前跟合作者要協(xié)商一致
- 保持合作關系
- 對不活躍的合作者保持耐心
選題
- 不要在老掉牙或冷門的題目上浪費時間
- 不要一開始就寫驚世之作
- 擴展已有文獻
- 內容要有創(chuàng)意
- 其他論文的內容組合
- 寫有意思的題目
評論
- 避免撰寫對其他論文的評論
- 不要糾正別人的小錯
3 寫作策略
- 準備完美的封頁和摘要
- 在投稿信中不要解釋論文的重要性
- 將一半的時間用于撰寫引言和結論(一篇值得發(fā)表的論文的思路一旦基本確定后,就應該在一個月之內寫完)
- 盡快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 引言的長度不應超過兩頁
- 討論真實世界中的例子
- 效仿資深的作者
- 不要抄襲
- 避免使用第一人稱
- 為每篇論文創(chuàng)建一個文件夾來存放相關的文獻
- 善待他人
- 避免過份自我引用
- 在引言中引用潛在審稿人的論文
- 對于最有可能的審稿人,慷慨地給予(名副其實)的贊揚
- 引用知名作者的話
- 不要抱有歉意
- 在寫作前準備好一個大略的提綱
- 論文在你腦海中完全成形之前就應開始寫作
- 不要讀太多文獻
- 使用一致和簡單的符號
- 在理論和應用之間達到平衡
- 分拆長段落
- 每一頁應有兩個以上的段落
- 以命題形式總結理論發(fā)現
- 用表格來總結結果或對比文獻
- 少用公式
- 簡化圖表
結論
- 在結論中簡要總結你的貢獻
- 論述政策含義
摘要和標題
- 摘要要寫得引人入勝
- 選擇一個有趣的標題
參考文獻
- 盡量減少參考文獻
- 引用那些會喜歡你論文的作者的文獻
- 勿引用可能給你負面評價的審稿人的論文
- 引用自己的論文
尾注和附錄
- 把技術性和細節(jié)性的評論放到注釋中
- 把長推導放到擴展的短文或附錄中
- 為審稿人準備的注釋不要放在附錄中
- 論文不應超過25頁(論文的篇幅越長,接受的概率就會越性薏蕖)
4 準備和投稿
- 將完成的論文放一周
- 投稿前再次檢查引言矮冬、結論及摘要
工作論文
- 以工作論文形式報告論文的早期版本
- 把負面的線索從致謝中刪掉
投稿
- 去掉任何論文之前被拒的線索
- 把你的論文投到正在成長的期刊
- 記錄你的研究論文
- 不要在兩個月內投給同一期刊兩篇論文
- 查找擬投期刊上的相關論文
- 避免頻繁拒你論文的期刊
- 接受專業(yè)文字編輯的幫助
- 了解期刊的偏好或偏見
5 拒稿和修改
- 被拒稿后,再試一次
- 如果一個"愚蠢的"審稿人誤讀了你的論文,那是你的失誤
- 不要生氣
- 保持積極、興奮狀態(tài)
- 給每位審稿人寫封詳細的回應信
- 不要攻擊審稿人
- 在三個月內再投修改后的論文
- 如果你討厭修改,那么每天就寫一段話吧
- 聽聽主編們怎么說
- 檢查修改后的論文
- 為每個審稿人準備一份材料(原稿,修改稿刮便,審稿報告)
6 怎樣才能成為審稿人?
- 立即做
- 做一個公正和建設性的審稿人
- 至少寫兩段
- 如果論文有一個重要的新思想,就幫助作者發(fā)表它
- 既寫些正面的評論,也寫些負面的評論
- 審稿報告應該基于論文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Kwan Choi.如何在頂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J].經濟資料譯叢,2014(03):48-78.
[2] Horowitz, Ira, 1995, How to Publish Well and Often When You are Unlikely to Contend for a Nobel Prize, Research Bulleti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sue 3.
[3] McCloskey, Donald, 1987, The Writing of Economic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4] Nyaw, M. K. and Eden Yu, 1995, Professor Douglas North's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Advice, Research Bulleti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su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