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這個稱謂在今天很多時候是與河北省聯(lián)系在一起舷夺。不僅他的簡稱是“冀”价卤,而且境內(nèi)衡水市還有冀州縣(現(xiàn)已設立冀州區(qū))掷空。那么這個“冀州”是從哪里來的吭狡?
“九州”的說法在現(xiàn)存文籍中出現(xiàn)最早的是《尚書》攘宙。“尚”即“上”拐迁,其為記載上古事跡的史書蹭劈,也是故事書,傳世本分虞書线召,夏書铺韧,商書,周書缓淹」颍“九州”就出現(xiàn)在夏書的《禹貢》篇,本片記載了夏禹時期治理洪患讯壶,整肅疆土的事跡料仗。
《禹貢》中說道大禹治水以后,劃分天下為冀伏蚊、兗立轧、青、徐丙挽、揚肺孵、荊、豫颜阐、梁平窘、雍九州。當然所謂的“九州”也有不同的說法凳怨,比如同列儒家十三經(jīng)的《周禮》中的說法就是有幽瑰艘、并而無徐、梁肤舞。但是各種版本均提有到冀州紫新。唐虞夏殷皆都于此,所以冀州還有“天下第一州”的說法李剖。
但是古冀州和今河北在治域上有多大的聯(lián)系芒率?我們將冀州和河北在地域上籠統(tǒng)地講在一起是否可靠?“冀州”這個名詞在歷史中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演變篙顺?我們來一一索隱偶芍。
《禹貢》對當時的九州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上進行了描述充择。其提到大禹在冀州治理水患的時候,“既載壺口匪蟀,治梁及岐椎麦。既修太原, 至于岳陽”材彪」劭妫“壺口”我們姑且認為是今山西臨汾和陜西延安境內(nèi)的“壺口瀑布”。如果確定是“壺口”即是“壺口瀑布”段化,那么這是古書上第一次明確記載“壺口瀑布”嘁捷,同時它也是大禹治水的第一站。夏禹修好壺口后显熏,又去治理梁山和岐山普气。梁山和岐山都在今陜西省,一在渭南市合陽縣佃延,一在寶雞岐山縣现诀,兩者相距大約二百公里,也有一說“岐”作“支脈”意履肃,為梁山的余脈意仔沿,我不是很認同,因為同樣在本篇尺棋,在講到雍州的時候說道“荊岐既旅”封锉,再次提到“岐”的說法,兩“岐”應該作同一意膘螟,即“岐山”成福。而岐山地區(qū)應該是冀雍交境【2校“既脩太原奴艾,至于岳陽”,“岳”即太岳山内斯,也就是霍山蕴潦。在今山西太原市。我們有理由相信俘闯,夏禹時期的“冀州”潭苞,其中心區(qū)域應在山西,輻射河北河南陜西真朗。
我們今天根據(jù)《禹貢》的記載此疹,畫出當時九州的大致區(qū)域如下圖。
我們有必要說明一下,如今河北衡水轄內(nèi)的冀州市(區(qū))蝗碎,跟“九州之首”的冀州其實并沒有多大聯(lián)系振诬。河北省東部地區(qū)按《禹貢》記載不在冀州范圍,而是屬于河(黃河)濟(濟水)之間的兗州衍菱。這里有一篇關(guān)于今冀州市歷史的博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博文肩豁。
所謂的九州在秦以前是作為地域稱謂存在的脊串,并沒有實際的行政單位,大體相當于現(xiàn)在華北華南東北等說法清钥∏矸妫《呂氏春秋》中提到古冀州說道“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祟昭,晉在兩周時期是作為長期存在的行政侯國(公國)缕坎。
漢武帝在當時的郡國之上設立“州(刺史部)”,全國共分了十三州(刺史部)一部(司隸部)篡悟,名稱基本沿襲前秦時期的舊稱谜叹。但是治域卻與“古九州”有一定的差別。其中搬葬,冀州整體東移荷腊,所轄四郡六國均在太行山以東,今河北省中南部急凰。
兩漢國祚四百余年女仰,冀州的地域概念也深深影響到現(xiàn)代。我們今天提到“冀州”抡锈,更多得將目光投到太行山以東疾忍,黃河以北這片區(qū)域。但是在我們上古時期床三,冀州卻不僅僅只是這一隅一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