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Vol.42:如果把「信息」比作「食物」,很多人都「營養(yǎng)不良」
2017.5.8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學者方可成在自己的公眾號「新聞實驗室」中有個有趣的欄目叫做「媒體食譜」浅悉,每次采訪一個人趟据,聊聊他們的信息獲取渠道以及平時閱讀內容。
關于信息术健,方可成持續(xù)在觀察的東西汹碱,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做「信息回音壁」,用我的話說叫做「信息營養(yǎng)不良」荞估。這些概念其實指向一個現(xiàn)象——現(xiàn)代人在信息洪流當中咳促,反而被裹挾得暈頭轉向。我們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相比勘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可能頂上一個月跪腹,但我覺得卻不一定有他們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信息,以及信息所帶來的收獲飞醉、滿足冲茸、成長都不一定比得過。
如果把「信息」比作一種食物缅帘,很多現(xiàn)代人都嚴重「影響不良」噪裕。
之前看過一個Ted視頻,講得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算法推薦社交網絡股毫,會根據(jù)你的口味膳音、點贊、閱讀等信息為你推薦「符合你口味」的內容铃诬〖老荩「看到你想看的內容」看起來方便智能苍凛,但可怕的則是「你永遠只能看到你想看的內容」。它會封閉你的認知兵志、固話你的思維醇蝴,讓你愈發(fā)容不下與你觀點、意見想罕、審美向左的人和聲音悠栓。在Ted的結尾,這個講者號召大家按价,在Facebook上給那些自己不同意的觀點點贊惭适,只為不讓這些聲音與內容消失在自己的timeline上。
換到國內語境楼镐,我很多身邊朋友的所有閱讀基本上等于公眾號+朋友圈癞志,時間長了這就成了他們認知中的「全世界」。這個變化恐怖框产,但卻來得潛移默化凄杯,溫水煮青蛙。
為了預防這種問題秉宿,我會一方面擴大自己在微信語境下的信息維度——關注很多我其實并不怎么感興趣戒突、或者覺得lowlow的公號,朋友圈一些奇奇怪掛認識總覺得莫名其妙的人我也會可以留下描睦,同時還在微信外增加自己的信息渠道(郵件訂閱妖谴、付費內容、固定網站酌摇、垂直app等)——以此抵抗信息影響不良對我的侵蝕膝舅。
曾經有個深夜睡不著去24小時書店的習慣,往往我會在深夜書店里去翻看一些我平時不怎么會買窑多、會看的書仍稀,星座、暢銷書埂息、成功學等等技潘,一方面作為樣本研究(它這么火一定是切中了大眾的某個G點),另一方面則在用這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信息獲取豐富度千康。
現(xiàn)在帶團隊享幽,我會一直反復跟團隊強調信息獲取的「大且豐富」,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拾弃。大抵如此值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