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和安生》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是在高中的時候,學業(yè)雖然緊張碘勉,但是讀閑書的心卻一點沒少巷挥。正因為如此,靈醒才會過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吧验靡?除了會寫字倍宾,一無所長雏节。
那年的慶山還叫安妮寶貝,靈醒買過一本《彼岸花》高职,價格是20元钩乍,現(xiàn)在正在手邊。翻開來還清晰可見當年旁批的各種讀書感悟和筆記怔锌。
安妮寶貝寥粹、慶山當然都是筆名,作者身份證上登記的真名是勵婕埃元,這讓靈醒想到歷劫涝涤,她本人也正像來人世間歷劫的仙子,離凡塵煙火氣有些疏離感岛杀。
之所以要改名阔拳,按照她本人的說法是:“因為自己和20多歲的時候已經(jīng)不同了±噜停”其實這一點很容易看出來糊肠,后期作品的文風確實更加平和溫暖。
《七月和安生》是勵婕前期的作品遗锣,犀利尖銳货裹,具有直戳傷口,直指人心的力量精偿。通過各種方式做心理活動的描寫弧圆,有一種被透視的感覺。充滿對生活的迷茫和不安还最,內(nèi)心無法被人理解的失落墓阀。灰暗逼仄的文風壓抑得讓人無法喘息拓轻,但卻正中高中時代靈醒敏感惶惑的內(nèi)心斯撮。
安妮寶貝時期,她筆下那些擁有海藻般長發(fā)扶叉,愛穿棉布長裙勿锅,光腳穿白鞋的女孩子。只因為“海藻”這個陰冷潮濕的詞匯枣氧,就讓人聯(lián)想到月光清輝下溢十,蒼白平靜面孔的清秀女孩望向窗外,除了不安始終有些恐懼达吞。
完全不知道世界是怎樣的高中時代张弛,要把全部時間精力投入到為未來做準備中。那些不確定和困惑,不知道意義和目的的迷茫吞鸭,不被理解和無處傾述寺董,都在勵婕的筆下得到傾述般的共鳴。
文中有太多親人朋友間斬不斷又不得不糾葛的關(guān)系刻剥,如果你也有任性蠻霸不講道理的父母遮咖,通常能從她的文字中得到安慰。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造虏,這個世界并非只有你最慘御吞。
家人不必相愛,反正也分不開漓藕,大家互相傷害陶珠,又不必感到抱歉,反正下次也會是一樣撵术,欠來還去背率,總歸要拉平。傷到習慣了嫩与,就成了相處模式,反正長輩是不會改的交排,他們固執(zhí)又有先生于世的優(yōu)越感划滋。這就是為什么大家都認為新生的孩子才有無限的希望,人越活得久埃篓,就越有條條框框处坪,越有世俗偏見,越不愿意接納新事物架专,也越加不容易改變同窘,越發(fā)把對他人的不理解、漠視和傷害當作理所當然的權(quán)力部脚,而不看作是殘忍的暴力想邦。不必怨恨,因為每個人都會不可能被理解的不安委刘,所以才會有一些固執(zhí)的堅持丧没。
勵婕在《彼岸花》的自序中寫道:“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個有同情心的敘述者。因為我見過帶著創(chuàng)傷的無法示人的感情锡移。一些人盲目的生活和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呕童。我相信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真實的理由,所以要尋找那個疼痛背后的理由淆珊。它們是精神的一個內(nèi)核夺饲。我希望我的小說里只有展示,而沒有判斷。因為我不相信人性有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往声±拚遥”
現(xiàn)在重讀這些文字,感覺有種被預(yù)言人生的感覺烁挟,當年那個懵懂的少女婴洼,如今也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無法對人傾述的感情創(chuàng)傷,也透徹明白了生活會盲目是因為找不到出路的痛苦撼嗓。而理由呢柬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然而不可說且警。
勵婕在她的文字中傾述粉捻,我們在她的文字中得到理解。讀她的書斑芜,會有強烈的向她傾述自己故事的愿望肩刃。
其實七月與安生,這樣的名字就已經(jīng)說明了人物的命運走向杏头。七月流火盈包,已經(jīng)過了最熱的時候,開始走向蕭瑟清冷的秋季醇王,所以七月的命運是往悲傷的方向走的呢燥。而安生,有兩個詞寓娩,一個是難以安生叛氨,所以人生的前半段她是顛沛流離的。還有一個詞是安身立命棘伴,所以她人生的后半段走向安寧平和寞埠。
《七月和安生》被搬上了大銀幕,很意外的還過得去焊夸。但比起原著的文字仁连,那些尖銳直接扎到心里的難受和疼痛,電影的表述不及萬分之一淳地。女孩子之間的友誼怖糊,就如同和另一個自己對抗,但終究還是只有彼此颇象。不應(yīng)該為外界的人和事彼此傷害伍伤,但了解這一點的時候,已經(jīng)錯了太多遣钳。每個人都要這樣長大扰魂,不犯錯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何況那也疼痛是證明我們活過的證據(jù)。
和她筆下的人物一樣劝评,勵婕本人也在在銀行工作過姐直,后來進過廣告業(yè),做過網(wǎng)站編輯蒋畜,從寫網(wǎng)文開始寫作之路声畏,也曾經(jīng)走過大江南北、山山水水姻成。
她沒有撈熱錢的浮躁插龄,也從不炒作自己。一直文如其人科展,前期干凈果決直接均牢,結(jié)婚之后開始變得溫暖平和寬厚。
雖然靈醒現(xiàn)在看書少了才睹,她慶山時期的文章也關(guān)注不多徘跪,但是無疑她是靈醒比較喜歡的現(xiàn)代作家。起碼她一直踏實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琅攘,不隨波逐浪垮庐,不浮夸逐利。
嗯坞琴,想再次看看《彼岸花》了突硝,質(zhì)疑什么呢?生命其實充滿了虛無置济,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會湮滅。
不像《七月與安生》那樣有很多單薄的容易被打碎的銳利锋八,讓人感到疼痛浙于。在《彼岸花》里更有面對生活的無奈和和解。如她自己所說:“不再是一波一波激蕩的潮水挟纱,而是面對夜色下一片深不可測羞酗、充滿寓意的大海。沉沒的面對紊服,互相安慰檀轨。”
我們可能打不敗生活欺嗤,但生活也休想吞沒我們参萄。每個人在某一刻都會了解生活就是苦海泛舟,我們終究是一個人在面對一整片汪洋煎饼。在徹底消失之前讹挎,每一個大浪都是挑戰(zhàn)也是撫慰,證明我們還活著。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筒溃,真正的互相理解實在是難以抵達的程度马篮,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互相能懂一點點怜奖,也是好的浑测。
最后放一篇靈醒當年按照文中人物的口吻,寫在扉頁上的文字:
生命如羽毛一般隨風飄蕩歪玲,
不知道下一站會落腳到何方迁央。
只希望有一個平凡樸實的男人,
給我簡單溫暖的愛情读慎。
可是愛如捕風漱贱,
你如何抓住飄渺的風呢?
只是想堅信一些東西夭委,
即便是寂寞的幅狮,
也是快樂的。
如果那些可以被堅信的東西并不存在呢株灸?
存在也好崇摄,沒有也罷,我只希望能相信它慌烧,
否則就太輕了逐抑,生命需要一個墜,
不讓它落入虛無的自由屹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