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魯維娜? 教師報? 今天
清明節(jié)快到了,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去掃墓炫狱。在這個過程中藻懒,總會有些好奇寶寶提很多問題。比如:“為什么要掃墓呢视译?”“人為什么會去世嬉荆?”“每個人將來都會去世嗎?”……一系列的問題憎亚,讓眾多家長招架不住员寇。
有的家長以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弄慰,會告訴孩子說,我們愛的人或者愛我們的人都不會死的蝶锋÷剿可是,這樣的話扳缕,如果日后面對親近的人過世慌闭,孩子就很可能反應過度,難以走出痛苦躯舔,有的孩子還會認為親人過世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驴剔,產生罪惡感與內疚感。因此粥庄,當孩子問逝者去了哪里的時候丧失,我們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以及與逝者的關系來認真回答。
匈牙利心理學家納吉等將兒童對死亡概念的年齡模式分為4個階段:第一惜互,3歲以下的兒童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布讹,常會產生分離焦慮;第二训堆,3~5歲的兒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描验、不可逆的,他們認為死亡是短暫的或可以復活的坑鱼,甚至認為自己更乖一點膘流,死去的家人就會回來;第三鲁沥,5~9歲的孩子已經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呼股,會用擬人方式來看待死亡,比如他們會認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黍析;第四卖怜,9歲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視死亡。
對于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阐枣,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马靠,“科學”地解釋是沒有辦法被他們所接受的。比如蔼两,三四歲的孩子問媽媽甩鳄,死了就是去哪里了?媽媽實事求是地說额划,死了就是埋在土里了妙啃。成人知道人死去就是所有的生命功能終止了,但是小朋友沒有理解這個概念,他聽到媽媽的話揖赴,他會很害怕馆匿,覺得被埋在土里什么也看不見一片漆黑很可怕,所以他可能非吃锘抗拒接受“死”這個語言渐北。媽媽以為孩子是害怕“死”這件事情,又解釋:每個人最終都會死去铭拧,這是客觀規(guī)律赃蛛。于是,小朋友更害怕了搀菩。所以呕臂,不顧兒童認知特點而強行“科學”地去解釋死亡,并不能被小朋友所接受肪跋。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歧蒋,最好用他們能摸到、碰到州既、看到的具體的事物向孩子解釋死亡疏尿,例如春天葉子會發(fā)芽,到了秋天就會變黃易桃、掉落。用他們熟悉的場景去解釋锌俱,能最大限度消除他們對“死”的恐懼和排斥晤郑。
5—9歲的孩子,他們已經能夠區(qū)分有生命物體和沒有生命的物體的區(qū)別贸宏,也知道了生命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形態(tài)造寝。比如植物開花、長葉子吭练、結果诫龙、最后葉子變黃會掉下來。青蛙從一個卵發(fā)育成蝌蚪鲫咽,然后變成青蛙签赃。如此他們就能很自然地接受,死去的生物被埋在地下分尸,它們在泥土里逐漸腐爛锦聊,卻為植物提供了養(yǎng)分,孕育了新的生命箩绍。這時孔庭,他們對死亡的理解又進了一步。此時材蛛,我們可以跟孩子解釋圆到,雖然人會死去怎抛,但是親人會懷念他們,把他們記在心里芽淡。當帶著孩子去掃墓马绝,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人們去世以后被埋葬在這里,但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會想念他們吐绵,于是到了清明節(jié)或者其他重要的節(jié)日迹淌,大家就會來掃墓,會把鮮花放在他們的墓前己单,會給他們燒紙錢唉窃,寄托我們的哀思和懷念∥屏”孩子就會理解纹份,死亡會帶走我們的親人,但是帶不走我們對他們的愛廷痘。死亡的含義是多方面的蔓涧,孩子通過不斷成長,多方面的經歷笋额,逐步豐富他們對于死亡的理解元暴,進而養(yǎng)成正確的生命觀。
在進行死亡教育的同時兄猩,還應該進行生命教育茉盏。對于生和死的理解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枢冤,只有理解了生命的可貴和脆弱鸠姨,才能更加珍惜生命、正視死亡淹真。在日本的幼兒園讶迁、小學的院子里,一般都會種一些蔬菜和花卉核蘸,教室里還有養(yǎng)一些昆蟲巍糯、小鳥、小兔子等小動物值纱。學校的目的很清楚鳞贷,就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在接觸生命、感受生命的過程中虐唠,學會去尊重生命搀愧,哪怕只是一株植物。在日本的有些高中還會開展這樣的課程:學習用雞蛋孵化小雞,然后養(yǎng)育小雞咱筛,最后吃掉它搓幌。通過養(yǎng)育、終結并吃掉生命這一連串的過程迅箩,學校希望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溉愁。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繪本饲趋,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拐揭,在潤物無聲的閱讀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和領悟關于死亡和生命本身的意義奕塑!
1.《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有一只貓堂污,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龄砰。有100萬個人寵愛過它盟猖,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是它連一次也沒哭過换棚,因為它一直都是別人的貓式镐,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只屬于自己的野貓固蚤,愛上了一只美麗的白貓娘汞,它才頭一次知道為什么而活……沒有愛,即使活過100萬次夕玩,也都白活了价说。有愛的人生,才是圓滿风秤、幸福的一生。
2.《爺爺變成了幽靈》
爺爺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扮叨。媽媽說爺爺去了天堂缤弦,爸爸說爺爺變成了泥土〕勾牛可是艾斯本卻在自己的房間里見了變成幽靈的爺爺碍沐。爺爺很不開心,因為他說自己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衷蜓,艾斯本陪著爺爺一起去找那件忘記的事情累提。在找尋的過程中,艾斯本回憶了和爺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磁浇,爺爺也回憶了自己的一生斋陪。最后,爺爺終于想起來要做的事情了:“我忘了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无虚〉拊”艾斯本是幸福的,因為艾斯本找到了和爺爺永遠在一起的方式友题,那就是把爺爺珍藏在心中嗤堰。
3.《安德烈的愿望》
小男孩安德烈被送往了孤兒院,因為他的媽媽“消失”了度宦。安德烈的媽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媽媽踢匣,她的頭上別著小卡子,身上穿著藍色的連衣裙戈抄。每當想到這些离唬,安德烈都傷心極了。終于呛凶,他和小伙伴烏瓦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男娄。在圣彼得堡這座大城市,有成千上萬的媽媽漾稀∧O校可是,安德烈的媽媽在哪兒呢崭捍?這是一個關于離別尸折、思念和夢想的感人故事,也是一部關于生命教育殷蛇、親情实夹、緬懷、勇氣粒梦、友誼和成長的心靈讀本亮航。
4.《獾的禮物》
獾是一個讓人信賴的朋友,所有的動物都愛獾匀们,但是他已經很老了缴淋,最后還是離開了他的朋友們。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泄朴,所有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重抖,大家在悲傷中回憶著獾的一切,原來獾跟大家共度了那么美好的日子祖灰,大家是那么珍惜著彼此共度的甜美時光钟沛。獾留給大家的禮物是愛,大家回贈給獾的是尊敬和懷念局扶。
5.《一片葉子落下來》
書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伙伴們經歷了四季的變化恨统,逐漸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于經歷美好的事物和給別人帶來快樂叁扫;明白了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那片叫丹尼爾的葉子說:“(生命)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延欠,是為了一起過那么長一段快樂時光陌兑,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由捎,是為了四季……難道這些還不夠嗎兔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