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干支紀年與公歷紀年對照表

中國歷代干支紀年與公歷紀年對照表? ? ? ? ? ? ? ? ? ? ? ? ? ? (公元后)

2014-05-15 10:41閱讀:188

中國歷代干支紀年與公歷紀年對照表(公元后)

平帝(劉衎) 元始⑸ 辛酉 公元1 孺子 劉嬰 在位3年

[新朝]建興帝王莽 始建國15 己巳 公元8年 更始帝(劉玄) 更始⑶ 癸未二 23

2具则、東漢 (公元前25—公元220年)

光武帝(劉秀) 建武32乙酉六 25 建武 中元⑵ 丙辰四 56

明帝(劉莊18 章帝(劉炟) 建初13 丙子 76

和帝(劉肇) 永元17 己丑 89 殤帝(劉侣樯选) 延平1 丙午 106

安帝(劉祜) 永初19 丁未 107 順帝(劉保) 永建19 丙寅 126

沖帝(劉炳) 永嘉2 乙酉 145 質帝(劉纘) 本初1 丙戌 146

桓帝(劉志) 建和22 丁亥 147 靈帝(劉宏)建寧23 戊申 168

獻帝(劉協(xié)) 初平32 庚午 190

二、三國 (公元220—280年)

1券时、魏 (公元220—265年)

文帝(曹丕)黃初7 庚子十 220 明帝(曹叡)太和13 丁未 227

齊王(曹芳) 正始14 庚申 240 高貴鄉(xiāng)公(曹髦)正元⑶ 甲戌十 254

甘露⑸ 丙子六 256在位8年 (曹奐)(陳留王)景元⑸ 庚辰六 260

咸熙⑵ 甲申五 264在位7年

2邮旷、蜀 (公元221—263年)

昭烈帝(劉備)章武3 辛丑四 221 后主(劉禪) 建興⒂ 癸卯五 223

延熙⒇ 戊午 238 景耀⑹ 戊寅 258

炎興⑴ 癸未八 263

3黄选、吳 (公元222-280年)

大帝(孫權)黃武⑻ 壬寅十 222 黃龍⑶ 己酉四 229

嘉禾⑺ 壬子 232 赤烏⒁ 戊午九 238

太元⑵ 辛未五 251 神鳳⑴ 壬申二 252

會稽王(孫亮) 建興⑵ 壬申四 252 五鳳⑶ 甲戌 254

太平⑶ 丙子十 256 景帝(孫休)永安⑺ 戊寅十 258

烏程侯(孫皓) 元興⑵ 甲申七 264 甘露⑵ 乙酉四 265

寶鼎⑷ 丙戌八 266 建衡⑶ 己丑十 269

鳳凰⑶ 壬辰 272 天冊⑵ 乙未 275

天璽⑴ 丙申七 276 天紀⑷ 丁酉 277

三、晉 (公元265—420年)

1婶肩、西晉 (公元265-317年)

武帝(司馬炎) 泰始⑽ 乙酉十二 265 咸寧⑹ 乙未 275

太康⑽ 庚子四 280 太熙⑴ 庚戌 290

惠帝(司馬衷) 永熙⑴ 庚戌四 290 永平⑴ 辛亥 291

元康⑼ 辛亥三 291 永康⑵ 庚申 300

永寧⑵ 辛酉四 301 惠帝(司馬衷) 太安⑵ 壬戌十二 302

永安⑴ 甲子 304 建武⑴ 甲子七 304

永安⑴ 甲子十一 304 永興⑶ 甲子十二 304

光熙⑴ 丙寅六 306 懷帝(司馬熾)永嘉⑺ 丁卯 307

愍帝(司馬鄴) 建興⑸ 癸酉四 313

2办陷、東晉 (公元317—420年)

元帝(司馬睿) 建武⑵ 丁丑三 317 大興⑷ 戊寅三 318

永昌⑵ 壬午 322 明帝(司馬紹) 永昌 壬午閏十一 322

太寧⑷ 癸未三 323 成帝(司馬衍) 太寧 乙酉閏八 325

咸和⑼丙戌二 326 咸康⑻ 乙未 335

康帝(司馬岳) 建元⑵ 癸卯 343 穆帝(司馬聃)永和⑿ 乙巳 345

升平⑸ 丁巳 357 哀帝(司馬丕)隆和⑵ 壬戌 362

興寧⑶ 癸亥二 363 海西公(司馬奕) 太和⑹ 丙寅 365

簡文帝(司馬昱) 咸安⑵ 辛未十一 371 孝武帝(司馬曜)寧康⑶ 癸酉 373

太元(21) 丙子 376 安帝(司馬德宗)隆安⑸ 丁酉 397

元興⑶ 壬寅 402 義熙⒁ 乙巳 405

恭帝(司馬德文,元熙⑵ 己未 419

四律歼、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1民镜、南朝 

①宋(420—479)

武帝(劉裕) 永初⑶ 庚申六 420 少帝(劉義符)景平⑵ 癸亥 423

文帝(劉義隆)元嘉(30) 甲子八 424 孝武帝(劉駿) 孝建⑶ 甲午 454

大明⑻ 丁酉 457 前廢帝(劉子業(yè)) 永光⑴ 乙巳 465

景和⑴ 乙巳八 465明帝(劉彧) 泰始⑺ 乙巳十二 465

泰豫⑴ 壬子 472 后廢帝(劉昱)(蒼梧王) 元徽⑸ 癸丑 473

順帝(劉凖) 升明⑶ 丁巳七 477

②齊(479—502)

高帝(蕭道成) 建元⑷ 己未四 479 武帝(蕭賾) 永明⑾ 癸亥 483

鬰帝(蕭昭業(yè)) 隆昌⑴ 甲戌 494 海陵王(蕭昭文) 延興⑴ 甲戌七 494

明帝(蕭鸞) 建武⑸ 甲戌十 494 永泰⑴ 戊寅四 498

東昏侯(蕭寶卷) 永元⑶ 己卯 499 和帝(蕭寶融) 中興⑵ 辛巳三 501

③梁(502—557)

武帝(蕭衍) 天監(jiān)⒅ 壬午四 502 普通⑻ 庚子 520

大通⑶ 丁未三 527 中大通⑹ 己酉十 529

大同⑿ 乙卯 535 中大同⑵ 丙寅四 546

太清⑶* 丁卯四 547 簡文帝(蕭綱) 大寶⑵** 庚午 550

元帝(蕭繹) 承圣⑷ 壬申十一 552 敬帝(蕭方智)紹泰⑵ 乙亥十 555

太平⑵丙子九 556 * 有的地區(qū)用至6年险毁。* *有的地區(qū)用至3年制圈。

④陳 (557—589)

武帝(陳霸先)永定⑶ 丁丑十 557 文帝(陳蒨) 天嘉⑺ 庚辰 560

天康⑴ 丙戌二 566 廢帝(陳伯宗)(臨海王) 光大⑵ 丁亥 567

宣帝(陳頊) 太建⒁ 乙丑 569 后主(陳叔寶) 至德⑷ 癸卯 583

禎明⑶ 丁未 587

⑤北朝 

a、北魏[拓跋氏辱揭,后改元氏](386—534),北魏建國于丙戌(386年)正月离唐,初稱代國,至同年四月始改國號為魏问窃,439年滅北涼,統(tǒng)一北方完沪。

道武帝(拓跋珪) 登國⑾ 丙戌 386 皇始⑶ 丙申七 396

天興⑺ 戊戌十二 398 天賜⑹ 甲辰十 404

明元帝(拓跋嗣) 永興⑸ 己酉十 409 神瑞⑶ 甲寅 414

泰常⑻ 丙辰四 416 太武帝(拓跋燾) 始光⑸ 甲子 424

神麚⑷ 戊辰二 428 延和⑶ 壬申 432

太延⑹ 乙亥 435 太平真君⑿庚辰六 440

正平⑵ 辛卯六 451 南安王(拓跋余) 永(承)平⑴ 壬辰三 452

文成帝(拓跋濬)興安⑶ 壬辰十 452 興光⑵ 甲午七 454

太安⑸ 乙未六 455 和平⑹ 庚子 460

獻文帝(拓跋弘)天安⑵ 丙午 466 皇興⑸ 丁未八 467

孝文帝(元宏) 延興⑹ 辛亥八 471 承明⑴ 丙辰六 476

太和(23) 丁巳 477 宣武帝(元阌虮印) 景明⑷ 庚辰 500

正始⑸ 甲申 504 永平⑸ 戊子八 508

延昌⑷ 壬辰四 512 孝明帝(元詡) 熙平⑶ 丙申 516

神龜⑶ 戊戌二 518 正光⑹ 庚子七 520

孝昌⑶ 乙巳六 525 武泰⑴ 戊申 528

孝莊帝(元子攸) 建義⑴ 戊申四 528 永安⑶戊申九 528

長廣王(元曄) 建明⑵ 庚戌十 530 閔帝(元恭) 普泰⑵ 辛亥二 531

安定王(元朗) 中興⑵ 辛亥十 531 孝武帝(元脩) 太昌⑴ 壬子四 532

永興⑴ 壬子十二 532 永熙⑶ 壬子十二 532

b、東魏 (公元534—550年)

孝靜帝(元善見) 天平⑷ 甲寅十 534 元象⑵ 戊午 538

興和⑷ 己未十一 539 武定⑻ 癸亥 543

c覆积、西魏 (公元535—556年)

文帝(元寶炬) 大統(tǒng)⒄ 乙卯 535 廢帝(元欽) —⑶ 壬申 552

恭帝(元廓) —⑶ 甲戌一 554

⑥ 北齊 (公元550—577年)

文宣帝(高洋) 天保⑽ 庚午五 550 廢帝(高殷) 乾明⑴ 庚辰 560

孝昭帝(高演) 皇建⑵ 庚辰八 560 武成帝(高湛) 太寧⑵ 辛巳十一 561

河清⑷ 壬午四 562 后主(高緯) 天統(tǒng)⑸ 乙酉四 565

武平⑺ 庚寅 570 隆化⑴ 丙申十二 576

幼主(高恒) 承光⑴ 丁酉 577

⑦ 北周 (公元557—581年)

孝閔帝(宇文覺) —⑴ 丁丑 557 明帝(宇文毓) —⑶ 丁丑九 557

武成⑵ 己卯八 559 武帝(宇文邕)保定⑸ 辛巳 561

天和⑺ 丙戌 566 建德⑺ 壬辰三 572

宣政⑴ 戊戌三 578 宣帝(宇文贇) 大成⑴ 己亥 579

靜帝(宇文闡) 大象⑶ 己亥二 579 大定⑴ 辛丑一 581

五听皿、隋朝 (公元581—619年),隋建國于581年宽档,589年滅陳尉姨,完成統(tǒng)一。

文帝(楊堅) 開皇⒇ 辛丑二 581 仁壽⑷ 辛酉 601

煬帝(楊廣) 大業(yè)⒁ 乙丑 605 恭帝(楊侑) 義寧⑵ 丁丑十一 617

六吗冤、唐朝 (公元618—907年)

高祖(李淵) 武德⑼ 戊寅五 618 太宗(李世民) 貞觀(23) 丁亥 627

高宗(李治) 永徽⑹ 庚戌 650 顯慶⑹ 丙辰 656

龍朔⑶ 辛酉三* 661 麒德⑵ 甲子 664

乾封⑶ 丙寅 666 總章⑶ 戊辰三 668

咸亨⑸ 庚午三 670 上元⑶ 甲戌八 674

儀鳳⑷ 丙子十一 676 調露⑵ 己卯六 679

永掠掷鳌⑵ 庚辰八 680 開耀⑵ 辛巳九 681

永淳⑵ 壬午二 682 弘道⑴ 癸未十二 683

中宗(李顯又名哲) 嗣圣⑴ 甲申 684 睿宗(李旦) 文明⑴ 甲申二 684

武后(武瞾) 光宅⑴ 甲申九 684 垂拱⑷ 乙酉 685

永昌⑴ 己丑 689 武后稱帝九府,改國號為周

載初**⑴ 庚寅正 690 天授⑶ 庚寅九 690

如意⑴ 壬辰四 692 長壽⑶ 壬辰九 692

延載⑴ 甲午五 694證圣⑴ 乙未 695

天冊萬歲⑵ 乙未九 695 萬歲登封⑴ 丙申臘 696

萬歲通天⑵ 丙申三 696 神功⑴ 丁酉九 697

圣歷⑶ 戊戌 698 久視⑴ 庚子五 700

大足⑴ 辛丑 701 長安⑷ 辛丑十 701

中宗(李顯又名哲)復唐國號 神龍⑶ 乙巳 705 景龍⑷ 丁未九 707

睿宗(李旦)景云⑵ 庚戌七 710 太極⑴ 壬子 712

延和⑴ 壬子五 712 玄宗(李隆基) 先天⑵ 壬子八 712

開元(29) 癸丑十二 713 天寶⒂ 壬午 742

肅宗(李亨) 至德⑶ 丙申七 756 乾元⑶ 戊戌二 758

上元⑵ 庚子閏四 760 —⑴*** 辛丑九 761

代宗(李豫)寶應⑵ 壬寅四 762 廣德⑵ 癸卯七 763

永泰⑵ 乙巳 765 大歷⒁ 丙午十一 766

德宗(李適) 建中⑷ 庚申 780 興元⑴ 甲子 784

貞元(21) 乙丑 785 順宗(李誦) 永貞⑴ 乙酉八 805

憲宗(李純) 元和⒂ 丙戌 806 穆宗(李恒)長慶⑷ 辛丑 821

敬宗(李湛) 寶歷⑶ 乙巳 825 文宗(李昂) 寶歷 十二 826

大(太)和⑼ 丁未二 827 開成⑸ 丙辰 836

武宗(李炎)會昌⑹ 辛酉 841 宣宗(李忱) 大中⒁ 丁卯 847

懿宗(李漼) 大中 己卯八 859 咸通⒂ 庚辰十一 860

僖宗(李儇) 咸通 癸巳七 873 乾符⑹ 甲午十一 874

廣明⑵ 庚子 880 中和⑸ 辛丑七 881

光啟⑷乙巳三 885 文德⑴ 戊申二 888

昭宗(李曄)龍紀⑴ 己酉 889 大順⑵ 庚戌 890

景福⑵ 壬子 892 乾寧⑸ 甲寅 894

光化⑷ 戊午八 898 天復⑷ 辛酉四 901

天祐⑷ 甲子閏四 904 哀帝(李柷) 天祐甲子八 904

注釋:*辛酉三月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覆致。

**始用周正侄旬,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煌妈,夏正月為一月儡羔。久視元年十月復用夏正,以正月為十一月璧诵,臘月為十二月汰蜘,一月為正月。本表在這段期間內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歷之宿,各年號的使用年數也是按照周歷的計算方法鉴扫。

***此年九月以后去除年號,但稱元年澈缺。 ****唐哀帝即位未改元坪创。

一、五代 (公元907—960年)

1姐赡、后梁 (公元907—923年)

太祖(朱晃莱预,又名溫、全忠)開平⑸ 丁卯四 907 乾化⑸ 辛未五 911

龍德⑶ 辛巳五 912 末帝(朱瑱) 乾化 癸酉二 913

貞明⑺ 乙亥十一 915

2项滑、后唐 (公元921—936年)

莊宗(李存勖) 同光⑷ 癸未四 923 明宗(李亶)天成⑸ 丙戌四 926

長興⑷ 庚寅二 930 閔帝(李從厚) 應順⑴ 甲午 934

末帝(李從珂) 清泰⑶ 甲午四 934

3依沮、后晉 (9公元36—947年)

高祖(石敬瑭) 天福⑼ 丙申十一 936 出帝(石重貴) 天福* 壬寅六 942

開運⑷ 甲辰七 944 * 出帝即位未改元。

4枪狂、后漢 (公元947—950年)

高祖(劉暠危喉,本名知遠) 天福 丁未二 947 隱帝(劉承祐) 乾祐 戊申二 948

乾祐⑶ 戊申 948

后漢高祖即位,仍用后晉高祖年號州疾,稱天福十二年辜限。隱帝即位未改元。

5严蓖、后周 (公元951—960年)

太祖(郭威) 廣順⑶ 辛亥 951 顯德⑺ 甲寅一 954

世宗(柴榮) 顯德* 甲寅一 954 恭帝(柴宗訓) 顯德 己未六 959

* 世宗薄嫡、恭帝都未改元。

二颗胡、宋朝 (公元960—1279年)

1毫深、北宋 (公元960—1127公元)

太祖(趙匡胤) 建隆⑷ 庚申 960 乾德⑹ 癸亥十一 963

開寶⑼ 戊辰十一 968

太宗(趙炅毒姨,本名匡義哑蔫,又名光義)太平興國⑼ 丙子十二 976

雍熙⑷ 甲申十一 984 端拱⑵ 戊子 988

淳化⑸庚寅 990 至道⑶ 乙未 995

真宗(趙恒) 咸平⑹ 戊戌 998 景德⑷ 甲辰 1004

大中祥符⑼ 戊申 1008 天禧⑸ 丁巳 1017

乾興⑴ 壬戌 1022 仁宗(趙禎) 天圣⑽ 癸亥 1023

明道⑵ 壬申十一 1032 景祐⑸ 甲戌 1034

寶元⑶ 戊寅十一 1038 康定⑵ 庚辰二 1040

慶歷⑻ 辛巳十一 1041 皇祐⑹ 己丑三 1049

至和⑶ 甲午 1054 嘉祐⑻ 丙申九 1056

英宗(趙曙) 治平⑷ 甲辰 1064 神宗(趙頊) 熙寧⑽ 戊申 1068

元豐⑻ 戊午 1078 哲宗(趙煦) 元祐⑼ 丙寅 1086

紹圣⑸ 甲戌四 1094 元符⑶ 戊寅六 1098

徽宗(趙佶)建中靖國⑴ 辛巳 1101崇寧⑸ 壬午 1102

大觀⑷ 丁亥 1107 政和⑻ 辛卯 1111

重和⑵ 戊戌十一 1118 宣和⑺ 己亥二 1119

欽宗(趙桓) 靖康⑵ 丙午 1126

2、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高宗(趙構) 建炎⑷ 丁未五 1127 紹興(32) 辛亥 1131

孝宗(趙昚) 隆興⑵ 癸未 1163 乾道⑼ 乙酉 1165

淳熙⒃ 甲午 1174 光宗(趙惇) 紹熙⑸ 庚戌 1190

寧宗(趙擴)慶元⑹ 乙卯 1195 嘉泰⑷ 辛酉 1201

開禧⑶ 乙丑 1205 嘉定⒄ 戊辰 1208

理宗(趙昀) 寶慶⑶ 乙酉 1225 紹定⑹ 戊子 1228

端平⑶ 甲午 1234 嘉熙⑷ 丁酉 1237

淳祐⑿ 辛丑 1241 寶祐⑹ 癸丑 1253

開慶⑴ 己未 1259 景定⑸ 庚申 1260

度宗(趙禥) 咸淳⑽ 乙丑 1265 恭帝(趙顯) 德祐⑵ 乙亥 1275

端宗(趙昰)景炎⑶ 丙子五 1276 帝昺(趙昺) 祥興⑵ 戊寅五1278

三、遼國[耶律氏] (公元907—1125年)闸迷,遼建國于907年嵌纲,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稿黍,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疹瘦,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巡球。

太祖(耶律阿保機) —⑽ 丁卯 907 神冊⑺ 丙子十二 916

天贊⑸ 壬午二 922 天顯⒀ 丙戌二 926

太宗(耶律德光) 天顯* 丁亥十一 927 會同⑽ 戊戌十一 938

大同⑴ 丁未二 947 世宗(耶律阮) 天祿⑸ 丁未九947

穆宗(耶律璟) 應歷⒆ 辛亥九 951 景宗(耶律賢)保寧⑾ 己巳二 969

⑸ 己卯十一 979 圣宗(耶律隆緒) 乾亨 壬午九 982

統(tǒng)和(30) 癸未六 983 開泰⑽ 壬子十一 1012

太平⑾ 辛酉十一 1021 興宗(耶律宗真) 景福⑵ 辛未六 1031

重熙(24) 壬申十一 1032 道宗(耶律洪基) 清寧⑽ 乙未八 1055

咸雍⑽ 乙巳 1065 大(太)康⑽ 乙卯 1075

大安⑽ 乙丑 1085 壽昌(卵糟濉)⑺ 乙亥 1095

天祚帝(耶律延禧) 乾統(tǒng)⑽ 辛巳二 1101 天慶⑽ 辛卯 1111

保大⑸ 辛丑 1121 *太宗即位未改元

四、金國 [完顏氏] (公元1115—1234年)

太祖(完顏旻酣栈,本名阿骨打) 收國⑵ 乙未 1115 天輔⑺ 丁酉 1117

太宗(完顏晟) 天會⒂ 癸卯九 1123 熙宗(完顏亶) 天會* 乙卯一 1135

天眷⑶ 戊午 1138 皇統(tǒng)⑼ 辛酉 1141

海陵王(完顏亮) 天德⑸ 己巳十二 1149 貞元⑷ 癸酉三 1153

正孪找取⑹ 丙子二 1156 世宗(完顏雍) 大定(29) 辛巳十 1161

章宗(完顏璟)明昌⑺ 庚戌1190 承安⑸ 丙辰十一 1196

泰和⑻ 辛酉 1201 衛(wèi)紹王(完顏永濟) 大安⑶ 己巳 1209

崇慶⑵ 壬申 1212 至寧⑴ 癸酉五 1213

宣宗(完顏珣) 貞祐⑸ 癸酉九 1213 興定⑹ 丁丑九 1217

元光⑵ 壬午八 1222 哀宗(完顏守緒) 正大⑼ 甲申 1224

開興⑴ 壬辰一 1232 天興⑶ 壬辰四 1232

(完顏應麟)熙宗即位未改元。

五矿筝、元朝 [孛兒只斤氏] (公元1206—1368年)起便,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國。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窖维,公元1279年滅南宋榆综。

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 —(22) 丙寅 1206 拖雷(監(jiān)國) —⑴ 戊子 1228

太宗(~窩闊臺) —⒀ 己丑 1229 乃馬真后(稱制) —⑸ 壬寅 1242

定宗(~貴由) —⑶ 丙午七 1246 海迷失后(稱制) —⑶ 己酉三 1249

憲宗(~蒙哥) —⑼ 辛亥六 1251 世祖(~忽必烈) 中統(tǒng)⑸ 庚申五 1260

至元(31) 甲子八 1264成宗(~鐵穆耳) 元貞⑶ 乙未 1295

大德⑾ 丁酉二 1297 武宗(~海山) 至大⑷ 戊申 1308

仁宗(~愛力育黎拔力八達) 皇慶⑵ 壬子 1312 延祐⑺ 甲寅 1314

英宗(~碩德八剌) 至治⑶ 辛酉 1321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泰定⑸ 甲子 1324

致和⑴ 戊辰二 1328 天順帝(~阿速吉八) 天順⑴ 戊辰九 1328

文宗(~圖帖睦爾) 天歷⑶ 戊辰九 1328 明宗(~和世喇)* 己巳 1329

至順⑷ 庚午五 1330 寧宗(~懿璘質班) 至順 壬申十 1332

順帝(~妥懽帖睦爾) 至順 癸酉六 1333 元統(tǒng)⑶ 癸酉十 1333

(后)至元⑹ 乙亥十一 1335 至正(28) 辛巳 1341

*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為皇太子铸史。八月明宗暴死鼻疮,文宗復位。

六琳轿、明朝 (公元1368—1644年)

太祖(朱元璋)洪武(31) 戊申 1368 惠帝(朱允炆) 建文⑷* 己卯 1399

成祖(朱棣) 永樂(22) 癸未 1403 仁宗(朱高熾)洪熙⑴ 乙巳 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⑽ 丙午 1426 英宗(朱祁鎮(zhèn)) 正統(tǒng)⒁ 丙辰 1436

代宗(朱祁鈺)(景帝)景泰⑻ 庚午 1450 英宗(朱祁鎮(zhèn)) 天順⑻ 丁丑一 1457

憲宗(朱見深) 成化(23) 乙酉 1465 孝宗(朱祐樘) 弘治⒅ 戊申 1488

武宗(朱厚燳) 正德⒃ 丙寅 1506 世宗(朱厚熜) 嘉靖(45) 壬午 1522

穆宗(朱載垕) 隆慶⑹ 丁卯 1567 神宗(朱翊鈞) 萬歷(48) 癸酉 1573

光宗(朱常洛) 泰昌⑴ 庚申八 1620 熹宗(朱由校) 天啟⑺ 辛酉 1621

思宗(朱由檢)崇禎⒄ 戊辰 1628

注釋:*建文4年時成祖廢除建文年號判沟,改為洪武35年。

七崭篡、清朝 [愛新覺羅氏] (公元1616—1912年)挪哄,清建國于公元1616年,初稱后金琉闪,公元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迹炼,公元1644年入關。

太祖(~努爾哈赤) 天命⑾ 丙辰 1616 太宗(~皇太極) 天聰⑽ 丁卯 1627

崇德⑻ 丙子四 1636 世宗(~福臨) 順治⒅ 甲申 1644

圣宗(~玄燁)康熙(61) 壬寅 1662 世宗(~胤禛)雍正⒀ 癸卯 1723

高宗(~弘歷) 乾隆(60) 丙辰 1736 仁宗(~颙琰) 嘉慶(25) 丙辰 1796

宣宗(~旻寧) 道光(30) 辛巳 1821 文宗(~奕詝)咸豐⑾ 辛亥 1851

穆宗(~載淳) 同治⒀ 壬戌 1862 德宗(~載湉) 光緒(34) 乙亥 1875

恭宗(~溥儀) 宣統(tǒng)⑶ 己酉 190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塘偎,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疗涉,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吟秩,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06,378評論 6 48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绽淘,死亡現場離奇詭異涵防,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88,356評論 2 38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壮池,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偏瓤,“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椰憋√耍”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52,702評論 0 34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橙依,是天一觀的道長证舟。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窗骑,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女责?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59評論 1 27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创译,結果婚禮上抵知,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软族,他們只是感情好刷喜,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4,263評論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立砸,像睡著了一般掖疮。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仰禽,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9,036評論 1 285
  • 那天氮墨,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吐葵。 笑死规揪,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温峭。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猛铅,決...
    沈念sama閱讀 38,349評論 3 40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凤藏!你這毒婦竟也來了奸忽?”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979評論 0 25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揖庄,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栗菜,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fā)現了一具尸體蹄梢,經...
    沈念sama閱讀 43,469評論 1 300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疙筹,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5,938評論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而咆。...
    茶點故事閱讀 38,059評論 1 333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霍比,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暴备,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悠瞬,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3,703評論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涯捻,位于F島的核電站浅妆,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汰瘫。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狂打,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39,257評論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混弥。 院中可真熱鬧趴乡,春花似錦、人聲如沸蝗拿。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0,262評論 0 19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哀托。三九已至惦辛,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仓手,已是汗流浹背胖齐。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1,485評論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嗽冒,地道東北人呀伙。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5,501評論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添坊,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剿另。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2,792評論 2 34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唐詩三百首詳解(一 行宮 唐代:元鸨嵬堋(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宮雨女,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阳准,閑坐說玄宗氛堕。 譯...
    漢唐雄風閱讀 5,909評論 4 29
  • 第一部分:從五歲到二十四歲(705年一724年) 1、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五言律詩) 唐 · 李白 犬吠水聲中野蝇,桃...
    精致典雅閱讀 914評論 0 0
  • 現在裝置基本都停工完畢岔擂,進入吹掃施工階段位喂,其他安全氣體都很集中浪耘,也提前發(fā)單子乱灵,可是裝置的球膽氣體樣品不確定。既不確...
    miss敏敏閱讀 283評論 0 0
  • 今天我們來說說太原奇案,這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慈禧唯一沒有插手干預的一個澜躺,也是故事最有趣蝉稳、情節(jié)最離奇、結局最美好的一個...
    精簡影視推薦閱讀 6,892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