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二刷了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的《莫扎特傳》(Amadeus,1984)蔬啡。
大概三年前第一次接觸時诲侮,只覺得這部電影是試圖通過一個鮮明反差,毫不留情地描繪出凡人(薩里耶利)和天才(莫扎特)不可逾越的差距星爪,以及天才由于其恃才放曠最終被心懷妒忌的小人謀害的故事浆西。
第二次與和初看時的感覺頗有不同粉私。
第一次看到的是以庸才們?yōu)楸尘暗奶觳磐缣冢@一次,卻看到了以天才為背景的庸才們。
第一次看到的是莫扎特,這一次從薩里耶利看到了自己租冠。
電影以一個聲嘶力竭的詭異慘叫開頭——
是薩里耶利(Antonio Salieri)玩郊。
電影片頭的配樂是莫扎特《第二十五交響曲》(K183,K173dB) 第一樂章惑艇,已是老年的薩里耶利在家中不斷慘叫著,試圖割喉自殺,被送來甜品的仆人發(fā)現(xiàn)及時搶救管毙,最后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莫扎特這部作品一開始的四個小節(jié)中桌硫,那種動蕩不安的切分音便顯現(xiàn)出《G小調(diào)第25交響曲》帶有了獨特而鮮明的“狂飆”特征夭咬,在旋律的線條處理上,顯現(xiàn)出巴洛克音樂的遺風(fēng)铆隘,顯得躁動和粗獷卓舵。
總攬這部交響曲的整個第一樂章,充滿著激動不安膀钠、沉重緊張的情緒掏湾,這在莫扎特此前創(chuàng)作的數(shù)十首交響曲中是極其少見的,尤其是莫扎特對于尾聲的處理肿嘲,更加重的旋律的悲劇色彩融击。
磅礴躁動的狂飆風(fēng)格,配上薩里耶利割喉倒在血泊中面目猙獰的畫面雳窟,手忙腳亂搶救的場景尊浪,行色匆匆的路人,深冬飄雪的街道的剪影,讓觀者一頭霧水的同時际长,電影就此全速前進了耸采。
電影真正的情節(jié)由已經(jīng)住在精神病院的薩里耶利向神父的懺悔展開。
通過對三十多年前事件的倒敘工育,薩里耶利講述了曾經(jīng)的自己是如何從光輝到落寞虾宇,從質(zhì)疑到妒忌,再到崩潰如绸,最終心生惡念“殺死”莫扎特的經(jīng)過嘱朽。
電影中的宮廷樂師薩里耶利,曾經(jīng)是維也納最受歡迎的作曲家怔接。他兢兢業(yè)業(yè)作曲教學(xué)搪泳,放棄享樂,他受到所有人的歡迎與愛戴——直到莫扎特的到來扼脐,將其徹底取代岸军。
一次宮廷里的邂逅,薩里耶利扎扎實實見識到了自己與莫扎特的差距瓦侮,更被其極端的粗鄙低俗所震驚艰赞。
巨大的反差使薩里耶利痛苦萬分,曾經(jīng)每日對主的禱告肚吏,由感恩逐漸變成了埋怨方妖。
再之后的禱告,甚至演變成了針對莫扎特的苦苦懇求罚攀。
莫扎特幾乎成了薩里耶利的一顆毒瘤党觅。
莫扎特雖有才華卻恃才傲物,不愿主動向?qū)m廷求職位斋泄,以至于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杯瞻。于是一天,莫扎特的妻子偷偷帶著他的手稿來私下求薩里耶利是己,希望他向皇帝幫莫扎特求情又兵。
就在翻看莫扎特手稿的時候,薩里耶利終于徹底崩潰了卒废。
“一頁接著一頁沛厨,好像他在聽寫一樣∷と希”
看到這完全超出想象力卻幾乎毫無修改痕跡的手稿逆皮,一直拼了命地試圖寫出杰出作品卻一次次失敗的薩里耶利,似乎是被“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混賬話扇了一耳光参袱。
慕艷电谣,妒忌秽梅,懷恨,渴望剿牺,失落企垦,幾種情緒復(fù)雜地交織糾葛在一起,薩里耶利最終迸發(fā)出了惡念晒来。
他將曾經(jīng)禱告的十字架耶穌像丟進了火堆钞诡,從此開始了他惡毒的計劃。
電影中湃崩,薩里耶利匿名偽裝成莫扎特的父親在一次化裝舞會上的樣子荧降,讓莫扎特“為本應(yīng)有《安魂曲》卻沒有得到的一位逝者”寫一部《安魂曲》。
他利用莫扎特生活的拮據(jù)攒读,與對逝去父親的愧疚朵诫,通過物質(zhì)與精神的不斷雙重施壓,使本就有病在身的莫扎特得不到休息薄扁,最終抵不過疾病與勞累的折磨剪返,在《安魂曲》創(chuàng)作未畢便離世。
電影似乎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泌辫,講述了一個平庸之輩因妒忌天才而將其謀害的故事随夸。強烈對比之下,天才愈發(fā)光芒耀眼震放,凡人愈發(fā)寒磣可悲——情節(jié)似乎就是那么簡單。
然而驼修,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惑:既然是《莫扎特傳》殿遂,為什么作為講述者兼反派人物的薩里耶利搶了如此大的戲份?無論從實際情節(jié)還是心理描摹乙各,薩里耶利在整部電影中占的比重墨礁,似乎比莫扎特還要大得多。若僅僅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耳峦,妒忌者恩静,作為一個天才的襯托,是不是有些比例失調(diào)了蹲坷?
我不能理解驶乾,但也沒多想。
現(xiàn)在似乎是明白了循签。
如果《莫扎特傳》的主角不是莫扎特呢级乐?
這部作品,或許并不是一部簡單地向世人展覽一位高不可攀的天才——或許县匠,它的主角其實是薩里耶利——
在電影片尾风科,薩里耶利對神父說了這樣一句話:
前幾十年里苦心孤詣欲求達到天才而不得撒轮,被折磨得痛苦萬分的作曲家,如今卻用幾近嘲諷的語氣贼穆,說自己“代表全世間所有的庸才”题山,是“庸才的英雄、圣人”故痊。
坐著輪椅被推去吃早餐臀蛛,穿過精神病院的長廊,薩里耶利突然開始對路過的精神病人說話崖蜜,又或許是自言自語浊仆,不斷重復(fù)著:
長廊兩側(cè)精神病人們舉止紊亂神情呆滯,疑惑地看著薩里耶利如同神父般地路過豫领,并“寬恕庸才的罪過”抡柿。
此時此刻一副如此擰巴而詭異的畫面,卻配上了莫扎特《第二十號鋼琴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等恐,浪漫舒緩的音符傾瀉而出洲劣,恬靜又美好。
薩里耶利釋然地仰起頭课蔬,配著這純凈清澈的旋律囱稽,空中竟再次響起了電影中出現(xiàn)無數(shù)次的莫扎特魔性的放聲大笑。
第一次看忽視了最后這個情節(jié)二跋,現(xiàn)在看來战惊,這其實是整部作品的高潮。
無論是薩里耶利的嘲諷般地“寬恕”扎即,精神病院作為的背景吞获,莫扎特恬靜的浪漫曲,還是最后那無比有穿透力的笑聲谚鄙,將一個天才對世俗的不屑嘲弄刻畫到了極致——庸才如何地羨慕妒忌各拷,奮力追趕,內(nèi)心痛苦闷营,彷徨烤黍,糾結(jié),陰暗傻盟,污濁速蕊,這些統(tǒng)統(tǒng)與天才無關(guān)——他的音樂就在那里,不去理會世俗的渾濁莫杈,清澈透亮地那么持之以恒互例。
薩里耶利在電影里似乎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反派——自己才華不夠反去因妒忌陷害天才。
而這次看完卻有些同情他筝闹。薩里耶利的可悲似乎就可悲在媳叨,他被痛苦折磨了這么多年以來都沒有認清事實:他認識到了自己與天才無法逾越的差距腥光,而卻沒看清自己。
對莫扎特的作品糊秆,他望塵莫及武福,雖對莫扎特恨之入骨,卻每次音樂都會偷偷跑去聽痘番。
薩列里從影片一開始就說過捉片,莫扎特從小是他的偶像。這是一個祈求上帝賜予自己音樂財富的孩子汞舱,這是一個小男孩最驕傲的禱告詞:
上帝伍纫,使我成為偉大的作曲家,讓我透過音樂贊美您的榮耀昂芜,讓我自己也能因此得到榮耀莹规。親愛的上帝,使我聞名全世界泌神,使我永垂不朽良漱,我身亡之后,讓所有人贊美我的音樂欢际。為了回報母市,我愿意奉獻我的貞潔、我的努力损趋、我的謙卑患久、我每一刻的生命。阿門舶沿。
然而薩里耶利直到向神父懺悔尚一直不能接受的是:莫扎特畢竟是莫扎特墙杯,自己永遠也不能成為莫扎特,“Amadues”一詞本就有“上帝選中”之意括荡。反而,他一次次受挫溉旋,嫉恨莫扎特畸冲,譴責(zé)上帝——知道與接受是兩回事——幾十年來內(nèi)心的掙扎與痛苦,也并沒有使他愿意真正接受自己與莫扎特與生俱來的差距观腊。
舉個例子好了邑闲。
馬克思在共產(chǎn)主義理論中論證工人階級“覺醒”,認為盡管工人階級的薪資待遇會由于機器的發(fā)明與引入有所好轉(zhuǎn)梧油,而歷經(jīng)了相對與絕對剩余價值的剝削苫耸,他們會漸漸意識到,他們所獲得的報酬與資本家賺取的利潤的比例正在縮小——也就是儡陨,他們遭受的壓迫正在加劇褪子。
然而如何產(chǎn)生覺醒的呢量淌?馬克思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論證,人們不是自我參照的(self-referential)嫌褪,而是他人參照的(other-referential)呀枢。簡單闡述就是,一個人過得比曾經(jīng)的自己要好并不能使其滿意笼痛,他會將自己與其他人比較裙秋,即使自己生活改善了,如果其他人改善得更多缨伊,他依然不會滿足摘刑。
然而,工人階級“不滿的覺醒”理論是有問題的刻坊。雖然馬克思的論證似乎無懈可擊:“人比人枷恕,氣死人”。不過紧唱,這種“other-referential”比較通常是不會出現(xiàn)在“工人——資本家”之間的活尊,而是在“工人——工人”之間。
也就是說漏益,人們確實會將自己與他人作比較蛹锰,不過,只會與和自己同階級的人比較绰疤。嫉妒铜犬,通常只會針對相似的人。
薩里耶利若是真正認清并坦然接受了這種差距轻庆,或許妒忌癣猾,以及之后萌發(fā)的邪念也隨即消失。
“到處都是庸才余爆。我代表全世間所有的庸才纷宇,寬恕你們的罪《攴剑”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敘事性傳記像捶,更不是一部單純夸耀天才的電影。
或許這種矛盾就存在我們身邊桩砰。之前看到過一句話:“你要忍耐著寬恕身邊那些無論如何都比你厲害的人拓春,而上帝寬恕你的嫉妒和庸碌⊙怯纾”
我想在此之前硼莽,首要的大概是認清自己吧——知道自己是什么定位,有怎樣的潛力煮纵,合適做什么懂鸵,能把一件事做到什么樣的程等等偏螺。否則或許就很容易眼高手低,陷入薩里耶利式的困惑與痛苦矾瑰。
當(dāng)然砖茸,這也是一個艱難且極富動態(tài)的過程。
時常在看到書中某個段落殴穴,聽到某段音樂凉夯,了解到某種高科技,或者是接觸到任何其他令我嘆為觀止的事物后采幌,便心生感慨:“能寫出/做出這樣?xùn)|西的人劲够,我是這輩子都追不上了⌒莅”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征绎。
努力或許會縮小甚至超越這種差距,但若無法逾越磨取,也得坦然接受吧人柿。
PS:關(guān)于這部電影很重要的一件事:現(xiàn)實中薩里耶利卻有此人,而根本沒有證據(jù)表明是他謀害了莫扎特忙厌。
實際上凫岖,薩里耶利不僅是貝多芬,李斯特逢净,舒伯特的老師哥放,還寫了大概四十部歌劇,可以說是音樂史上的一位巨匠爹土,歷史上的薩列里雖然確實有些妒忌莫扎特的才華甥雕,但是他也是最能理解莫扎特作品的一個人,在很多方面幫助了莫扎特胀茵。
莫扎特至今死因不明社露,電影把薩里耶利人物形象黑化得實在過分了,由于其名聲遠不如莫扎特琼娘,很大程度上觀眾因這部電影對薩里耶利的了解就是“害死莫扎特的小人”呵哨。
關(guān)于這一點,我想作為一部傳記電影轨奄,歪曲得實在有些過分了。不過除了這一點拒炎,總體來說挪拟,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BTW击你,在這里我只分享了其中兩首插曲玉组,實際上大概有三十首莫扎特的作品貫穿整部電影谎柄,都是莫扎特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Amadues》電影專輯來聽惯雳,我比較懶朝巫,就不在這里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