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058】
閑著的時候,又去“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公眾號里看了幾篇文章黄伊,一邊覺得有趣泪酱,一邊暗自嘆氣:我也曾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金庸的全部15部小說,為什么就寫不出來他這樣妙趣橫生的文字呢还最?人和人的差距啊墓阀。
江湖上流傳已久的說法是,“凡是有華人的地方拓轻,就有金庸的小說”斯撮,即使有些許夸大,大體上也應該還是符合基本事實的扶叉,歷史上有這種影響力的勿锅,我印象中只有一個柳永,那叫“凡有井水處枣氧,皆能歌柳詞”溢十。小時候看的第一部金庸武俠劇應該是91版的《雪山飛狐》,兩首主題曲《雪中情》和《追夢人》也好聽到爆达吞,以至于時隔多年张弛,到今天都還會唱。后來完全就是一路上看著各個版本的金庸劇長大的酪劫,精彩的人物和劇情伴隨了一整個少年時代吞鸭。也許每個小男孩都曾在懵懂無知的年紀做個一個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的俠客夢覆糟,所以每一版經(jīng)典的武俠劇也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刻剥。
讀他的原著倒是在比較后來的大學時代,之前也沒產(chǎn)生過非要找原著來看的念頭滩字。不過書剛一開始看就收不住了透敌,盡管故事苟⒐觯慨已經(jīng)十分熟悉,但原著的魅力就在于一眼就讓你看出改編電視劇和它之間的巨大差異酗电,讀者會無比自然地發(fā)現(xiàn)魄藕,好的作品即使被重新改編得再好,也不如原著的味道來得醇厚自然撵术。這倒不像是聽歌背率,一般情況下容易先入為主地覺得原唱要更好一些。這第一本書是《射雕英雄傳》嫩与。
除了讀原著寝姿,那時還順便看了許多關于“金庸作品研究”的文章和書籍,陳墨划滋、陳平原和“那個時期”的孔慶東寫的書饵筑,都找來看過一些。甚至在好朋友過生日的時候处坪,為了一個現(xiàn)在想來好笑的原因跑遍了市內(nèi)各大書店根资,就為了找到一套當時最新版本的《神雕俠侶》,買回來之后居然還是沒忍住同窘,小心翼翼地看完了第一遍玄帕,然后再重新包裝好,送出去想邦。
后來不知道是在什么時候裤纹,做了個“將來一定要通讀金庸”的決定,之后又過了好幾年丧没,一直到去年才終于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他的全部小說鹰椒,如果不算那些只有一部作品的作家,金庸應該是我目前唯一讀完過他所有小說的小說家了呕童,這也算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奇妙機緣了吧漆际。記得曾在一個訪談節(jié)目里看到,主持人問金庸拉庵,他覺得自己的小說在500年以后還有沒有人看灿椅,金庸說套蒂,那時候到底還有沒有人看小說都說不清楚钞支,不過50年以后大概還是有人看的吧。我覺得老爺子還是過分自謙了操刀。
有人批評說國人愛看“武俠小說”這種低級的成人童話故事烁挟,說明國民的整體心智還沒有成熟,有待提升骨坑,我覺得這未免有點小題大做和過度引申了撼嗓。文藝作品不該僅僅按題材來辨別高下柬采,正如流行音樂里必然有能夠流傳下去的經(jīng)典,而古典音樂中也肯定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垃圾且警。不過若要說一個地區(qū)的大眾閱讀口味會明顯反映出這里的人們的文化偏好和審美情趣粉捻,那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的作品斑芜,不同的讀者解讀出來的內(nèi)涵可能大相徑庭肩刃;同一本書,讀者花在上面的時間的差異也完全能導致最后各自領悟程度的不同杏头。據(jù)說六神磊磊細讀金庸將近20年盈包,這份功力當然完全不是我這種只粗粗看過一遍的讀者所能練就的,所以啊醇王,還是那句話呢燥,沒有足夠長時間的“厚積”,哪兒來后面的“薄發(fā)”寓娩?同樣是讀者叛氨,同樣讀金庸,看不到六神磊磊眼里看到的細節(jié)根暑,寫不出他筆下的那種機智幽默的文字力试,我,心服口服排嫌。
其實人生就像習武畸裳,有沒有真真正正踏踏實實下過苦功,就在你剛一伸手的一剎那淳地,就已經(jīng)結(jié)結(jié)實實地落在了別人眼里怖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