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jīng)忘記自己是從何時開始戀上林徽因的了,總之暇唾,很久很久了。
在這么多年里辰斋,我俗之又俗地迷過她的四月天策州,甚至還曾拙劣地仿寫過,然后由此翻遍了她的所有文學(xué)作品宫仗;更是滿腔熱情地YY過她全部真真假假的緋聞够挂,興致勃勃地瞧著她來到了這,又走去了那藕夫;當(dāng)然孽糖,也抗過了全民聲討她綠茶婊,人人群起而攻之的那段歲月毅贮。
時至今天办悟,我已經(jīng)說不清林徽因在我的心中究竟是怎樣的地位。
是偶像滩褥?更像親人病蛉。
我常常感到很慶幸,自己并未生在民國。所以免去了在她耀眼光芒下的黯然神傷铡恕,而可以做到如今的隔空相望,真心誠意地頂禮膜拜丢间。
林徽因是一個個人魅力過于突出的人探熔。加上近年來的輿論泡沫,她的私生活在吃瓜群眾的閑談之中被無限放大烘挫。以至于人們都沉浸在熱鬧中诀艰,而忘卻了她曾經(jīng)寫過多少著作,又是一位怎樣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者饮六。
《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小說中的代表作其垄,描寫了北平一個暑天里發(fā)生的事。這部小說因為寫法的現(xiàn)代卤橄,而被視為京派小說中的翹楚。
這次為了更新民國系列讀書筆記窟扑,我特地又拿起《九十九度中》來重讀喇颁,結(jié)果竟然有了令人興奮的新發(fā)現(xiàn):這不就是北平版的《北京折疊》么?橘霎!
1 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百態(tài)
《九十九度中》和《北京折疊》一樣,描寫了社會中不同階層之間生活狀態(tài)的巨大差異。
富貴人家/第一空間的人過著無比體面的生活橡卤。經(jīng)濟無憂碧库,反而是交際在日常的生活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
普通百姓/第二空間的人則為了生計而奔波亡哄,偶爾在忙碌之余還會幻想能走入上一個階層顿涣。
底層大眾/第三空間的人則始終依靠賣苦勞力賺取生活費。他們在被壓榨的同時安分守己滋捶,走入上一個階層在他們看來是不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甸昏。
但是從內(nèi)容來說顽分,兩部小說主要有兩點差異。
一是《北京折疊》更添了一點科幻色彩施蜜,將世界切割成了三個相互隔絕的空間卒蘸,只有通過特定的渠道才能彼此銜接。
而《九十九度中》則是寫實派花墩,不同的階層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悬秉,彼此可以碰面澄步。但盡管如此冰蘑,富貴人家高高的院墻同樣也是底層人民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是由于故事背景所處的時代不同村缸,《北京折疊》中各階層的生活狀態(tài)整體都要比《九十九度中》拔高了N個等級祠肥。
具體來說,《北京折疊》的故事發(fā)生在22世紀(jì)梯皿,此時安全與溫飽問題早已解決仇箱。各個空間之間主要是生活狀態(tài)優(yōu)與劣的差異,而第一空間的人們也遠(yuǎn)比《九十九度中》的富貴階層進(jìn)步了太多东羹。
《九十九度中》的故事則發(fā)生在民國剂桥,一個動蕩的亂世。因此属提,底層勞苦大眾的生活重心不僅僅限于在窮困線上掙扎权逗,而是還有可能事關(guān)生死。
譬如故事中的一個挑夫冤议,白天還好好地給富貴人家挑擔(dān)子去送筵席斟薇,晚上就一病不起。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恕酸,竟然就此暴斃堪滨。
2 寫作手法驚人的一致
《九十九度中》和《北京折疊》同樣都只描寫了一天當(dāng)中發(fā)生的事,而沒有在一段延續(xù)時間內(nèi)的事件發(fā)展上落筆蕊温。
在這個截取的橫切面中袱箱,亦同樣都通過人物關(guān)系進(jìn)行了有效的串聯(lián)。
不同的是义矛,《北京折疊》中有一個穿針引線的主要人物犯眠,即老刀,三個空間由老刀捎信這一事件銜接了起來症革。
而《九十九度中》則并沒有一個主要人物筐咧,小說中有多個場景,而前后場景之間由不同人物的關(guān)系交互產(chǎn)生了互動的交集。
為什么她們都不約而同地選取生活中的某個片段來做文章呢量蕊?
我覺得主要和小說的主旨有關(guān)铺罢。
她們并不打算講述一個發(fā)展中的故事,于是不需要來龍和去脈的交代與鋪陳残炮。
她們更想描述一個狀態(tài)韭赘,即社會被割裂為不同的階層,而這些階層的人們之間有天壤之別势就,并且想要跨越階層之間的鴻溝很難泉瞻。
所以她們要把不同階層的人放在一起,以便做鮮明的對比苞冯,產(chǎn)生感官上的沖擊袖牙。
我不知道郝景芳是否看過《九十九度中》這本小說。但是舅锄,我愿意將《北京折疊》看作是對林徽因的致敬鞭达,是《九十九度中》在新時代的傳承和延續(xù)。
3 小女子的大情懷
我一直認(rèn)為皇忿,一個女作家畴蹭,能夠做到不寫親友愛,而是把眼界放寬到聚焦于社會的鳍烁,便算得上是有大情懷的人叨襟。
林徽因便是如此。
她并不是一個長年待在深閨幔荒,只知吟詩作賦和小情小愛的人糊闽,她的肩上始終擔(dān)負(fù)著很多責(zé)任。
譬如林徽因陪伴著丈夫走遍了中國的很多個角落铺峭,只為了能夠深入地考察中國的古建筑墓怀。
民國本是亂世,出門在外便早已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舒適分道揚鑣了卫键。更何況傀履,她們所到之處很多都是偏遠(yuǎn)地區(qū),條件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莉炉,經(jīng)歷的苦難可想而知钓账。
再譬如林徽因晚年為了設(shè)計國徽、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絮宁、保護(hù)北京的古建筑等等諸多大事而帶病奔波梆暮,不遺余力地奉獻(xiàn)著。用自己的熱忱绍昂、真摯和專業(yè)報效著她熱愛的國家啦粹。
這些其實才是林徽因真實生活的重心偿荷。
可是,似乎她的所有成績唠椭,都無法和私生活相比跳纳。從民國到今天,人們熱議的永遠(yuǎn)是她和她的男人們贪嫂。
你說寺庄,這究竟是福還是禍?
假如換做是你力崇,你扛得下這樣的輿論嗎斗塘?
我想很難吧。
林徽因的一輩子亮靴,確如冰心所說馍盟,沒有幾個女性朋友。
但是我想台猴,無論是誰朽合,站在她的面前應(yīng)該都會自慚形穢的吧俱两。沒有哪個女人愿意和一個如此光芒萬丈的同性比肩的饱狂,所以,隨便一想也能猜到她遭到過多少白眼和妒忌宪彩。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煩惱是:既看不上別人的優(yōu)秀休讳,又擔(dān)心自己的出彩遭到他人的妒忌,導(dǎo)致自己被孤立尿孔。
于是俊柔,總是很容易就陷入他人輿論的掌控之中。然后變得束手束腳活合,猶豫不決雏婶。
可是林徽因呢?確是絲毫沒有被輿論所綁架白指,該做什么留晚,還是做什么。
因為她心里特別懂得告嘲,與其陷入輿論的重壓中隨波逐流错维,不如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
而這橄唬,才是我最愛她的原因赋焕。
其實妒忌的真相常常是這樣的:一顆小草會妒忌身邊那個長得比自己高的小草,但是卻絕對不會妒忌旁邊那顆參天大樹仰楚。
所以隆判,堵住別人非議的最好辦法其實就是做更好的自己犬庇。
當(dāng)你越跑越快的時候,一定會發(fā)現(xiàn)侨嘀,身邊那些曾經(jīng)陰陽怪氣的“不過如此”漸漸都變成了真心實意的“佩服佩服”械筛。
民國的女子那么多,毫無疑問飒炎,林徽因是最耀眼的那一個埋哟。耀眼到誰都會多看她幾眼,誰也都想挫挫她這個頭牌的銳氣郎汪。
在曾經(jīng)人人稱之為綠茶婊的那段時間里赤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民眾輿論如洪水猛獸般的可怕。卻由此煞赢,對林徽因愈發(fā)地崇敬了抛计。
所謂女神,或許不在于有多么燕妒鶯慚照筑,抑或冰雪聰明吹截,而是一輩子敢于堅持做自己。
無論別人如何贊嘆有加凝危,還是怎樣明嘲暗諷波俄,都不會因此而迷失了自我。而是始終朝著自己的方向蛾默,頭也不回懦铺,堅定地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