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掏呼,斯惡已帜慢。皆知善之為善笼裳,斯不善已。
空靈
2016-12-22 11:48:39
《道德經(jīng)》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粱玲,斯惡已躬柬。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抽减。有無相生允青,難易相成,長短相形胯甩,高下相傾昧廷,音聲相和堪嫂,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木柬,行不言之教皆串;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眉枕,為而不恃恶复。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速挑,是以不去谤牡。
——轉(zhuǎn)載——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姥宝;皆知善之為善翅萤,斯不善已±奥】
這四句經(jīng)文是說套么,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并追求美碳蛋,彰揚美胚泌,而不知美與丑是相比較而存在,彼此相生肃弟,而又相互轉(zhuǎn)化玷室;人都知道怎樣是善,并向往善笤受,執(zhí)著善穷缤,而不知善與惡同存一體,彼此相成感论。天下事物绅项,皆是大道自然之運化,陰陽互變之造作比肄。無極生太極快耿,太極生陰陽,陰陽成萬物芳绩,故天下事無不有陰陽掀亥,皆是一元含三,一體兩面的綜合體妥色。由于陰陽二氣的演化搪花,故任何事物都含陰含陽,在表象上就表現(xiàn)為真、善撮竿、美與假吮便、丑、惡幢踏。事物都具有兩重性和可變性的特征髓需,因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房蝉。美中有丑僚匆,丑可化美;善中有惡搭幻,惡可化善咧擂。
任何美與善的事物,本身就包含著不美檀蹋、不善的一面松申。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俯逾,根據(jù)本因攻臀、內(nèi)因、外因的條件而轉(zhuǎn)化纱昧,丑會轉(zhuǎn)化為美,美亦會轉(zhuǎn)化為不美堡赔;惡會轉(zhuǎn)化為善识脆,善亦會轉(zhuǎn)化為不善。把美的事物當(dāng)成永恒的美善已,把善的事物當(dāng)成絕對不變的善灼捂,因而片面、執(zhí)著地去追求换团,結(jié)果必然適得其反悉稠。
修真人應(yīng)該懂得,大道之妙艘包,美者貴乎藏的猛,善者貴乎隱。天地造萬物之神機想虎,循環(huán)無端卦尊,無始無終,人無法知道其中的奧妙舌厨。世人所知之美岂却,所知之善,皆是大道運作的一種自然顯露。世人只知表象的美與善躏哩,而不知美與善是自然無為中的產(chǎn)物署浩。人只知美之為美,只知美之華麗表象扫尺,而不知心靈美之內(nèi)核筋栋;皆知善之為善,而不知真善的實質(zhì)器联。追求有形之美二汛,有為之善,并以此炫耀于外拨拓。此種出于私心的華表之美肴颊、有為之善,是為不善渣磷、不美婿着,有害于心身,損性害德醋界,故應(yīng)視之為惡竟宋。
大道本是渾然一炁,沒有美丑善惡之分形纺。若說美說丑丘侠,說善說惡,皆為道之偏逐样。大道之狀蜗字,儒家曰“隱微”,其中有不睹不聞之要脂新;釋家曰“那個”挪捕,其中有無善無惡之真;道家曰“玄關(guān)”争便,其中有不思不慮之密级零。大道根源本來如此,一經(jīng)人的主觀想象滞乙,便落入后天巢臼(jiù)奏纪;一經(jīng)人的心思擬議,便墮(duò)入蹄窩斩启。雖然古圣仙賢以美善贊嘆大道之妙亥贸,皆是就道的恍惚之象而言浇垦,并非實指某個物象的端倪炕置。世間事物,有善就有惡相對甚纲,有美就有丑相隨介杆。美丑善惡燃观,都是后天陰陽之氣所生的對待,才有此正負參差之不齊,而非先天一氣的渾然整體往核。太上在此以美丑善惡相比較硫痰,是在教人要知大道之一,凡是執(zhí)著于美丑善惡一端,都是舍本逐末腹尖,都不是大道热幔。
佛魔在一心乐设。人心善惡,皆由心性绎巨。心善則佛近尚,心惡則魔。佛魔無定性场勤,但隨心念之善惡以為轉(zhuǎn)移而已戈锻。誠實、謙恭和媳、慈悲格遭、勤儉,善念也留瞳。欺詐拒迅、驕慢、嗔(chēn)恨她倘、淫惰璧微,惡念也。故一念善硬梁,則佛應(yīng)之前硫,心身環(huán)境成為祥和,而化于佛荧止。不獨善念愈善屹电,惡者亦轉(zhuǎn)而為善阶剑。一念惡,則魔應(yīng)之嗤详,身心環(huán)境轉(zhuǎn)為惡劣个扰,而化于魔。不獨惡者愈惡葱色,善者亦轉(zhuǎn)而為惡递宅。故曰:凡圣不出一心,善惡皆由心造苍狰。心佛則佛办龄,心魔則魔,理之固然也淋昭。
【故有無相生】
“故有無相生”俐填,“故”字,即事之因翔忽∮⑷冢“故”字在此處,是承接上句而言歇式。
所謂“有”驶悟,是指天下一切有名象之事物,如有天地材失、有人物痕鳍、有動植飛潛、日月星辰等龙巨,凡是可視可見笼呆,有象有名者,皆謂之“有”旨别∈模“有”是相對于“無”而言,是無極大道所生之子秸弛,泛指天地人萬物铭若,皆謂之“有”。
所謂“無”胆屿,是指大道未動前的元始一炁狀態(tài),非常人所理解的什么都沒有偶宫》羌#“無”是指一切肉眼視之不可見,凡耳聽之不可聞纯趋,希夷微妙憎兽;只可以神會冷离,不可名狀,不能言表者纯命,皆謂之“無”西剥。無,就是先天無極大道亿汞,就是宇宙本源瞭空,是生萬有之母。
“有無相生”疗我,是指有與無互相轉(zhuǎn)化咆畏,相生相依,相循相因吴裤【烧遥“相生”即生生不已,變化無窮之義麦牺。此句是太上恐后人執(zhí)著于有钮蛛,迷戀于可見可聞的顯態(tài)事物,而陷入“有”中不能自拔剖膳;又恐怕世人誤認為肉眼不可見的一切事物為實無魏颓,而執(zhí)于頑空。所以告示世人“有無相生”之理潮秘。人們只知有形的顯態(tài)世界琼开,而不知伴隨其間、如影隨形的隱態(tài)世界的存在枕荞;只知能見能聽中的“有”柜候,而不知不能見不能聽中的“有”。不知虛無自然中的元炁躏精,才是萬物之源渣刷,才是萬有之有。人皆知有之為有矗烛,無之為無辅柴,而不知“有而不有”,乃是“以有入無”瞭吃;“無而不無”碌嘀,又是“以無入有”。有無不顛倒歪架,則陰陽不復(fù)返股冗;陰陽不復(fù)返,則相生之道不能立和蚪。所以止状,有無相生之妙烹棉,變化無窮,隱顯莫測怯疤。由此可知浆洗,世界事物皆有顯有隱,有中有無集峦,無中有有伏社;有無相生,循環(huán)不已少梁,周而復(fù)始洛口。物從虛中生,有從無中來凯沪,無可化而為有第焰,有可化而為無,永遠處于相互轉(zhuǎn)化之中妨马。
世人只知有中生有挺举,如人生子,雞生蛋之類的有有相生烘跺。而對“無中生有”湘纵,對萬物從無中生出,認為是一件不可思議之虛無事滤淳。古今中外崇信唯物論者梧喷,除了絕對否定“無中生有”這個概念之外,要么就是給太上扣上頂“虛無主義”的帽子脖咐。更有曲解者铺敌,斷定老子的“無”,就是什么都沒有屁擅,更不理會“相生”二字的內(nèi)涵偿凭。如果勉強用現(xiàn)代物理學(xué)的質(zhì)能互變原理,去理解“有無相生”派歌,雖有一定道理弯囊,但也不能透徹完全。唯有進入道境之中胶果,才能真知“有無相生”的出神入妙匾嘱。
修真亦是在有無相生中,造化天地早抠,運用陰陽霎烙,從后天復(fù)返先天。打坐之初,萬緣放下吼过,心中了無一事,垂簾塞兌咪奖,返照丹田凝神又調(diào)息盗忱,調(diào)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羊赵,神炁相抱趟佃,頃刻間進入杳冥(yǎomíng)之地,此即是“無”昧捷。無到至極闲昭,靜定生動,忽然一覺而起靡挥,此即是“有”序矩。此一念雖說是有,卻是無中之有跋破,是天然本真之閃現(xiàn)簸淀,混混續(xù)續(xù),神依炁立毒返,炁依神行租幕。似無知卻有知,似無覺卻有覺拧簸,此即是玄牝之門立起劲绪。此時恪守規(guī)中蕴纳,凝神象外洪燥,一呼一吸,一往一來崇决,與天地交通弟劲,炁歸玄竅祷安。炁正時息息皆自然,任游道遙兔乞,我性命之根汇鞭,仙佛圣真之本,皆在此有無造化之玄妙中庸追。
【難易相成】
“難易相成”霍骄,所謂“難”,就是因天時不利淡溯,人事不通读整,悖(bèi)亂乖違,事遇不順咱娶,心不能如愿米间,力不能從心强品,愿不能實現(xiàn),事不能成就等等屈糊,皆謂之“難”的榛。
所謂“易”,就是沒有主觀造作逻锐,不用心機夫晌,自然而然,無為而為昧诱。順天理晓淀,識地利,盡人事盏档,凡事都能順而有成凶掰。
“難”與“易”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體,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xiàn)蜈亩。有先難后易者锄俄,有先易后難者,有難易相間者勺拣。難易互變奶赠,易難同源,其機皆在于心药有。難與易毅戈,本來是互為成功的原則,其重點在于這個“成”字愤惰。天下沒有容易成就之事苇经,但天下事都在成功的那一剎(chà)那,易最客易的宦言。凡事的開始扇单,看來都很容易,但做起來都往往難難不斷奠旺。故“圖難于易”蜘澜,卻是成功的要訣。
對于“難”响疚,不可畏鄙信,不可妄生穿鑿,不可妄思妄作忿晕。只要靜心定性装诡,一心不亂,因事應(yīng)物,因物處物鸦采,靜觀其變宾巍,隨其自然之性,則難自變?yōu)橐子娌τ凇耙住笔衿幔豢奢p忽懈怠,心慌意懶咱旱,任意悠游。物來不順應(yīng)绷耍,事至不能通吐限,失時錯機。如此褂始,則易即變?yōu)殡y诸典。難與易是可變之對待,相背相成崎苗,轉(zhuǎn)化之竅狐粱,皆在于心之見解與知覺。若不明其理胆数,執(zhí)迷于有欲有為肌蜻,雖至易之事,終變?yōu)殡y必尼;若能以道識妙蒋搜,定心識竅,雖至難之事判莉,也能化難為易豆挽,事而成就。由此說來券盅,難易之化帮哈,全在于心。此即“難易相成”之義锰镀。
【長短相形】
“長短相形”娘侍,“長”與“短”,是計量距離之比較泳炉∷嚼伲“相形”,即如影隨形胡桃,是比喻人的身形與身影之永不相離踩叭。天下之事,有長必有短,有短必有長容贝;長短相依自脯,互為一體。人各有品德的高下優(yōu)劣斤富,物各有尺寸的長短膏潮。萬物本無長短,皆出于一炁之本满力。陰陽互變之后焕参,才演化出長與短、高與低油额。故一可生萬叠纷,萬中有一;萬不為長潦嘶,最終歸一涩嚣;一不為短,可生萬有掂僵。故古有“尺有所短航厚,寸有所長”之說。
人最可悲的就是目光短淺锰蓬,不識人生世理的短長幔睬。一切以我為核心,崇拜金錢至上的人生哲學(xué)芹扭,以追求名利為價值取向溪窒。對人生為何而生,為何而死冯勉?人從何處來澈蚌,又到何處去?一概茫然不知灼狰,抱著一顆“醉生夢死混人生”之心宛瞄,行短視無明之為,造萬端之業(yè)而不知交胚。待到三寸氣短時份汗,背負著沉重的業(yè)債包袱,流浪生死蝴簇,實是可憐杯活!
人總是抱住一個四大假合之凡軀,隨欲所動熬词,我行我素旁钧,管它顛倒與長短吸重,管它命歸南北與西東。凡事只看眼前歪今,不顧長遠嚎幸;只圖一時享受,卻往往為害終生寄猩;雖也求健康長壽嫉晶,卻往往自賤而短生√锲看人都是別人短替废,看己都是自家長。閑來不思己之過泊柬,總是議論別人的是非與短長椎镣。心胸狹窄,不知“牢騷太盛防腸斷彬呻,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語)”。如此昏昏噩噩柄瑰,何日能邁出這漫漫長夜闸氮、茫茫苦海教沾,重塑自己的新生蒲跨,而返歸無極之鄉(xiāng)!
修真人應(yīng)知長短互補之理授翻。今日之長或悲,未必不是將來之短;今日之短堪唐,未必不會變?yōu)槲磥碇L巡语。長與短都是事物演變過程中的暫時現(xiàn)象,且不可固執(zhí)一端淮菠。而應(yīng)當(dāng)反而用之男公,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合陵;見人之所短枢赔,化為我之長。相與比并拥知,長短相生踏拜。修真人最緊要的是,不生長短是非之心低剔,不起人短我長之念速梗,不有太過或不及之為肮塞。虛心下氣,視短長為一镀琉,何有長短之分?何有短長之事?如此清心慮念峦嗤,何愁不能靜心!“長短相形”,又如一出一入之呼吸屋摔,在任督二脈中往來不息烁设,前行短、后行長之謂也钓试。
【高下相傾】
“高下相傾”装黑,“高下”是豎向直線之比喻,是“有名”的概念之辭弓熏。天高為上恋谭,地低為下。天不傲其高挽鞠,地不卑其下疚颊。天高地低,各安其本分信认,循其自然而成材义。
所謂“相傾”者,即“高”與“下”的互變道理嫁赏。天有厚德其掂,高而不傲其高;地有厚德潦蝇,低而不自卑其低款熬。高與低,是相比較而存在攘乒,心相感而互應(yīng)贤牛,氣相通而互生。天地各盡其職则酝,各安其分盔夜,養(yǎng)育萬物不圖報,此乃天地之大德堤魁。若高者自恃其高喂链,而有凌物傲世之氣,就是高傾于下妥泉,不成其為高椭微;若是下者不自安于下,而有欺高滅上之心盲链,則是下者傾于高蝇率。此兩者“相傾”迟杂,皆是失位背理,違背自然法則本慕,必得其反排拷。
高與下,本來就是相傾而自然歸于平衡的锅尘。其要在于一個“傾”字监氢。高高本在上,低低本在下藤违,從表象上看浪腐,絕不是平等齊一,這是人感知的局限性顿乒。天地宇宙议街,本來都是在周圓旋轉(zhuǎn)之中,隨著時空的運轉(zhuǎn)而變化璧榄,并無絕對的高下之分特漩。譬如地球在運行轉(zhuǎn)換中,白晝時骨杂,人頭頂藍天涂身,足踏大地,好似藍天在上為高腊脱,足立地下為低访得。當(dāng)夜晚日落月出時龙亲,地球運行到背面陕凹,人本是頭朝下而足向上。只是地球有巨大的引力作用鳄炉,人無此顛倒之感而已杜耙。又如一根棍子,上可以顛倒為下拂盯,下亦可調(diào)位朝上佑女,本無絕對的上下之分,全是人為所致谈竿。
人的高下概念团驱,僅是一種感知。天地在時空的運轉(zhuǎn)中空凸,本無高下之分嚎花,只是各自沿著自然界的圓周法則,循環(huán)往復(fù)呀洲,永無止息地運轉(zhuǎn)著紊选。由此可知啼止,凡事崇高必有傾倒,而復(fù)歸于平衡兵罢。凡事物低下献烦,必然要傾向于高,高到一定限度卖词,自然復(fù)歸于平巩那。在宇宙天地的弧形回旋律中,高下本來同歸于一律坏平。佛說“是法平等拢操,無有高下”,就是這個意思舶替×罹常《易經(jīng)》泰卦九三爻說:“無平不陂(bēi),無往不復(fù)”顾瞪,亦是同理舔庶。
“高下相傾”之理,是說世間萬物凡是傾倒者陈醒,皆是失道之正氣惕橙,貪身外之邪氣所致。修真人若能持正而修钉跷,所處或高或下弥鹦,皆安于本分。見高而為下爷辙,順自然天理彬坏,曲己全人。見高不生忌妒膝晾,處低下安靜之心栓始;居高而不見高,處低不覺低血当,則大道之實理明矣幻赚。
【音聲相和】
“音聲相和”,天地之間臊旭,陰陽生五行落恼,五行成萬物,萬物皆含金木水火土五種質(zhì)性离熏。五行無不有質(zhì)性佳谦,有質(zhì)性的東西都有聲,有聲即有音撤奸。音聲分五階吠昭,聲中有音喊括,音響成聲。金空則響矢棚,響則有聲而音和郑什。木被風(fēng)搖,搖之有聲而音和蒲肋;水激有聲而音和蘑拯;火烈有聲而音和;土為缶(fǒu)器兜粘,撞擊有聲而音和申窘。物之有音聲,是因?qū)嵵卸刑摽字幔搶嵪鄵舳籼攴ǎ摱諔?yīng)則為聲。聲中有音路鹰,音響成聲贷洲,無物不有聲音,無物不有聲晋柱。聲與音是陰陽互合优构,虛實相應(yīng),震蕩相擊雁竞,而所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波流钦椭。上唱下必合,有音必有聲碑诉,皆生之于自然彪腔。
聲與音相和,才構(gòu)成自然界和諧的音律联贩。因此又有“禽無聲漫仆,獸無音”的說法捎拯±峄希《禮記·樂經(jīng)》說:“感于物而動,故形為聲署照。聲相玄祸泪,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建芙∶话”音聲是五行的反應(yīng)。五行平衡禁荸,音聲必和右蒲。音聲相和阀湿,才能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陶冶性情瑰妄,使人愉悅祥和陷嘴。聲音失和,則會蕩出刺耳的怪聲狂調(diào)间坐,使人放蕩不羈灾挨,心性發(fā)狂。今之社會進入物質(zhì)化時代竹宋,人們物質(zhì)享受之心越來越重劳澄。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心浮躁不安蜈七;體內(nèi)陰陽失衡秒拔,五氣不和。表現(xiàn)為缺乏自制力飒硅,心中煩躁溯警,肝火旺盛,腎水不足狡相,故心血管系統(tǒng)梯轻、神經(jīng)系統(tǒng)多病。
人心的價值取向越攀越高尽棕,以我為核心的私字日益膨脹喳挑,貪多求高,貪大求強滔悉,愈趨愈烈伊诵。此種不和之心音,表現(xiàn)在內(nèi)回官,就是缺乏中氣曹宴,不能心平氣和;表現(xiàn)在外歉提,則是聲色俱厲笛坦,缺乏和顏悅色。細觀今人追求狂歌亂舞之種種神情苔巨,即可盡知人心中的黃鐘之音已嚴重失調(diào)版扩。
修真人講究心平氣和,有德性涵養(yǎng)之人侄泽,皆是虛心下氣礁芦,言語謹慎,聲調(diào)平和,此乃德之自然流露柿扣。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小天地肖方,是在中和意識場的統(tǒng)御下而趨于中和。人體中和態(tài)的形成未状,需要真炁能量的充足才能形成窥妇。這種中和之炁能量場的流行,才能使修者心身整體的愉悅和諧娩践。表現(xiàn)在外活翩,就是一身正氣,平易近人翻伺,不嚴而威材泄;外貌慈眉善眼,待人慈祥和藹吨岭,語音平和而流暢拉宗。
【前后相隨】
何謂“前后相隨”?無名之始謂之“前”,有名之后謂之“后”辣辫。天地之始終旦事,人事之循環(huán),萬物之輪回急灭,上行下必效姐浮,前進后必隨,此乃天理之自然葬馋。一動一靜卖鲤,萬物而生。陰陽相隨畴嘶,一寒一暑蛋逾;日月運轉(zhuǎn),四季相序窗悯;春夏秋冬区匣,氣候相隨……由此類推,世間事物蒋院,皆為一正一反亏钩、一去一來、一清一濁悦污、一消一長等等铸屉,皆有相因相隨之理钉蒲。
前與后切端,本來是相隨而來,相隨而去顷啼,無有界限踏枣。無論是時間的前后昌屉,或者是空間的前后,都是人的主觀意識形成的定勢茵瀑,人為劃定的界限间驮。它的重點就在這個“隨”字上。前去后來马昨,后來又前去竞帽,時空人物的腳步,永遠跟著不斷地追隨回轉(zhuǎn)鸿捧,永無休止屹篓。
太上所指出的“前后相隨”之句,意在類比自然大道的規(guī)律匙奴。前與后都是相對的堆巧、暫時的,由對立而同行泼菌,由比較而存在谍肤。古有“欲進先退”,“后退一步哗伯,海闊天空”之訓(xùn)荒揣;先輩有“原來退步是向前”的體悟等,皆是教人正確地認識萬物焊刹,掌握運用執(zhí)中(即中庸)法則乳附。
以上所說的“有無、難易伴澄、長短赋除、高下、音聲非凌、前后”等六種現(xiàn)象界的相互關(guān)系举农,都是在自然旋轉(zhuǎn)的規(guī)律中相互為用,互為因果敞嗡。是太上教化世人認識颁糟,自然界沒有絕對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喉悴。其旨在于教人要認識道的妙用棱貌,效法天地宇宙的體然法則,不執(zhí)著箕肃,不落偏婚脱,不自私,不占有。對待世間萬物不可執(zhí)于一端障贸,不可迷于表象错森,不可惑于有為。
太上列舉這六對矛盾篮洁,其旨在于教導(dǎo)人們:有無彼此而相生涩维,難易相反而相成,長短因比較而存在袁波,高下因時空而顯現(xiàn)瓦阐,音聲由對立而和諧,前后因時序而相隨篷牌。這些相反相成的關(guān)系垄分,都是因為陰陽互變、正反相成娃磺,互相影響而產(chǎn)生的作用力薄湿。看問題不僅要看正面偷卧,而且更要看重反面豺瘤;不僅要重視陽的一面,更要看到陰的一面听诸;不僅要重視顯態(tài)的存在坐求,更要重視隱態(tài)的存在。要知白守黑晌梨,知陽守陰桥嗤。多從反的、隱的關(guān)系內(nèi)涵中仔蝌,觀察把握正的泛领、顯態(tài)的變化關(guān)竅。如此執(zhí)兩用中敛惊,心明理順渊鞋,才能始終處于主動地位。此正如有詩所云:“道通天地有形外瞧挤,思入風(fēng)云變態(tài)中锡宋。”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特恬,行不言之教执俩。】
“是以”二字癌刽,是承上句接下句之銜接辭役首〕⒇ぃ“圣人”,即知天知地大智慧者宋税√福“無為”即自然大道讼油〗苋“圣人處無為之事”,是說圣人皆是通曉天地萬物之理矮台,深知自然大道運化之機乏屯。順應(yīng)天時,以德化民瘦赫,以眾生之心為心辰晕。清靜無為,效法天道席揽,以道德處世應(yīng)事羊精。不自妄為卒蘸,本以無為,故能心合宇宙窘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宜咒,所以能在無為中造福天下惠赫。
所謂“處無為之事”,是說為而無為的原則故黑。一切作為儿咱,應(yīng)如行云流水,義所當(dāng)為场晶,理所應(yīng)為之事混埠。作過了,如雁過長空诗轻,風(fēng)來竹面岔冀,不著絲毫痕跡,不留纖芥在心概耻,空空蕩蕩使套,一片純凈。
“行不言之教”鞠柄,是說萬事以言教不如身教侦高,光說不作,或作而后說厌杜,往往都是徒費口舌而已奉呛。正如司馬子長所說(應(yīng)為司馬遷引孔子言):“我欲載之空言计螺,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谱常”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登馒。
“不言”者,即大道本無所為咆槽,又無所言陈轿。道雖不言,卻蘊寓著無窮之理于萬物之中秦忿。天司其覆麦射,地司其載,圣人司教化人民灯谣。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潜秋。天地以無心而養(yǎng)育萬物,圣人以無心而教化萬民胎许;天地以不言而善應(yīng)峻呛,圣人以寂靜而感通。圣人之所以能“處無為者”辜窑,蓋因不待為而事始成钩述;“行不言”者,因不須言而教始明谬擦。心靈上的感而遂通切距,即是“不言而言”。過而即化惨远,就是“無為而為”谜悟。經(jīng)中教人,皆是在于啟發(fā)人性分中固有本然之妙理北秽,都是讓人自悟本性而已葡幸。在心性之外,圣人何曾多言過?
【萬物作焉而不辭贺氓,生而不有蔚叨,為而不恃≌夼啵】
“萬物作焉而不辭蔑水,生而不有”,天地造化萬物扬蕊,千變?nèi)f化搀别,千種萬類,自然而然尾抑,當(dāng)作而作歇父,自動運行蒂培,從不辭謝而停止。圣人教化萬民亦是如此榜苫。天地生育萬物护戳,皆是自然而然。以無心為心垂睬,以萬物之心為心媳荒,從不容于有心,大公無私羔飞,創(chuàng)造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肺樟。天地雖然無為檐春,無為中自有“不為而為”之妙用逻淌。天地造福萬物,不求人知人見疟暖,不炫耀己功卡儒,不自恃己能,不居功自傲俐巴,不圖其回報骨望。圣人教民亦是如然。
天地有好生之德欣舵,萬物有好生之情擎鸠。天地以其好生之德養(yǎng)育萬物,萬物以其好生之德養(yǎng)育人類生命缘圈。稻麥蔬菜為人類供給食物劣光,犧牲自己的微小生命,成就人類的大命糟把;藥材奉獻了自己的全身绢涡,以其德性治人身之病。這就是大公無我的精神遣疯!人與萬物本為同根所生雄可,與萬物同體,息息相關(guān)缠犀,休戚(喜樂和憂慮)與共数苫。花木不辭勞作辨液,吸聚天地精華虐急,制造新鮮氧氣,供養(yǎng)人類呼吸養(yǎng)命室梅;又將人類吐出的二氧化碳等污濁之氣戏仓,吸入己身疚宇,再造加工。人與萬物共生天地之間赏殃,相互依存敷待,各取所需,互惠崢嶸仁热。造化的神奇榜揖,互惠的巨大力量,是人的主觀意識所難思議的抗蠢。
天地萬物皆具有利益人類的善德举哟,奈何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失去了本有的天真道性迅矛。非但對天地萬物知恩不報妨猩,反而破壞自然,回報天地以私欲惡心秽褒,真是太不應(yīng)該壶硅!修真人須知相生相克之理,當(dāng)效法天地萬物好生之德销斟。若久行不仁庐椒,必得不仁之報,絲毫不差蚂踊。有道是“心存好生必長生约谈,多行逆暴則自亡”;合道則生犁钟,失道則亡棱诱。修道之理盡在其中。
【功成而弗居特纤。夫惟弗居军俊,是以不去∨醮妫】
“功成而弗居”粪躬,“弗”,即不昔穴。天地間的萬物镰官,都是不辭辛勞地在造作著,以盡其天性吗货,以它們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泳唠,無私地奉獻給大自然。它們雖然勞作不息宙搬,生長不已笨腥,但卻從不據(jù)為己有拓哺;養(yǎng)育了人類萬物,卻從不恃功自傲脖母。也從不把自己創(chuàng)造的財富占為私有士鸥。無論山林樹木,谷物蔬菜等等谆级,都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烤礁,奉獻給了人類。這便是萬物的天德之性肥照。
“弗居”的“居”字脚仔,就是占住的意思。正因為天地萬物這種不占為己有的德性舆绎,才使人更加尊敬鲤脏,并從中體認自然天性的偉大。故修道者“以萬物為師”亿蒸,就是“師”萬物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凑兰。
天地賜萬物以生命掌桩,成就萬物之性边锁,其功浩大,其德深厚波岛。但天地從不以功自居茅坛。圣人舍己忘私,德育萬民之生则拷,成就萬民之性贡蓖,助萬物完備天理,其功德齊天煌茬。但圣人功成事就斥铺,謙退于后,不以高位而自居坛善。這是圣人效法天地“功成而弗居”的德性晾蜘。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眠屎,“夫”字是銜接承上之辭剔交。“惟”者改衩,獨的意思岖常。“居”者葫督,占住之意竭鞍。此句是說板惑,惟獨圣人功成不居其位,虛心應(yīng)物偎快,忘名忘相洒放,無人無我。不見有為之跡滨砍,不立教化之名往湿,故曰“不居”。
道德自圣人而立惋戏,教化隨圣人而出领追。圣人之心雖不居其功,其功不會因圣人之“不居”而離去响逢,而是福德常在绒窑,永不離身。圣人道德高于天下舔亭,天下人自然歸伏于圣德之下些膨。正如大海之水,萬派千流钦铺,不求歸而自歸矣订雾。故曰“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矛洞⊥莅ィ”
【本章說解】
首章言萬物從無名中來,本章又言萬事從無欲中去沼本,都是歸于無為噩峦。太上所說的“無為”,并非不為抽兆,而是不妄為识补,順應(yīng)自然,為當(dāng)為之為辫红,在無心中去為凭涂,也就是“為無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存在厉熟,都含有相反相成的對立關(guān)系导盅,因而事物中才有難易、長短揍瑟、高下白翻、音聲、前后等對待÷蒜桑“為”與“無為”也是相反的對立關(guān)系岛琼,而“為無為”卻是兩者的巧妙結(jié)合,是道的執(zhí)中應(yīng)用巢株。
“道”與“名”也如同正反相合的邏輯辯證槐瑞,不自立于不變的肯定與否定形態(tài)「蟀“道”的定名困檩,都是為了表達的方便,姑且名之而已那槽。道是“變動不居悼沿,周流六虛”的不定態(tài),其名只是人為意識的塑造而已骚灸。叫它是“道”糟趾,已是頭上安頭,著于名相了甚牲。要想明白這個不可見义郑、不可聞之道,只有在萬事萬物中去體認丈钙,在應(yīng)用上去體會非驮,才能了解“有無同出而異名”的道妙。因此著恩,太上才在本章推出美與善等道理院尔,加以闡發(fā),讓人從中體悟大道喉誊。
大道之理,都是辯證的統(tǒng)一體纵顾。有真善美伍茄,便有假丑惡;天堂雖好施逾,卻總有人偏要追求地獄敷矫;無為之境雖使人向而往之,但卻總有人愿意沐浴在有為的苦海里汉额。與其舍一而取一曹仗,不如兩兩相忘,不執(zhí)著于真假蠕搜、善惡怎茫、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遙自在。所以真假轨蛤、美丑蜜宪、善惡都是形而下人為的相對假立,沒有絕對標(biāo)準祥山。
美與善是古今中外人所景仰圃验、所追求的境界。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缝呕,都要求做人要達到至善澳窑,生活行為要做到至美的境界,為做人學(xué)道樹立了一個美善的架構(gòu)供常。這是完全必要的照捡。否則做人便無所遵循,無正確的人生導(dǎo)向话侧。但是作為修德證道栗精,修到一定層次,則要明白道本為一之理瞻鹏。即“變生于定”悲立,二由一起。凡是人以主觀意識之心所為的美與善之道新博,一落入后天痕跡薪夕,即已染上不善不美的灰塵,因為其中已摻雜了私心有為的成份赫悄,而使美與善失去了天然的純真原献。
修真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可過份偏執(zhí)埂淮。即使偏執(zhí)于真善美姑隅,偏執(zhí)于仁義道德,也會求益反有害倔撞,求德反損德讲仰。蓋因性中仍有塵,難入真道境痪蝇。故人常說:“愛美成癖(pǐ)鄙陡,癖好是大病□飭”愛美趁矾,是享受欲的必然趨向。向善给僵,是要好心理的自然表現(xiàn)毫捣。“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作好事”培漏,都是上古時代的道化與德治溪厘,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在今日物質(zhì)第一的世界里牌柄,要真正實現(xiàn)這種理想境界畸悬,還需一個相當(dāng)長的過程。
太上從第一章至本章的大段闡述珊佣,從形而上道的“無名”開始蹋宦,一直到形而下的名實相雜,再到“同出而異名”因果相對的道理咒锻,自始至終冷冗,都是要人勿偏執(zhí)一端,莫陷入執(zhí)著惑艇。
修道者為了追求真理蒿辙,又必須先立起一個目標(biāo),在主觀意識中建起至真滨巴、至善思灌、至美的境界,由有入無恭取,執(zhí)兩用中泰偿,方合道義。道就是佛家所說的“真如”蜈垮。真者如也耗跛,如其真也。如果把“真如”確定在美善的范疇攒发,這個“真”也就不會如如自在了调塌。這是修真者在思想觀念上必須突破的大問題。因此佛學(xué)以解脫理解上困擾的“見惑”晨继,觀念上困擾的“思惑”烟阐,也就是道家的“為無為法”,并作為證道的重心所在紊扬。由此可見,佛家與道家學(xué)說本為一家唉擂,理本同根同源餐屎。只是道家用歸納法來指示,釋家用演繹法來詳析而已玩祟。
大道之妙腹缩,不無不有,不色不空,物物全彰藏鹊,人人本具润讥。此乃天地未始之大象,乾坤未立之祖根盘寡,不屬于思求楚殿,也不能言會。修道之人竿痰,若能離去分別之心脆粥,絕去名相之念,歸道德于心身影涉,以無為而應(yīng)物变隔。不起美丑善惡之想,不生有無之見蟹倾;不存難易之謀匣缘,不有長短之爭;不行高下相傾之事鲜棠,不作音聲逆順之為肌厨;絕去凡塵纏繞之弊,除卻牽強傲忤之心岔留。如此靜心定性夏哭,則萬有之實理,未嘗不空献联;萬事之幻境竖配,一目了然。到此境界里逆,雖不以道德自居自有进胯,但道德之功力,卻終身不去矣原押。
本章的要旨胁镐,是教人要效法天道“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诸衔,全力奉獻盯漂,而不辭勞瘁(cuì)。不計較名利笨农,功成而不據(jù)為己有就缆。萬物皆是秉承天地生生不已之德,所以萬物也像天地一樣谒亦,只有付出竭宰,沒有占有之心空郊,沒有回報之念。人若能效法天地萬物之心切揭,去做人處事狞甚,那才是最高的道德風(fēng)范。如果以為我對社會貢獻太多廓旬,得到的卻很少哼审,那就是怨天尤人的怨恨心理,不是效法天地之德嗤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