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劉宇. 實踐智慧的概念史研究[M].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13.
簡介:本書是首部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西方實踐智慧思想發(fā)展史的專著。實踐智慧是實踐理性的德性著蛙,是古代倫理體系中的核心德性之一辉哥。在亞里士多德的界定中桦山,其基本含義是指能夠使人在具體的實踐事務中做出合理思考攒射、踐履良好行為,并最終實現(xiàn)幸福的那種理智品質(zhì)恒水。他的闡釋使其成為西方實踐哲學傳統(tǒng)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会放,更在當代西方實踐哲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代實踐哲學中的亞里士多德主義思潮钉凌,力圖從亞里士多德的倫理政治哲學中尋求理論資源咧最,批判和反思現(xiàn)代社會的某些問題,尤其是人們的實踐生活被科學技術(shù)思維所主宰而造成的諸般惡果御雕。實踐智慧植根于生活世界矢沿,把握但不刻意改造生活實踐的千姿百態(tài),始終以造福人類生活為旨歸酸纲。它無疑為現(xiàn)代社會所亟需咨察。
序
實踐哲學傳統(tǒng)開端于亞里士多德,他首次明確地區(qū)分了實踐哲學和理論哲學福青。但摄狱,在當時,占據(jù)第一哲學寶座的仍是形而上學无午。在其后的發(fā)展中媒役,實踐哲學也總是匍匐在形而上學和知識論這種基礎理論的羽翼下。直到19世紀宪迟,黑格爾哲學的登峰造極后酣衷,形而上學或理論哲學遭遇挑戰(zhàn)。20世紀的實踐哲學轉(zhuǎn)向次泽,即實踐哲學終于擺脫了理論哲學的陰影穿仪,獲得獨立的地位甚至要成為第一哲學,構(gòu)成了現(xiàn)代哲學的主潮流意荤。其中啊片,有幾個聲勢浩大的哲學思潮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玖像、存在主義紫谷、亞里士多德主義實踐哲學的復興。
實踐哲學所面臨的的根本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guān)系問題”捐寥,但重要的不是在存在論層面上是否將實踐活動視為第一性的人類活動的問題笤昨,而是在方法論層面上是否承認理論活動的有限性的問題。現(xiàn)實的實踐哲學首先承認理論理性在把握實踐時的有限性握恳,看到理論與實踐的根本差異瞒窒,從而承認理論思維與實踐思維的根本差異,把焦點放在實踐思維的特殊方式上乡洼。實踐智慧是現(xiàn)實的實踐哲學的核心概念崇裁,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實踐哲學和理論哲學在方法論上的根本差別陵像。
導言
一、研究對象及譯名問題
(一)研究對象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西方實踐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實踐智慧寇壳。
作為一個日常概念(日常用法),指一個聰明能干的人所具有的的那種品質(zhì)妻怎。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壳炎,被普泛地解釋為能使人理解實踐生活的終極目的,把握實現(xiàn)目的的方式和手段逼侦,從而過上幸福生活的那種智慧匿辩,成為古代倫理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德性之一。
它在當前的實踐哲學和實踐研究領域(如倫理學榛丢、政治學铲球、教育學、法學晰赞、技術(shù)哲學稼病、生態(tài)學、臨床醫(yī)學等)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掖鱼。學界普遍將實踐智慧看作是處理實踐思維的核心問題然走,即知與行、理論與實踐戏挡、思想與行動之間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概念芍瑞。
(二)研究價值
自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實踐哲學以來,這個概念就成為實踐哲學討論和研究的焦點之一褐墅,還作為人們實踐行為的一個標尺拆檬。直到近代理性主義的興起,從霍布斯開始到康德的實踐哲學對該概念的貶低妥凳,才導致它漸漸離開哲學的視野竟贯。然而,現(xiàn)代實踐哲學的復興逝钥,又使它換發(fā)了新的生命澄耍。二十世紀后半葉,英美的德性倫理學與歐陸的實踐哲學均以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為主要理論資源晌缘,從不同角度闡述并發(fā)揮了它的理論特質(zhì)齐莲,形成一股“新亞里士多德主義(Neo-Aristotelianism)”浪潮×谆可以說选酗,這個概念的歷史見證了西方實踐哲學傳統(tǒng)的跌宕起伏。
哲學的基本概念往往構(gòu)成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岳枷,那么概念史也就構(gòu)成了問題史的一部分芒填。因此呜叫,實踐哲學本身的各種內(nèi)在張力,即理論與實踐之間殿衰,理性與行動之間朱庆,設計與實施之間,規(guī)則與行為之間闷祥,價值與事實的張力問題娱颊,均可以通過這個概念顯現(xiàn)出來。
(三)詞源考究
實踐智慧的古希臘文如圖2所示凯砍,拉丁拼法為phronesis箱硕,英文譯為prudence或practical wisdom等,中文譯法多樣悟衩,有實踐智慧剧罩、智德、明智座泳、審慎惠昔、慎慮、智謀等挑势。
1. 這一概念的英文譯名舰罚,存在諸多爭論。一開始薛耻,學者們采用prudence來翻譯亞里士多德及古代實踐哲學中的phronesis和prudentia营罢。但是后來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
(1)支持用“practical wisdom”的一方,認為:英文詞prudence的確是從古拉丁詞prudentia中派生而來饼齿。但是饲漾,現(xiàn)代英文中的prudence早已失去了古典實踐智慧概念所內(nèi)含的道德和善的意義,只是表示對個人利益的小心算計缕溉。因此考传,采用practical wisdom(實踐的智慧)更為合適,同時也以此標明它與理論智慧(sophia证鸥,theoretical wisdom)的對照關(guān)系僚楞。
(2)支持用“prudence”的一方,認為:prudence的內(nèi)涵與phronesis一樣枉层,除了包括實踐理智的思慮泉褐,還包含著思慮之后的行動,但practical wisdom是好的思慮和判斷鸟蜡,只表達了phronesis的理智方面膜赃,而實踐智慧區(qū)別于理論智慧的根本之處不在于對象的抽象或具體,而在于目的是“知”還是“行”揉忘,因此建議沿用“prudence”跳座。
(3)其他譯法端铛,還有學者使用wisdom或intelligence。
小結(jié):當前疲眷,多數(shù)學者還是使用prudence和practical wisdom來指代phronesis禾蚕,而用prudence來指代prudentia。
其他注意事項:但是狂丝,在翻譯亞里士多德之前或斯多亞派的phronesis概念時换淆,也有學者使用thought,因為在蘇格拉底美侦、柏拉圖哪里,phronesis并不特指實踐活動中的智慧魂奥,它與沉思普遍真理的理論智慧并不區(qū)分菠剩。
2. 這一概念的中文譯名,更是五花八門耻煤。因為漢語與古希臘語和拉丁語沒有任何傳承關(guān)系具壮。常見的有:明智、實踐智慧哈蝇、審慎棺妓、精明、慎慮(或智慮)炮赦,智謀怜跑。
本書作者的觀點:使用意譯的“實踐智慧”作為統(tǒng)一譯名,盡管它并不完美吠勘。但好處在于:(1)其意義的涵蓋面較廣性芬,而且脫離了日常用語的狹隘意義,更像一個哲學概念剧防。(2)“智慧”有道德上的含義植锉;(3)可以直觀地與“理論智慧”區(qū)分開。
二峭拘、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
(一)綜合討論實踐智慧思想史的重要文獻
· Douglas J. Den Uyl. The Virtue of Prudence[M]. Bern: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1. (尤爾《實踐智慧的德性》)
· Leslie Paul Thiele. The Heart of Judgment: Practical Wisdom, Neuroscience, and Narrativ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蒂勒《判斷的精神:實踐智慧俊庇、神經(jīng)科學與敘事》)
· Albert R. Jonsen, Stephen Toulmin. The Abuse of Casuistry: A History of Moral Reasoning[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mia Press, 1988.(瓊森和圖爾敏《訣疑論的濫用:道德推理的歷史》)
(二)研究除亞里士多德之外其他思想家實踐智慧思想的文獻
研究古希臘的:· 普蘭尼克《柏拉圖的政治哲學——<理想國>和<法篇>中的實踐智慧》· 德蒂尼和韋爾南《希臘文化與社會中的機智》· 黃光雄《Isocrates及其修辭學校》· 德普《伊索克拉底對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影響》
研究當代德性倫理學的:· 德維特利《德性倫理學導論:古代希臘人的洞見》· 凱普《西塞羅與羅馬明智實踐的發(fā)展》· 尼爾森《實踐智慧的優(yōu)先性:阿奎那哲學中的德性與自然法及其對當代倫理學的意義》· 維斯特伯格《正確的實踐理性:阿奎那哲學中的亞里士多德鸡挠、行動與實踐智慧》· 論文集《中世紀的德性倫理學:十二到十五世紀對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的評注》
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 賴斯《文藝復興的智慧概念》· 加富爾《馬基雅維里與實踐智慧的歷史》
研究近代哲學:· 舍曼《德性是必需的:亞里士多德與康德論德性》· 凱恩《康德人類學中的明智理性》· 阿倫特《精神生活》· 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漢斯《實踐智慧與天意:論霍布斯的實踐理性理論》
研究古典德性系統(tǒng)的:· 維柯《論我們時代的研究方法》· 邁納《維克早期著作中的“真理-創(chuàng)造”論與實踐智慧》· 艾維拉《埃蒙德·柏克治國之術(shù)中的實踐智慧》· 卡納萬《埃德蒙·柏克的政治理性》
研究實踐智慧的復興的:· 施耐德巴赫《什么是新亞里士多德主義》· 華萊士《當代亞里士多德主義》· 沃爾皮《實踐哲學的復興與新亞里士多德主義》· 哈里曼《實踐智慧:古典的德性辉饱、后現(xiàn)代的實踐》· 格拉格爾《實踐智慧在后現(xiàn)代解釋學中的位置》· 查蘭德《利奧塔的后現(xiàn)代實踐智慧》
(三)研究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思想的文獻
實踐智慧的主要來源還是亞里士多德的實踐哲學,當代研究者的目光也主要集中于此拣展。
1. 在英美的德性倫理學中鞋囊,這方面的研究聚焦于:
(1)實踐智慧是否涉及目的,如庫珀《亞里士多德論理性與人類的善》瞎惫;
(2)實踐智慧與道德溜腐、倫理德性的關(guān)系译株,如里夫《理性的實踐: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彼得森《亞里士多德的到的洞見理論》挺益;
(3)實踐智慧與理論智慧的關(guān)系歉糜;
(4)實踐推理的模式,如肯尼《亞里士多德的意志理論》望众,奧蒂《實踐推理》匪补,納塔利《亞里士多德的智慧》;
(5)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與休謨和康德的實踐理性的比較烂翰,如夯缺,戴爾《實踐理性、亞里士多德與意志的薄弱》甘耿。
2. 在德國的實踐哲學中踊兜,海德格爾和伽達默爾對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思想的詮釋十分重要。重要的議題有:
(1)實踐智慧與技藝的內(nèi)在區(qū)別佳恬,如多恩《回到粗糙的地面:實踐判斷與技藝的誘惑》
(2)實踐智慧中的實踐判斷問題捏境,如納斯鮑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臘悲劇和哲學中的運氣與倫理》
(四)漢語界研究狀況
在我國,關(guān)于實踐智慧問題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毁葱,主要有以下四種進路:
1. 通過研究伽達默爾的解釋學垫言、海德格爾的亞里士多德詮釋,來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概念倾剿。如筷频,洪漢鼎《論實踐智慧》《當代詮釋學與實踐智慧概念》,張汝倫《歷史與實踐》前痘,韓潮《海德格爾與倫理學問題》截驮,朱清華《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的存在論詮釋》。
2. 通過德性倫理學际度,從亞里士多德地倫理學出發(fā)葵袭,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思想。如乖菱,范明生《希臘哲學史》坡锡,唐熱風《亞里士多德倫理學中的德性與實踐智慧》,劉科《亞里士多德倫理思想中的實踐智慧》《亞里士多德明智思想研究》窒所,徐長葛睦眨《實踐智慧:是什么與為什么——對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概念的闡釋》。
3. 將西方古典的實踐智慧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吵取,主要是儒家思想進行比較研究禽额,如,臺灣和海外的(華人)學者,趙雅博脯倒、潘小慧实辑、余紀元、李澤厚藻丢。
4. 從實踐哲學的根本問題(理論與實踐的關(guān)系)出發(fā)剪撬,探索新的解決方案,將實踐智慧的思想納入自己的思想框架中悠反。代表人物:王南湜教授残黑、徐長福教授(元實踐學)。
第一章 實踐智慧思想的緣起及哲學化
任何哲學概念都是從 前哲學的日常概念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斋否,實踐智慧概念也是如此梨水。而且, 實踐智慧與實踐生活聯(lián)系如此緊密茵臭,以至于概念的哲學化并不能完全改變它的感性存在狀態(tài)疫诽。在《荷馬史詩》這個希臘文化源頭之中,實踐智慧的思想就已經(jīng)根深蒂固笼恰,可以想象踊沸,它在希臘人的日常觀念中也早已深入人心歇终,但赫拉克利特對它的哲學改造第— 次使它改頭換面社证,迎來了它的哲學生涯。從而评凝,實踐智慧在詩歌和哲學中的不同形態(tài)之間追葡,形成明顯的張力。希臘哲學倫理化之后奕短,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更是使它超離日常生活范疇宜肉,為它加人理論沉思的因素,使其內(nèi)涵更加豐富翎碑, 但同時也具有著明顯的內(nèi)在張力谬返。
一、關(guān)于實踐智慧的詩與哲學之爭
(一)《荷馬史詩》中的靈魂觀與實踐智慧的緣起
1. 背景:
(1)米提斯
《荷馬史詩》的《奧德賽》中的奧德修斯是智慧的代表人物日杈。書中用足智多謀(polymetis)這個詞來形容他遣铝,這個詞由poly(多)和 metis(智謀)構(gòu)成。其中莉擒,米提斯(metis)酿炸,包括了在不斷變動的自然和人類環(huán)境做出反應中形成的廣泛實踐技能和后天獲得的智能。這里強調(diào)了奧德修斯成功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的能力和他的理解領悟力涨冀,從而能智取他的對手填硕。米提斯(metis)這個詞后來被引申為實踐知識與技能,包括神的智慧與人的各種技藝鹿鳖。
(2)荷馬的靈魂觀
· 相關(guān)的詞語:靈魂扁眯,psuche(soul)壮莹;精氣,thumos(spirit)恋拍;心垛孔,kradie,etor施敢,ker(heart)周荐;心靈/橫膈膜/肺,phrenes(mind)僵娃;心靈概作,noos(mind)。
2. 觀點:
(1)在人的靈魂結(jié)構(gòu)中默怨,心智的活動不是純粹的精神性的思維,而是與身體器官相關(guān)的復雜心理活動匙睹;(2)實踐的心智在運作時痕檬,總是有情感的成分在發(fā)揮作用;(3)心智不僅僅表示人的一種能力丘跌,也是其人格結(jié)構(gòu)的一部分唁桩,與人的性情和品質(zhì)息息相關(guān)荒澡。
(二)赫拉克利特對Phronesis的哲學闡釋
1. 背景:
三個希臘智慧之神:米提斯(經(jīng)驗性的智謀、個體性)单山、雅典娜(治國的政治智慧饥侵、公共性)、太陽神(抽象躏升、普適,后被發(fā)展為哲學或理論概念)一睁。
分別可以用以描繪對應三個不同階段:《荷馬史詩》中奧德修斯漓概、希臘城邦七賢的智慧、赫拉克利特的哲學复凳。
2. 觀點:
(1)他認為phronesis指人們實踐生活中的思考;(2)他把個人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和籌劃與公共的政治生活甚至宇宙秩序聯(lián)系起來育八,賦予實踐思維雙層的規(guī)范性;(3)人的實踐思維可以脫離神的左右和命運的擺布髓棋,洞悉宇宙秩序按声;
(4)將phronesis理性化、知識化须床,但卻使之脫離了其原有的描述心理活動的意義,其原本的情感和意志因素也被理智所遮蔽了侨颈。
(三)小結(jié)
在早期phronesis概念的發(fā)展過程中芯义,出現(xiàn)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傾向妻柒【偎《荷馬史詩》中phronesis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是內(nèi)在于行動者自身的一種綜合性的品質(zhì)计盒;而赫拉克利特則將其簡化為單一的思維功能芽丹,與邏各斯相伴而生,是公共的而非私人的咕村,有明確的尺度和比例,更像是外在于人的客觀的認知過程及結(jié)果逛万。
二批钠、蘇格拉底的實踐智慧思想
(一)學界的聲音
在實踐智慧的問題上,當代學界大多將蘇格拉底作為實踐智慧的反面典型当纱,總是依照亞里士多德的闡釋作為標準來衡量蘇格拉底的言行,以此說明蘇格拉底沒有實踐智慧的思想踩窖,甚至他本人的言行也談不上具有實踐智慧坡氯。
但本書的作者指出,“后世批評者對蘇格拉底的批評似乎都言之成理洋腮,但是,如果從概念發(fā)展的歷史以及它所呈現(xiàn)出的多樣性來看啥供,這些批評似乎不足以對蘇格拉底蓋棺定論”悯恍。
(二)蘇格拉底眼中的實踐智慧
蘇格拉底常用的幾個與phronesis意義相近的詞匯:techne(技藝)、episteme(知識)涮毫、sophia(智慧)。這三個詞語的非哲學用法贷屎,都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實際事務的智力和技能罢防,屬于經(jīng)驗層面的知識。在亞里士多德對這些詞語進行總結(jié)區(qū)分之前唉侄,人們主要是在經(jīng)驗知識與技能的意義上通用這些詞語。
在某種程度上属划,可以說蘇格拉底對這些詞語的思想界定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恬叹。盡管他沒有進行具體的詞義辨析,但他開始有意識地區(qū)分單個領域的經(jīng)驗知識與更加抽象的理性知識同眯。
(三)蘇格拉底所體現(xiàn)的實踐智慧
1. 蘇格拉底所倡導的智慧始終是一種實踐智慧绽昼,因為顯然他不是一個書齋里的哲學家须蜗,而是生活在城邦中的公民硅确。他的實踐活動不是參與具體的公共事務肿孵,而是通過教導勸勉他人進行理性的反思停做≈焕澹可以說他的實踐智慧是一種反思批判型的政治實踐所需要的那種實踐智慧烙丛。他利用言談進行著他的實踐活動河咽,向人們傳達一種合理的實踐思維方式赋元。這種合理性首要的職能在于規(guī)范性忘蟹,即消除實踐思維中的自相矛盾,澄清倫理概念的真確意義搁凸;其次的職能就是實踐性媚值,實踐者可以通過理性的反思來培養(yǎng)自己的靈魂,使其能夠始終如一地按照理性的原則行事护糖。原則性和規(guī)范性是這種實踐智慧的首要要求褥芒,所以,它將實踐的好(善)首先考慮為正當嫡良。
2. 這種實踐智慧是一種典型的理智至上的智慧锰扶,它可以控制和引導情感經(jīng)驗等非理性因素在實踐思維中的作用,始終按照理性的原則設定目的和尋求手段寝受,而這種理性似乎始終是靠語言的反復論理來進行的坷牛。這是因為蘇格拉底將人的靈魂看作是單一的理智體, 靈魂就是一個完整的自我羡蛾,靈魂的運作就是自我的主動行為漓帅,是純粹理智的作用锨亏,它既能夠理解和把握關(guān)千行動的觀念痴怨,又能夠指揮身體發(fā)動行動。因此器予, 這種實踐智慧是知行合一的浪藻。
3. 蘇格拉底式實踐智慧的缺陷是,它過于強調(diào)實踐思維的清晰與明確乾翔,不信任日常的經(jīng)驗與直覺爱葵。因此施戴,在他看來,實踐推理過程中的任何瑕疵和含糊都會阻礙行動者的判斷與決定萌丈,這使得實踐活動可能始終會處于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赞哗。他不是將實踐智慧作為實踐者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是作為客觀的可公共檢驗的理智活動辆雾,這就削弱了實踐智慧的內(nèi)在千行動者的綜合性肪笋,即作為知識情感與意志多重因素相結(jié)合的一種理智品質(zhì)。由于蘇格拉底將綜合的實踐德性歸結(jié)為理智性的實踐智慧度迂,這一點也受到亞里士多德的批評藤乙。
三、柏拉圖哲學中的實踐智慧問題
(一)關(guān)于柏拉圖實踐智慧思想的爭議
柏拉圖向來被人們稱作是“理念主義者”惭墓,似乎他只醉心于構(gòu)造抽象的形而上學理論坛梁,只講理論智慧不講實踐智慧,或是用理論智慧來代替實踐智慧腊凶。
仔細閱讀會發(fā)現(xiàn)划咐,其實不是。柏拉圖在他的幾篇后期對話中钧萍,不但已經(jīng)開始注意實踐事務的特殊性尖殃,而且試圖結(jié)合哲學思考與實踐思維,或者說划煮,試圖在理性的哲學探究的基礎上對正確的實踐智慧給予說明送丰。
(二)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對話的區(qū)分
關(guān)于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在某些方面很難區(qū)分兩者的思想弛秋,在對待phronesis這個問題上也是如此器躏。可以說蟹略,柏拉圖心目中的phronesis是對蘇格拉底思想的發(fā)展與深化登失。
1. 前面提到,蘇格拉底的時間智慧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認識實踐對象的特有功能挖炬,按照適當?shù)膶嵺`方式發(fā)揮其德性揽浙;其二是通過自我反思來認識實踐者自身的靈魂,確定實踐根本意義之所在意敛。這兩個方面分別從實踐的客體與主體表明了實踐智慧的原則性馅巷、規(guī)范性和可行性,闡明了實踐智慧的根本對象草姻,認識何為實踐的善以及如何達到它钓猬。
2. 但是,蘇格拉底并沒有細致地討論如何理解實踐對象的特質(zhì)以及如何對待他們撩独,也沒有系統(tǒng)說明實踐者對自身靈魂之關(guān)注的終極目的和意義敞曹。這些問題在柏拉圖那里得到了充分探討账月。
但是,柏拉圖從理論探討上將蘇格拉底所倡導的規(guī)范性的實踐智慧推進到了機制澳迫,甚至使得這個概念脫離了實踐領域局齿,進入到純粹思辨的形而上學領域,使得實踐智慧看上去也不再是“實踐的”智慧橄登。
(三)柏拉圖哲學中的實踐智慧思想
1.?柏拉圖的實踐智慧思想十分復雜项炼,他眼中的實踐智慧是一種總體性、綜合性的智慧示绊,它既包括對倫理政治事務的理解锭部,也包括抽象的理論知識。它甚至包括了神的智慧面褐,而人的實踐智慧則是對神的智慧的校仿拌禾。因此,這種智慧的獲得是一個辯證上升的過程展哭,是從具體到普遍湃窍、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匪傍。這種智慧在千將內(nèi)在于實踐對象的自然之善實現(xiàn)出來您市,而其前提就是認識這個自然之善, 即尺度役衡,在實踐中以中道的方式將它體現(xiàn)出來茵休。
2. 柏拉圖的實踐智慧更是一種認知意義上的智慧,他更多地闡述了好的實踐活動的認知前提手蝎,也就是實踐者所必須具備的對實踐對象的正確理解榕莺。這種認知意義上的實踐智慧缺乏對行動或?qū)嵺`過程的具體說明。如果我們將政治技藝看作是實踐智慧棵介,那么钉鸯,柏拉圖提供的只是這種技藝或智慧的原則,而沒有專注于說明這種原則如何能夠有效地在實踐活動中發(fā)揮作用邮辽。而且唠雕,柏拉圖用事物的某種性質(zhì)來代替事物本身,似乎實踐操作的對象是各種屬性的結(jié)合與分離吨述,而不是個別事物本身的相互作用岩睁。這就將本身內(nèi)含著異質(zhì)性的實踐個體同質(zhì)化了。就此而言锐极,柏拉圖總是可以用把握事物屬性關(guān)系的理論智慧來涵括把握個體存在關(guān)系的實踐智慧笙僚。
3. 盡管意義不甚明確,但經(jīng)過分析可以認為灵再,柏拉圖所說的使用的技藝肋层,大致接近在具體行動中的實踐智慧,只不過其含義較為寬泛翎迁,容易與制作的技藝相混淆栋猖。
總之,柏拉圖對實踐智慧概念的使用十分復雜汪榔,在不同的語境中意義不同蒲拉,從低級的感性認知活動和意見到高級的神思,都包含在他的實踐智慧概念之中痴腌。這主要是因為他將“ 善“作為是"的前提雌团,作為終極目的的“ 善的理念”是一切實踐之善的最終依據(jù),因此任何活動都可以導向追求善的活動士聪。就此而言锦援,包括理論理性在內(nèi)的思維品質(zhì),都可以涵蓋在實踐智慧的名義之下剥悟。柏拉圖實踐智慧思想中的種種問題為亞里士多德對他的批判留下了根源灵寺,也為亞里士多德留下了澄清概念內(nèi)涵的課題。
第二区岗、三章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思想
亞里士多德是古典實踐智慧思想的集大成者略板,他不但明確地界定了實踐智慧概念的意義,將它與其他幾種理智形式區(qū)分開來慈缔,突出了實踐智慧在實踐活動中的特殊作用叮称,而且,他還將實踐智慧以及對它的研究置于他的學術(shù)分科體系之中藐鹤,使得這個概念第一次明確地定位于實踐哲學的范疇颅拦。另外, 他還具體地說明了實踐智慧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教藻、基本要素以及種類等方面距帅,使我們對這個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當然括堤,他的實踐智慧思想也不是從天而降的碌秸,而是吸收、借鑒和改造前人的思想悄窃,然后將它融入自己哲學體系的結(jié)果讥电。
一、萌芽期:《勸勉篇》
當伊索克拉底攻擊柏拉圖的學園并爭奪雅典教育的話語權(quán)之時轧抗,亞里士多德正在學園學習恩敌, 此時的亞里士多德還大概是一個柏拉圖主義者, 還沒有創(chuàng)立自己的哲學體系横媚,更多地是沿著柏拉圖學園的傳統(tǒng)進行學習研究纠炮, 秉持著學園的思想風格月趟。他對phronesis的使用也延續(xù)著柏拉圖的風格,但他更注重phronesis的倫理意義恢口。在學園期間孝宗,亞里士多德寫過一封給塞浦路斯王塞米松的信,忠告他應該重視學習哲學耕肩,這封信后來以殘篇的形式被編輯因妇,稱為《勸勉篇》( Protrepticus,也譯作《勸學篇》) 猿诸。這種以自己的學說來影響政治的做法也是學園的傳統(tǒng)婚被,而且《勸勉篇》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繼承了柏拉圖《歐緒德謨篇》中的思想。針對伊索克拉底對學園派“哲學”的攻擊梳虽,亞里士多德在《勸勉篇》中詳細地闡述了學園所教的哲學才是真正的智慧之學址芯,而且強調(diào),這種哲學絕不是無助千實踐的理論空談怖辆,而是那種真正能幫助人實現(xiàn)幸福的智慧是复。他區(qū)分了兩種智慧, 盡管它們使用了同一個名字(phronesis)竖螃,但一種是為了活著(living) , 另一種是為了活得好(kalos, living well)和幸福(eudaimonos, living happily)淑廊。這兩種智慧在實踐運用上的差別在于,前一種只關(guān)注解決具體的問題特咆,也就是只關(guān)注理智運用的有效性季惩,后者不僅關(guān)注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或效果,更關(guān)注生活的終極目的腻格,以及整體的幸福画拾,還要以正確的方式達到正確的目的,也就是涉及實踐智慧的規(guī)范性菜职。所以青抛,真正的實踐智慧就不同于那種僅從經(jīng)驗中獲得的聰明才智酬核。
總之蜜另,亞里士多德在《勸勉篇》中對phronesis的闡述還是秉承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思想,沒有區(qū)分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嫡意,更多地是將phror比洶看作是那種抽象的研究性理論知識蔬螟,而不是經(jīng)驗性耸序、操作性的應用性實踐知識绳匀。但亞里士多德很明顯是將這種理論知識的意義放在實踐的目的中來思考的疾棵。關(guān)于實踐智慧何以是“實踐的"殉了,他主要從三個方面談到其實用性:①實踐智慧作為倫理反思對實踐行動的規(guī)范性作用隔箍;②對事物本質(zhì)的理論知識在技術(shù)中的應用;③實踐智慧作為思辨本身的內(nèi)在價值。
二、成熟期:《尼各馬可倫理學》
《尼各馬可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是成熟的亞里士多德實踐智慧思想的最為集中的出處。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思想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充分地得到論證劈猪,尤其是其中的第六卷浇冰,通過對幾種理智德性的區(qū)分际乘,細致地說明了實踐智慧的特質(zhì)脖含。
實踐智慧的問題絕不僅限于倫理學之中,要想全面地理解這個概念瘩缆,還必須聯(lián)系到其他的著作归露。比如棚放,①實踐智慧的內(nèi)在規(guī)范性問題枚粘,也就是實踐判斷的內(nèi)在合理性問題,從論證的方法上涉及《論題篇》中辯證法的內(nèi)容馍迄,從其源頭上涉及政治學的內(nèi)容,或者還涉及形而上學局骤;②實踐判斷的發(fā)生學問題攀圈,即正確的實踐判斷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涉及心理學即靈魂論的內(nèi)容峦甩。
(一)實踐智慧在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中的位置
1.學科劃分和實踐哲學的相對獨立性
在西方哲學史上赘来,亞里士多德首次將哲學(或科學研究)劃分為不同的學科现喳,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又各有不同。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犬辰,諸學科大致可分為理論之學嗦篱、實用之學和制作之學。其中幌缝,理論知識的目的在于真理灸促,實用知識(praktikes)的目的則在其功用(ergon)。
實用知識中的實踐之學與制作之學的區(qū)分:
(1)制作之學的原理在于制作者的理智(nous) 涵卵、技術(shù)(techne) 或能力(dynamis) , 而實踐之學的原理在于實踐者的有目的的選擇活動(proairesis, deliberate) , 選擇活動的表達就是實踐行動的完成浴栽。
(2)實踐行動以其自身的好為目的,也就是缘厢,做出好的行為本身就是實踐的目的吃度, 而制作的目的只在于生產(chǎn)出一個外在于行為者的事物甩挫,當然贴硫, 實踐活動也并非沒有外在產(chǎn)物,只是說它的根本目的伊者, 即其活動的完善不在于此英遭,好的結(jié)果只是好的行動的副產(chǎn)品。
實踐科學(practical philosophy亦渗,實踐之學episteme praktikai):研究人及其不以外物為目的的交往活動的科學挖诸,而非研究人的對象性活動的科學。
綜上所述法精,①實踐學科和實踐智慧在整個知識探究體系和實踐活動中的獨立性多律,都是相對的, 因為盡管人的實踐活動針對的是可變的搂蜓、可選擇的事務和對象狼荞,但人的社會結(jié)構(gòu)、人格結(jié)構(gòu)以及理智結(jié)構(gòu)的相對穩(wěn)定性帮碰, 使得實踐活動的基本原理相味,總是可以在理論上得以大致確定的,當然殉挽,這種理論可以是經(jīng)過對實踐經(jīng)驗的反思而得來丰涉,正如亞里士多德的辯證法所展示的那樣,也可以直接借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斯碌。②其次一死,實踐學科與實踐智慧既然是服務于人的幸福的,那么傻唾,作為最高幸福的理論沉思投慈, 就成了實踐活動服務的目標,所以,它們相對于那種沉思終極問題的理論活動逛裤,也只是相對獨立的瘩绒。
2.實踐智慧在整個理智系統(tǒng)中的位置
(1)實踐智慧是理智德性的一種/一部分。
亞里士多德不再將phronesis作為總體的理智德性带族,而是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锁荔,與其他的理智德性或能力區(qū)分開來, 從而能夠清晰地展示實踐智慧的特質(zhì)蝙砌。實踐智慧作為一種理智德性阳堕,是人的靈魂的理性方面的品質(zhì),它的這個定位涉及亞里士多德對靈魂部分的劃分择克。在倫理學中恬总,亞里士多德采用了靈魂論中對靈魂進行科學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認為靈魂可以分為有邏各斯的部分和無邏各斯的部分肚邢。
(2)
實踐行為是靈魂所引起的身體運動壹堰, 在靈魂中引起運動的是欲求和(實踐的)努斯,欲求的對象就是實踐努斯的出發(fā)點骡湖,而實踐努斯的最后步驟就是行為的開端贱纠。其中,欲求涉及無邏各斯的部分响蕴,努斯相關(guān)于有邏各斯的部分谆焊。所以,實踐活動包括兩個部分:理智上對真的判斷和對對象的欲求浦夷。無邏各斯的部分之中有一個是可以聽從邏各斯的辖试,那是倫理德性所在的部分。而在有邏各斯的部分之中劈狐,按照對象的不同罐孝, 又可以分為思考不變的事物和思考可變事物的部分, 前者稱為知識的部分懈息,后者稱為推理的部分肾档。前者與靈魂的行動無關(guān)。推理與考慮是一樣的辫继,它們涉及可此可彼的事物怒见,但并不是所有可變的事物都與人的實踐相關(guān),只有那些能夠被人所欲求姑宽、所選擇的東西遣耍, 才是實踐思考,也就是推理部分的對象炮车。顯然舵变,實踐智慧所涉及的靈魂部分是推理的部分酣溃,而且是其中涉及到可欲求可選擇的實踐對象的部分。實踐理智所做的工作就是纪隙, 為欲求規(guī)定正確的方向赊豌,正確的欲求追求符合邏各斯所肯定的事物。亞里士多德說绵咱,實踐的選擇由欲求和指向目的的邏各斯開始碘饼,它是行為的動力因而非目的因。實踐的目的因便是實踐所追求的善悲伶,即為一般而言的“做得好" (eupraxia) 艾恼。實踐理智是對具體情境中何為善行以及如何達到它的把握,亞里士多德稱理智方面的把握為“正確的邏各斯" (orthos logos ) , 由它引導出“正確的欲望" (orthos orexei) , 然后行動出來便是“實踐的真” 麸锉。可以看到钠绍,這里亞里士多德將實踐中的“真”與“善“相關(guān)聯(lián),做得好就是行得真花沉,就是實踐行為符合其根本原則和規(guī)定柳爽,也就是實踐者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出了合適的行為。能夠把握實踐的真并引導出這種行為的理智品質(zhì)主穗,便是實踐智慧泻拦。
實踐智慧就是思考可變的實踐事物的推理或考慮的德性。按照前面提到的學科分類忽媒,實踐智慧對應的是實踐學科的研究, 與它并列的是對應著理論研究的科學腋粥、智慧和努斯晦雨,以及作為制作之學的技藝。這樣隘冲,根據(jù)對象是否為可變事物并且目的是真還是善闹瞧,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和技藝區(qū)分開來;根據(jù)活動對象及始因是內(nèi)在于還是外在于活動者展辞,實踐智慧又與技藝區(qū)分開來奥邮。實踐智慧在理智活動體系中的位置,就如圖3所示罗珍。
(二)實踐智慧的結(jié)構(gòu)洽腺、要素及分類
1.結(jié)構(gòu)
擁有實踐智慧的人能夠做出符合其總體利益的判斷和決策,也能夠做出具體的行為來實現(xiàn)他的決定覆旱。因此蘸朋, 實踐智慧至少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實踐行為所涉及的總體的善,即關(guān)于實踐目的的普遍性知識扣唱,這種原則性的知識在實踐活動中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如此" 藕坯, 它是從經(jīng)驗中歸納總結(jié)并經(jīng)過辯證推理而得來的原理团南,再加上自己對生活總體的設想和規(guī)劃。
第二部分涉及對個別事物的具體性覺察炼彪,這種覺察也是普遍性的原理和設想化整為零地在具體情境中的實現(xiàn)吐根。
兩部分的關(guān)系:
(1)在實踐智慧之中,關(guān)于個別部分的知識或許要比普遍性的知識更重要辐马,因為實踐最終處理的是具體的事務佑惠。(2),但是齐疙,畢竟實踐智慧考慮的不是“某個具體方面的善和好處”膜楷,而是總體的善。所以贞奋, 在具體實踐行為中赌厅,能夠判斷當下情境中的事情與總體善的關(guān)系,才是關(guān)鍵之處轿塔。(3)因此特愿,實踐的智慧實際上在于將普遍與個別合理地聯(lián)系起來。這樣勾缭,實踐智慧就內(nèi)含著多種理智能力揍障,因為對個別的感知、對普遍的推證和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的判斷俩由,涉及不同方面的能力毒嫡。
綜上所述,實踐智慧是明智者的一種品質(zhì)幻梯,這種品質(zhì)總是會在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兜畸,又因為行動總是涉及普遍與個別兩部分知識。所以碘梢,明智的人既能夠一般性地理解總體性的善咬摇,也能夠細微地覺察當下的實踐問題,更重要的是煞躬,他總是能夠合理地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肛鹏。
2.要素
亞里士多德討論了在具體實踐思考的過程中與實踐智慧相關(guān)的幾種理智品質(zhì): 好的考慮(euboulia) 、理解(synesis) 和體諒(gnome), 以及實踐的努斯(nous praktikos) 恩沛、警覺(eustoxia, conjecturing)與機敏(agxinoia, quickness of judgment 或者readiness of mind) , 等等在扰。可以說复唤, 一個擁有實踐智慧的人健田,一定也同時擁有這幾種品質(zhì), 但它們本身并不等于實踐智慧佛纫。
實踐的努斯作為一種直覺涉及個人行為的起點或目的妓局,警覺总放、機敏是無須推理而快速判斷, 因此在發(fā)生方式上類似于實踐努斯好爬,但它們更適用于行動的整個過程局雄,這三者都是行為者對實踐對象的直接把握; 理解和體諒則是涉及到在與他人發(fā)生互動關(guān)系時存炮,理解是對于他人的意見炬搭,體諒是對于他人的處境, 這兩者涉及對實踐對象的間接把握穆桂; 好的考慮是從努斯到行動之間的整個過程宫盔。這些方面都是在實踐智慧的體現(xiàn)中伴隨而來的, 但它們的總和并不等于實踐智慧享完, 而只是實踐智慧的意識活動層面灼芭,因為它們尚未包括實踐智慧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命令,也就是意志的活動般又。但在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著作中彼绷,他并沒有明確地討論實踐智慧如何發(fā)布行動命令,因為實踐智慧本身的結(jié)果是形成“正確的欲望” 茴迁,而欲望則是發(fā)動行動的那個因素寄悯。在行動過程中,選擇是實踐的效力因堕义,因為選擇就是欲求加上指向目的的邏各斯猜旬,所以, 在實踐思考的過程中胳螟,理智和道德品質(zhì)(ethous)是共同發(fā)揮作用的昔馋。
對這幾種品質(zhì)的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除掉那種狹隘的看法糖耸,即只把實踐智慧看作對手段或目的的考慮。——破除“目的-手段二分法”G鹧Α<尉埂!現(xiàn)代哲學中的“目的”更多的指行為者主觀設定的目標洋侨,其前提是行為者出于自身意志的想望舍扰,而在古希臘哲學中, 目的即完成或完善(teleion) , 它不只是主觀的目標希坚,更是事物本身所應有的狀態(tài)的實現(xiàn)蚓聘,目的論實際上是“完善論”(Perfectionism) 顿苇。所以,如果我們不狹隘地理解目的和手段伴栓, 就可以說,實踐智慧既考慮目的也考慮手段洲胖。實踐的終極目的——幸福是在一生中做得好和過得好,它不是實踐智慧考慮的目標,但是沪悲,那些構(gòu)成幸福的部分則可以作為次級的或更具體的目的成為考慮的對象,如果這些目的構(gòu)成一個序列阱表,可以說殿如,低級目的就是高級目的的手段。亞里士多德并沒有用一個詞來表示“ 手段”最爬,而是用了一個詞組“朝向目的的實現(xiàn)的東西"涉馁。也就是說,在實現(xiàn)目的的過程中所涉及的任何東西爱致,都可能成為考慮的對象烤送。所以,這里并沒有明顯的手段和目的的區(qū)分蒜鸡,而更多的是整體和構(gòu)成部分的關(guān)系胯努。
3.分類
實踐智慧是實踐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品質(zhì),因此逢防, 有多少種實踐活動就應該有多少種實踐智慧叶沛。
在亞里士多德的論著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三種實踐生活領域: 個人生活忘朝、家庭生活和城邦(政治)生活灰署。因此,必然存在三種相應的實踐智慧(如圖4所示)局嘁。
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的實踐智慧溉箕,亞里士多德所推崇的伯利克里就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種智慧。在這幾種實踐智慧之中悦昵,它們共同的特征是其目的在于實踐對象的善肴茄,而最重要的善則是德性。所以但指,政治智慧的目的在千使公民有德性和服從法律寡痰,立法智慧的目的在于塑造公民的習慣使其變得有德性,家庭事業(yè)方面的智慧的目的在于人生的善德和家人的品行棋凳,個人的實踐智慧的目標無疑在于個人幸福拦坠,也就是靈魂的合乎完滿德性的實現(xiàn)活動∈T溃可見贞滨,在亞里士多德心目中,修身拍棕、齊家晓铆、治國這三方面的實踐智慧勺良,其最終目標是在不同層面促進人的德性,而非擴大人的利益尤蒿。所以說郑气, 實踐智慧始終與倫理道德相關(guān)。
(三)概念辨析
1.實踐智慧與理論智慧P125/143
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明確區(qū)分了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腰池。二者盡管都是靈魂有邏各斯部分的德性尾组,但其對象和功能不同, 一個思考可變的事物示弓,另一個思考始因不變的事物讳侨,前者稱為推理的(Logistikon)部分,后者稱為知識的(epistemonikon)部分奏属。
2.實踐智慧與技藝
3.實踐智慧與倫理德性
第四章 神意和自然法之下的實踐智慧及其終結(jié)
一跨跨、
二、
三囱皿、
第五章 被理性主義所遮蔽的實踐智慧及其再生
一勇婴、
二、
三嘱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