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佛塔位于阿圖什市區(qū)東北16公里的恰克瑪克河古河床的北岸上滩届,這里是一座古老的佛寺的遺址被啼,現(xiàn)在保留的尚有古佛塔一座和廢塔一座棠枉,是阿圖什具有悠久佛教歷史的有力證據(jù)。
這個遺址究竟是什么?經(jīng)學者考證辈讶,這里明顯是一座佛寺命浴。倒斗形高臺應當是一座中心建筑物贱除,疑為一傾塌的佛塔的底座,高約11米月幌,底寬23.5米,頂寬14.6米扯躺,四周側(cè)壁上排有佛龕;另一個則是一座完整的佛塔录语,在三層遞縮的方形佛塔上倍啥,是圓柱形的塔身,塔高12米左右澎埠,由于周圍破壞過甚虽缕,已看不出什么遺跡,當初必定還有這座佛寺的許多僧房蒲稳、佛殿氮趋、禪室等附屬建筑,其規(guī)模必定不小弟塞。這里鄰近大河凭峡,古代森林茂密,流水潺潺决记,正是僧侶修行的勝地摧冀。這足以說明,這里的佛教也同全疆各地一樣源遠流長系宫。
阿圖什古稱疏勒索昂,自古以來就是絲路中道西域重鎮(zhèn),這里最早流行原始的薩滿教扩借。有學者認為椒惨,臣磐是疏勒佛教的倡導者與護法王。臣磐本是疏勒國王安國的舅舅潮罪,東漢安帝時期(114~120年)被送往貴霜去作人質(zhì)康谆。崇尚佛教领斥,這與他在那個佛教王國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有密切關系,但佛教的傳人疏勒沃暗,卻是這以前的事月洛。《大唐西域記》中記錄了貴霜國王迦膩色迦王在位時期(78~120)孽锥,曾送疏勒質(zhì)子“冬居印度諸國嚼黔,夏居犍陀羅國”學習佛法。還有史料記載惜辑,這位質(zhì)子曾在迦畢試國捐資修建了小乘佛寺沙落迦寺唬涧,這個“沙落迦”似乎就是疏勒的別譯,這位疏勒質(zhì)子可能就是臣磐盛撑。后來碎节,疏勒王安國死去,貴霜派兵護送臣磐回國撵彻,立為國王钓株,獎掖佛法。自此陌僵,佛教開始興盛起來。疏勒流行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创坞,大乘佛教后來也傳人碗短,但并不占重要地位。有人推測题涨,現(xiàn)今仍存的阿圖什三仙洞偎谁,就是臣磐在位或者稍后時期開鑿的一座石窟寺。
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纲堵,疏勒同其他西域城邦諸國一樣巡雨,同步進入佛教最為隆盛的時期席函。不同的是,在這一地區(qū)佛教教義學并沒有很大的進步正蛙,主要以供養(yǎng)佛陀遺物與佛教靈跡馳名营曼,在小乘佛教之外,還蒙了一層神秘的密宗色彩锻全。四世紀中葉,漢僧道安西行疏勒鳄厌,見其國供奉著赤真檀木制作的“佛浴床”。這些被疏勒視為國寶供奉的佛陀遺物是真是假硝训,殊難判定窖梁,但我們知道夹囚,佛陀悟道時,講究苦修假哎,佛的浴床不可能如此豪華鞍历,小乘佛教壁畫中的佛涅般圖中的坐床都十分簡樸,可見疏勒信奉的佛教并非小乘正統(tǒng)惧蛹⌒讨Γ看來,疏勒佛教主要*靈跡支持靠娱。462年像云,疏勒王曾給北魏進獻了一件長2丈的“釋迦牟尼佛袈裟”徽千,置于烈火之上,一日夜而不燃燒百框。這件佛衣牍汹,肯定是一件石棉制品柬泽。疏勒的佛教大體如此锨并。
南北朝晚期到隋朝時期睬棚,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抑党,唐以后在我國稱為襖教)傳人疏勒,盛極一時害晦,佛教一度中衰暑中。但人唐以后,隨著漢傳佛教的反向西傳稻轨,疏勒的佛教又恢復了繁榮雕凹。莫爾佛塔大約就是唐朝興建的,因為请琳,這座佛寺遺址距離疏勒都督府遺址并不算遠俄精。史書中還記載:685年竖慧,疏勒還奉武則天之命在那里興建大云寺逆屡,上述遺址是否就是大云寺,尚待進一步考證魏蔗。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這就是大乘佛教在唐朝時期曾經(jīng)在疏勒流行起來廓鞠。1882年,沙俄駐喀什噶爾總領事彼得羅夫斯基曾在喀什發(fā)現(xiàn)了一件梵語寫本《法華經(jīng)》床佳,這正是一部唐代最為流行的大乘佛典。
千年的歲月滄桑杆麸,完全改變了阿圖什地區(qū)的社會人文面貌昔头,我們只能在夕陽影中憑吊這荒涼的莫爾佛塔時篮撑,才能從這些斷井頹垣中,聆聽到古代法鈴梵吶的遙遠回聲赢笨,追憶著那早巳逝去的悠悠歲月,捕捉著那些早巳為世人遺忘的古老歷史信息萧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