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描验,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耕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画恰,文房四寶之鄉(xiāng)。自西漢設(shè)郡以來吸奴,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奄抽。是詩人梅堯臣蔼两,紅頂商人胡雪巖,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档泽,書畫家吳作人的故鄉(xiāng)俊戳。
自古詩人地,江南詩山敬亭山馆匿。
敬亭山抑胎,位于宣城市區(qū)北郊十余公里處。因謝眺和李白詩傳播得以讓外人共知渐北。尤以李白<獨坐敬亭山>詩名聲在外阿逃。自謝李之后,白居易赃蛛,劉禹錫恃锉,蘇東坡,梅堯臣等眾多偉大詩人慕名登臨呕臂,吟詩作賦破托,遂被稱作“江南詩山”,飲譽海內(nèi)外歧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土砂,陳毅途經(jīng)宣城,寫下<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絕一首:敬亭山下櫓聲柔谜洽,雨灑江天似夢游萝映。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阐虚。
從敬亭山大牌坊起锌俱,到敬亭山山腳登山廣場,大概二三公里敌呈,是一段可容兩輛車通行的大路贸宏。步行間,路兩旁有修葺整齊的茶園磕洪,碧翠綠波吭练。間種有板栗樹,路旁有現(xiàn)賣現(xiàn)剝打的新鮮生板栗(8到10元每斤)析显。茶園附近座落著農(nóng)家小樓鲫咽,一片郊外鄉(xiāng)村景象。
遠望敬亭山谷异,山巒疊翠分尸,綿延起伏。山巔發(fā)射塔歹嘹、天際閣云端霧里箩绍。拾級而上,亭坊石刻雕像尺上,茂林修竹材蛛。相思泉,玉真公主墓就在竹木林間怎抛。陽光斑駁卑吭,照落在掩映的相思泉、玉真公主墓上马绝。歲月悠悠豆赏,情天厚土俩滥。據(jù)傳“相看兩不厭枪芒,只有敬亭山”詩句,就是李白懷念好友玉真公主所作敢朱。
一路向上唉窃,天氣微熱耙饰,游人寥落。有當(dāng)?shù)厝齼衫险呶品荩瑤讉€女人上山來煅練苟跪。途經(jīng)有翠云庵,石濤紀(jì)念館蔓涧,陳毅像件已。爾后到達太白獨坐樓。
幾近山頂處是太白樓元暴。樓內(nèi)可達三層篷扩,里面皆是相關(guān)李白游跡和詩文。樓臺俯望茉盏,正前下方是一坡茶園鉴未,余皆木草蒼疊枢冤,半城隱見。
只是想铜秆,太白君當(dāng)時可能是席山地而坐淹真。因為太白樓內(nèi)并無見一椅一凳。頂樓封閉连茧,顯得蕭瑟冷落核蘸。
出太白樓右上,至敬亭山之巔發(fā)射塔下啸驯。鐵塔尖高客扎,聳入云霄。朵朵白云罚斗,從塔尖飄過徙鱼。盡舉仰望,感覺塔在向腦懷奔撲惰聂,頓有眩暈之感疆偿。還有工人正在施工,可能是做相關(guān)維護搓幌。再稍往前杆故,至塔前側(cè)山崖邊,有一盛水圓形平臺溉愁。扶鏈而上处铛,腳踩臺瞰,視野開闊拐揭,一城盡收眼底撤蟆。陽光不算猛烈,風(fēng)陣陣吹來堂污,掠走微汗而清涼家肯。在這還偶遇一位游友,后加微信盟猖,也算是成了朋友讨衣。登敬亭山有三處印象之深,此處其一式镐。
其二反镇,離塔返太白樓,沿其后左向山脊登走娘汞〈醪瑁看票圖索引,欲從此向截中下而上一條叫“山水詩路”。就沿山脊一直奔走惊豺,卻不見分茬路到圖中的“山水詩路”燎孟。其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周旋難見盡頭扮叨。有一段置放環(huán)管缤弦,可能是埋放相關(guān)設(shè)施而用,想來搬運很是幸苦不便彻磁。而且一路樹木蔥蘢,腳下有百足之蟲狸捅,頭邊有小飛蟲嗡嗡衷蜓,總是跟著,圍著腦袋轉(zhuǎn)尘喝。我一邊快步磁浇,一手搖擺驅(qū)趕。這時朽褪,也唯有它們陪伴置吓。不時回望,塔在身后缔赠,似不遠衍锚,其實已走了好些路。
盡顧奔走嗤堰,山脊將盡走完戴质。才見眼前有一較陡直下的階梯,時聞人語踢匣。直到一迎燕亭(名可能記錯)告匠,稍坐,把水喝完离唬。定睛一看后专,有壁石記刻當(dāng)?shù)匾慌e人(名,史忘)输莺,且有詩刻戚哎。然后終于下來,繞一彩色坦道向來時景區(qū)入口方向穿山快走模闲。這段近二個小時山脊獨奔建瘫,誤入。印象深之二尸折。
印象深之三啰脚,即弘愿寺素齋問佛。弘愿寺在景區(qū)大門(應(yīng)是東大門)右側(cè)山下。開車可至寺前廣場橄浓。有幾張差不多是敬亭山“全景”的照片粒梦,就是在這個位置拍的。
從右側(cè)門坊走進荸实,佛聲漸聞匀们。里右處,見人忽多准给,隨往泄朴。原乃齋堂,可免費就餐露氮。問一穿紅衣女志愿者(大概是志愿者)祖灰,她問我“吃晚飯了嗎?”我說畔规,沒有(時近傍晚局扶,肚子正好有點餓)。她說你可以進去吃哦叁扫。于是三妈,我也步入。如大眾拿碗筷莫绣,自己盛了大半碗小米粥畴蒲,再向另一盆內(nèi)打了一點菜(空心菜)。找一位坐好兔综,吃好饿凛。把碗筷放在轉(zhuǎn)角一洗刷處,有很多人在洗软驰。沒有喧嘩涧窒。吃飯的吃飯,洗碗的洗碗锭亏。大家井然有序纠吴。還看見有一僧尼用好餐后,朝一臺案前施禮慧瘤。
隨后即出戴已,走到大門出口位置,佛聲又聞锅减,立階做聽糖儡。輕緩而深沉,很遙遠怔匣,又如在耳邊握联。再閉眼靜聽,仰望長空。四周寂靜金闽,有凡身輕飄如云之感覺纯露。在大門前廣場,有僧尼代芜,眾人游散埠褪。見一僧尼和幾位阿姨說話,大家“阿彌陀佛”挤庇。我居然上前钞速,向那位僧尼(不確定是男是女)請教:什么是苦,什么是樂嫡秕?
是啊玉工,究竟什么是人生的苦和樂呢?
不得其所以緣淘菩。愚鈍,慧根淺屠升。
其讓我問佛:什么是苦潮改?什么是樂?加持腹暖,讓佛告訴我汇在?!…
我只知道脏答,這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糕殉。
我還是個凡人,所以殖告,對苦樂難參阿蝶。還活在紅塵濁世。
附幾張相關(guān)詩文圖片:
補上自己當(dāng)時寫的幾句“詩”:登敬亭山
樓閣隱飛塔云天黄绩,立足遙望敬亭山羡洁。
松竹林茂尋舊跡,階石亭坊留蹤仙爽丹。
相思泉水至今流筑煮,獨坐詩篇兩不厭。
太白樓后尋詩路粤蝎,誤入深處繞脊穿真仲。
四圍蔥蘢鳴鳥蟲,身后聞卻佛前鐘初澎。
半山轉(zhuǎn)得暮色蒼秸应,一陣葉動秋風(fēng)涼。
弘愿寺前思看晚,苦樂難參齋粥緣灸眼。
其實游敬亭山卧檐,就是追尋仙蹤李白足跡。在宣城還有一處不得不說焰宣,即謝眺樓霉囚。李白有詩“長風(fēng)萬里送秋燕,對此可以酣高樓”“人生在世不稱意匕积,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就是和朋友相遇宣城盈罐,同登謝眺樓而作。其實謝眺樓就是一單個樓閣闪唆,對外免費開放盅粪。并無甚特別之處。登到上面悄蕾,樹木遮掩視線票顾,很難想象李白登此樓并寫出那樣的詩句情懷。太有才了帆调。
本文事隔大半載奠骄,再次整理并添加照片,顯得十分凌亂番刊。所以游記當(dāng)以及時動筆為好含鳞。
李白在安徽的足跡除敬亭山之外,還有涇縣桃花潭芹务。這些地方蝉绷,記錄著一代詩仙的萍蹤俠跡,也因此讓這些地方飽含溫度而聞名枣抱。喜歡旅行熔吗,尤其是對詩和李白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有時間去看一看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