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總是關(guān)注別人的想法亲怠,想要滿足別人的期待所计。
當(dāng)你面對父母的批評的時候,不管你有沒有錯誤团秽,你總是想著道歉主胧,順從叭首。
面對不喜歡的人和事,你會不會假意附和別人踪栋,不管心里是不是真正的喜歡焙格。
你有沒有感覺自己就像帶著一張假面具,不知道真實的自我到底在哪里夷都。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眷唉,這篇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前兩部分是關(guān)于書中的劇情囤官,第三部分是分析冬阳,希望會給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01處在“兒童自我狀態(tài)”的蛤蟆先生
以前治拿,蛤蟆先生穿著非常時髦摩泪,充滿活力笆焰,是大家的開心果〗倭拢現(xiàn)在的他神色黯淡,也很久沒有洗澡嚷掠,毛衣上還粘著食物的殘渣捏检,身上還有些臭烘烘的,狀態(tài)十分不好不皆。
他的朋友怎樣鼓勵他振作都沒有用贯城,朋友們越是勸說他,他就越感到悲傷霹娄。在朋友的建議下能犯,他來到蒼鷺的心理咨詢室接受治療。
當(dāng)蒼鷺問蛤蟆先生感覺怎么樣的時候犬耻,他卻不知道感覺到底是什么踩晶,他從未有意識地看待過自己的情緒,所以很難用語言來形容自己的感覺枕磁。于是蒼鷺換了一種方式讓蛤蟆表達自己的感受渡蜻,最后了解到他有過自殺的念頭,感覺自己也沒有什么價值 计济,除了心腸好之外茸苇,他覺得自己這輩子一事無成,說著說著沦寂,蛤蟆先生哭了起來学密。
蒼鷺的耐心傾聽,讓蛤蟆先生徹底打開了心扉传藏。當(dāng)他被朋友的話語刺傷的時候则果,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幔翰,向朋友道歉,只要能讓朋友不生氣西壮,不討厭他就行遗增。不管別人責(zé)怪他,還是批評他款青,即使讓他非常難受做修,他也不會反抗。在蒼鷺的引導(dǎo)下抡草,他逐漸了解了自己的感受饰及,就像小時候一樣 ,當(dāng)他被父親狠狠責(zé)罵后康震,也是同樣的感受燎含,原來他一直處在“兒童自我狀態(tài)⊥榷蹋”
正如書中所說: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場景會激發(fā)我們的行為,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yīng)橘忱,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赴魁。
蛤蟆先生之所以對別人的指責(zé)和批評感到順從和內(nèi)疚钝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童年有過這樣的情境颖御,所以當(dāng)他再面對類似的情境時凝颇,雖然蛤蟆先生已經(jīng)長大成人潘拱,但他還會采取和小時候一樣選擇處事方式,去順從別人拧略,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喜歡芦岂。
02蛤蟆先生的不幸童年
蛤蟆先生的父親非常嚴苛,經(jīng)常對他提出高要求辑鲤,而他卻永遠也達不到那個要求盔腔,父親還總是訓(xùn)斥他,慢慢地蛤蟆先生也那樣認為月褥,父親永遠都是對的弛随,而他自己永遠是錯的。
蛤蟆先生的母親對丈夫唯命是從宁赤,正如婚前聽命于她父親一樣舀透。小時候母親也曾和蛤蟆先生嬉笑逗鬧,可他覺察到母親是那么在意丈夫的評價决左,生怕丈夫不滿意愕够。她為了避免惹丈夫不快走贪,便遵循他嚴格的育兒觀,常常對蛤蟆先生刻意收起慈母的一面惑芭。在蛤蟆的記憶里坠狡,母親擁抱他的次數(shù)少得可憐。
蛤蟆回想到自己孤獨的童年遂跟,沒有多少快樂的回憶逃沿,讓他感到非常悲傷。倘若一個人被比自己強大許多倍還無法逃離的人傷害幻锁,那么我們極有可能像蛤蟆先生一樣順從父母凯亮。
除了順從父母的意愿之外,他還會想要取悅父母哄尔,想要獲得父母的關(guān)注假消。為了平息父母的憤怒,緩和氣氛岭接,他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會為了安撫父親而先道歉富拗。
在小時候,父母是那么的強大亿傅,而我們則全然依靠著他們媒峡。因為無處可逃瘟栖,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適應(yīng)他們每一次的喜怒無常葵擎。而一次一次的適應(yīng)和順從,都意味著要壓制著我們的本性半哟,最終讓我們產(chǎn)生無法言說的憤怒酬滤,種種情緒的積壓以及我們習(xí)慣化了的應(yīng)對方式,可能最終使我們?yōu)l臨崩潰的邊緣寓涨。最終蛤蟆先生抑郁了盯串,也失去了自我。
03我們?nèi)绾尾拍苷一刈约?/b>
蒼鷺說:“順從行為可能導(dǎo)致有些人學(xué)會了把依賴當(dāng)成生活方式戒良。換句話說体捏,這些人永遠都沒有真正長大成人∨雌椋”
而成長的本質(zhì)就是要減少并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guān)系几缭,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達成這點沃呢,有些人能部分達成年栓,而很多人則會依賴一輩子。
一直順從別人薄霜,會導(dǎo)致我們過于關(guān)注別人某抓,想要滿足別人的期待纸兔,對自己產(chǎn)生很低的價值感,而自我也在順從中消失不見否副。
我們?nèi)绾尾拍苷业秸嬲淖约耗睾嚎螅课矣X得首先要明確以下幾點:
1.減少對自己的批判,學(xué)會愛自己
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怎樣當(dāng)父母备禀,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無意中就會傷害到孩子负甸,但他們自己難以察覺。他們不正確的方式已經(jīng)傷害到了我們痹届,如果我們自己也這樣對待自己呻待,向他們一樣批判自己蚕捉,那我們的自我要怎樣生存?被別人傷害和批判已經(jīng)夠難受了迫淹,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W(xué)會愛一下自己呢?
我之前看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的童年相對艱難敛熬,你沒有形成足夠強健的安全依戀關(guān)系,而今又在生活中苦苦掙扎应民,那么你應(yīng)該知道的是你并非失去了一切。曾經(jīng)的傷口可以被治愈诲锹。童年錯過的愛可以學(xué)著現(xiàn)在自己贈予自己。而愛自己是給予別人愛涉馅、從別人那里獲得愛的第一步。
愛自己意味著你要理解自己的感受庸诱,慢慢去理解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內(nèi)心想要的是什么晤揣,而不是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桥爽,逐漸迷失了自己聚谁。
2.沒有人能逼我們產(chǎn)生什么感受,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
蒼鷺對蛤蟆先生說:“我認為沒有人能讓我們產(chǎn)生什么感受形导,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环疼。說到底炫隶,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了憤怒阎曹,我們選擇了悲傷〈ο樱”
當(dāng)我們在童年決定用哪種態(tài)度和觀點,我們就會在隨后的人生里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熏迹。從此以后,我們便建構(gòu)出一個世界注暗,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預(yù)期,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yù)言”捆昏。我們會控制事件的發(fā)生赚楚,從而確保預(yù)言會成真宠页。
我們選擇憤怒和悲傷,選擇痛苦勇皇,遇到像小時候那樣的情境焚刺,我們都選擇順從,讓自己陷入悲傷乳愉,最終,我們真的感覺不到快樂是什么蔓姚,也把自己囚禁在了自己的牢籠之中。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這樣一段話:經(jīng)歷本身不會決定什么坡脐。我們給過去的經(jīng)歷“賦予了什么樣的意義”房揭,這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晌端。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恬砂,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泻骤。
童年的經(jīng)歷不會決定我們什么漆羔,我們賦予它的意義才會決定我們的生活狱掂,如果我們賦予童年悲傷的情感,那么它就是悲傷的嫡霞,我們認為過去不可改變,就會放棄改變的決心诊沪,然后去順從它。
但是人生是自己可以選擇的端姚,雖然自己做選擇會很難,但不是不可改變的渐裸,我們的感受也是自己選擇的,沒有人能控制我們的感受装悲。
3.唯一能讓我們做出改變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當(dāng)別人替我們做主的時候,我們總認為決定權(quán)在別人手里洞渤,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選擇。
舉個例子來說载迄,比如:父母幫你選擇了一所學(xué)校,但是你并不喜歡护昧,還責(zé)怪他們不讓你做選擇粗截,最后你還是帶著不滿順從了他們惋耙。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能會抱怨父母不讓我們做決定绽榛,可實際上是自己選擇了這個結(jié)果,我們內(nèi)心沒有勇氣為自己做選擇罷了稿械。
就像這段話所說:被“圈養(yǎng)”的人總是渴望著自由,但是自由往往意味著更大的犧牲和自負盈虧的代價美莫,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接受這個代價。
我們不敢自己做選擇厢呵,很多時候是害怕自己無法承擔(dān)這個代價傀顾,但是別人幫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襟铭,順從別人的決定寒砖,不管好壞會有人幫你承擔(dān),也為自己提供了推卸的借口哩都。
我們?yōu)槭裁匆恢焙ε赂淖兡兀?br>
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的觀點是能給我們一個好的解釋,大概是這樣的:保持現(xiàn)在的我漠嵌,當(dāng)我們應(yīng)對眼前的事情都可以根據(jù)經(jīng)驗進行推測,我們更容易應(yīng)付過去盖呼。如果選擇改變,選擇新的生活方式约炎,就很難知道新的自己會遇到什么問題,也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眼前的事情章钾。生活也會充滿不安热芹,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著自己伊脓。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株搔。
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總是順從別人的自己,想要自由纤房,想要改變自己翻诉,但是變成想成為的自己炮姨,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舒岸,勇氣和決心芦圾。
有時候人會怨恨父母或者別人把我們變成了這樣,是別人逼我們順從个少,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但最終的決定權(quán)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上夜焦,是我們自己選擇了安于現(xiàn)狀,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甲锡。
當(dāng)我們下定決心做改變的時候,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決心,而不是依賴于別人,畢竟能改變我們的只有自己。
請記得:當(dāng)別人隨意批評你或者強迫你的時候弃酌,要大聲說“不”氨菇,如果你自己一直選擇順從查蓉,不想改變這個現(xiàn)狀榜贴,就不要指望別人能把你拉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