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OF A KIND
體驗生命無限可能性
在「沒辦法拘泞,誰讓我是生活的旁觀者呢[攤手]」這篇文章里,我們討論了慣于推卸責任者枕扫,他們把問題的發(fā)生歸咎于他人陪腌、父母、掌權(quán)者烟瞧,或是無法改變的社會環(huán)境诗鸭,認為自己只能身在潮流中,無法做出改變参滴。
但與此同時强岸,很多人其實在努力地活著,努力到甚至苛責自己砾赔,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統(tǒng)統(tǒng)攬到身上蝌箍,如果說推卸責任者讓別人活得痛苦,那么過度承擔責任的人則讓自己活得痛苦暴心。
一
當事情沒有如預期順利進展妓盲,第一反應是責難自己;病得無法下床了专普,還是堅持去公司悯衬,因為“公司不能沒有我”;拒絕了朋友的一個求助檀夹,心中愧疚半天筋粗;甚至陌生人的一句冷淡回復或者一個眼神策橘,都覺得跟自己脫不了干系。
從前的一位同事娜亿,她的月薪8k役纹,按理說在廣州這個城市每個月下下館子、買幾套漂亮衣服暇唾、住個不錯的地方都完全沒有問題的促脉,但奇怪的是,她住在廣州南站一個偏僻的30平米單間策州,甚至還和朋友合租過這個狹小空間瘸味,每天吃得也極為簡樸,后來聊起才得知她每個月給家里爸媽超越月薪一半的家用够挂,因為家里條件并不好旁仿,正在供新房,她必須而且也應該為家里付出多一些孽糖。不舍得住在更好的房子枯冈,穿好看的衣服,因為她的家人尚未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办悟,她怎能獨自享受尘奏?如果哪個月因為業(yè)績下滑的原因,沒有給爸媽足夠的錢病蛉,她就會愧疚不已炫加,甚至不敢打電話回家。
如果說推卸責任者是生活的旁觀者铺然,那么過度承擔責任者就像是天然的懲罰者俗孝,是懲罰自己的高手,他們攻擊的對象常常是自己魄健,常常把“我本來可以”赋铝、“我或許應該”、“我本不應該”掛在嘴邊沽瘦,羞愧和內(nèi)疚感是他們最熟悉的感受革骨。
“付出就偉大,索取就卑鄙”在他們的觀念里根深蒂固其垄,為自己考慮的時候苛蒲,內(nèi)疚感就會無形地出現(xiàn)。付出是沒錯的绿满,只是過程承擔責任者往往區(qū)分不出付出的度是多少臂外,越是重視的情感和關系,越是付出得多。
二
過度承擔別人的責任漏健,究其根本嚎货,是一種虛假自戀。在承擔他人的責任時蔫浆,我們會獲得一種價值體驗殖属,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這種價值的體驗滿足了我們的部分自戀瓦盛。
在我們承擔過多的責任時洗显,我們往往抱著“我是無所不能”的幻想,至少你會覺得自己比對方強大原环,比對方“厲害”挠唆,所以你得把對方不能做好的事情給做好。
我們會主動地去承擔他人的責任嘱吗,也往往是因為我們在乎那個人玄组,至少在乎那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比如上司谒麦、親人俄讹、密友、愛人绕德。往往是這些難以厘清的關系讓我們模糊了“我”與“他”的界限患膛,而一再在需要被認同的心理驅(qū)使著犧牲自己,取悅他人迁匠。
然而剩瓶,如果這時對方?jīng)]有給我們想象中的回應時驹溃,委屈的情緒和種種抱怨就出來了城丧。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影視劇中這樣的情節(jié)豌鹤,夫妻吵架時亡哄,妻子歇斯底里的抗議:“為了這個家,我已經(jīng)放棄了我的事業(yè)布疙,我的工作蚊惯,為了你為了孩子我付出了整個青春,難道我做得還不夠好嗎灵临?截型!”典型的圣母式思維,覺得自己特偉大也特委屈儒溉。
三
提出“推卸責任者”與“過度承擔責任者”這個話題宦焦,并不是讓大家簡單地進行對號入座,然后企圖以此拿到簡單的方法論就足以過好人生。
人是復雜的波闹,至少人的思維酝豪、行動是復雜的。
并不存在一個類似使用說明書的東西能夠告訴你精堕,什么是你應當承擔的責任孵淘,什么是你無需承擔的責任。
也沒有一個簡單的分類就可以將人三七二十一地解析清楚歹篓。就如同星座的存在瘫证,一個好的占星師都會告訴你,星座的真實意義并非就是為了簡單地告訴你天平座就是優(yōu)柔寡斷的庄撮,白羊座就是熱情沖動痛悯,一個立體的人永遠比平面文字上解釋的星座類型要復雜多樣。
“推卸責任者”與“過度承擔責任者”更多是指向性的引導重窟,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载萌。很少有人會是純粹的“推卸責任者”,或是純粹的“過度承擔責任者”巡扇,在某些問題上扭仁,人們會頑固地認為問題與自己無關,他人與外界才是罪魁禍首厅翔,在某些問題上乖坠,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內(nèi)心充滿愧疚感刀闷。
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xù)上榜近20年的書中熊泵,作者M·斯科特·派克提出了“人生地圖”這個概念,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順利行進甸昏,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努力繪制自己的地圖顽分,當我們對事實、對自我的認識卻清楚施蜜,地圖的準確性就越高卒蘸。
“有的人一過完青春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翻默。他們的地圖狹小缸沃、模糊、粗略而又膚淺修械,從而導致對現(xiàn)實的認知過于狹隘和偏激趾牧。大多數(shù)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肯污,世界觀完美無瑕翘单,甚至自以為神圣不可侵犯梯皿,而對新的信息和資訊缺乏興趣。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者能繼續(xù)努力县恕,他們不停探索东羹,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jié)忠烛∈籼幔”
如果你開始察覺到自己傾向于推卸責任,或是承擔了太多不屬于自己的責任美尸,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冤议,這都是非常好的開始,因為這證明你已經(jīng)開始不斷地自省师坎,你的人生地圖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繪制中恕酸;但無需粗暴地將自己歸類為某一類人,你的個性胯陋,你蕊温,不是由幾個簡單的專業(yè)術語和解釋就可以定義,我們所能做的遏乔,就是不斷覺察自己的行為义矛。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如此寫著:“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盟萨,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凉翻。”你的人生地圖的繪制亦是捻激,打破一切虛幻的幻想吧制轰,貨真價實地面對自己,人生是個不斷流動變化的過程胞谭,我們的生命地圖也是垃杖。以前效果非常好的舊模式放到今天也許就不適用了,不斷覺察韭赘,開放地看到自己缩滨,也看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