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
現(xiàn)在的你之所以不幸胜茧,正是因為你親手選擇了“不幸”,而不是因為生來就不幸仇味。
經(jīng)歷本身不會決定什么呻顽,我們給過去的經(jīng)歷“賦予了什么樣的意義”,這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丹墨。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廊遍,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贩挣。
(1)為什么會親手選擇不幸喉前?
因為我們認為選擇“不幸”對我們有好處。
古希臘有種說法叫“無人想做惡”王财,是指無論什么樣的罪犯卵迂,都沒有因為純粹想要作惡而去干壞事,他們都有內(nèi)在的相應理由绒净。假設有人因金錢糾紛殺人见咒,對他本人來說也是有相應理由,換句話說就是“善”的行動挂疆,當然改览,這不是指道德意義上的善,而是指“利己”這一意義上的善缤言。
當讀到這個觀點的時候宝当,我在思考我選擇“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厲害墨闲?把一副爛牌打成如今的模樣今妄?
是為了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郑口?不敢面對自己某方面的不足鸳碧?比如外貌盾鳞、性格、人際關系瞻离?
是不想做出改變腾仅,為了給自己找借口,理直氣壯推脫責任套利?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推励,大約在10歲左右,我們的性格和三觀初步形成肉迫,最初的選擇也許是無意識行為验辞,即受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等影響,但做出選擇的還是我們自己喊衫。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跌造,包括性格和三觀,我們以此來思考和處事族购。
如果說成年之前受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影響太大壳贪,但成年獨立之后我們就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完成生命的第二次成長寝杖,完全可以選擇按自己的想法去改變违施。
(2)為什么下決心不改變?
之所以無法改變瑟幕,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只想做個“寶寶”磕蒲,拒絕長大,下定了“不改變”的決心收苏。
沒錯亿卤,把自己說成不幸的人,說想改變鹿霸,卻一直沒能改變排吴,并把原因歸咎為原生家庭影響太深,只是因為我們在不斷下著不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決心懦鼠。
想改變卻害怕改變钻哩,盡管有各種不滿意,但還是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輕松肛冶,更安全街氢。
如果不改變,我們就可以輕車熟路地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處理問題睦袖,即便遇到小狀況珊肃,也在可控范圍內(nèi)。
如果選擇改變,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伦乔,未來就變得不可控厉亏,生活會充滿不安,未來可能更加痛苦烈和,甚至可能比現(xiàn)在更糟爱只。
我們用舊的經(jīng)驗來處理新的人/事/物,好處是結果在可控范圍內(nèi)招刹,壞處是我們在復刻過去恬试。
這也就是為什么相似的事情會再三發(fā)生,相似的困境會反復出現(xiàn)疯暑,經(jīng)歷了若干個戀人训柴,也是因相似的問題分開。
關注自己的不足妇拯、不幸畦粮,類似于關注“被給予了什么”,現(xiàn)實并不會因此改變乖阵,我們所擁有的也不會改變宣赔,只有改變自己與世界溝通的方式,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瞪浸,把自己所擁有的利用起來產(chǎn)生價值儒将,生活才有可能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轉變。
我覺得作者提到的改變太大对蒲,改變更多是日積月累钩蚊,不是一夜之間的,除非重大變故帶來巨大沖擊蹈矮。
因此砰逻,不妨每天嘗試一點點不一樣的事,讓不安泛鸟、不確定蝠咆、未知等在可控范圍內(nèi),讓改變更容易發(fā)生北滥。
我是大白,工作 3 年攢下 50 萬后再芋,我終于裸辭了菊霜。
一個普通的 90 后滬漂女生,在簡書分享成長故事济赎,挑戰(zhàn) 100 篇原創(chuàng)文章鉴逞。
關注我记某,一起成長??
戳鏈接查看我的成長故事: